南唐王 二帝李璟(下)

南唐王 二帝李璟(下)

交泰元年(958年),正月,周軍攻楚州,守將張彥卿、鄭昭業守城很堅固,攻城四十天沒攻破。周世宗親自督軍挖地道進城焚燒,城牆破壞,張彥卿、鄭昭業戰死,周軍很氣憤,城內百姓幾乎被殺盡。周軍又攻取海、泰、揚四州。周世宗到迎鑾鎮以臨長江,李璟知道不能支撐,但恥於自己屈身去掉名號,於是派陳覺奉表後周,請求傳位給他的長子李弘冀而聽命後周。

周軍南征時,沒有水戰器具,不久屢敗李璟的軍隊,獲得水戰士卒,於是造戰艦數百艘,讓投降士卒教周軍水戰,命王環率領下淮河。李璟的水軍多次失敗,淮河的戰船都為周軍所得。又造齊雲船數百艘,周世宗到楚州北神堰,齊雲船大,不能通過,於是開鑿老鸛河連通,因此到達大江。李璟起初自恃水戰,以為周軍不是對手,而且不能到長江。到陳覺奉命出使時,看到水師布列長江很雄壯,以為是自天而降,於是請求說:"臣願意回國取李璟的表,將江北各州全部奉獻,遵守條約。"周世宗同意,這才賜書給李景說:"皇帝恭問江南國主。"慰勞李璟良苦而已。這時揚、泰、滁、和、壽、濠、泗、楚、光、海等州,已經為周所得,李璟於是獻出廬、舒、蘄、黃四州,划長江為界。五月,李璟下令去掉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使用後周年號,時為後周顯德五年(958年)。

起初,孫晟出使周,被留下,周世宗詢問孫晟江南虛實,孫晟不回答,周世宗發怒,殺死孫晟。周已撤兵,李璟於是贈劉仁贍為太師,追封孫晟為魯國公。周世宗遣送鍾謨、馮延魯回國。李璟又派鍾謨等朝見京師,親手寫表,稱天地父母之恩不可報;又請下詔書如同藩鎮,派鍾謨當面陳述願意傳位給長子。周世宗派鍾謨等回國,以優厚的詔書安慰李璟。李璟以鍾謨為禮部侍郎、馮延魯為戶部侍郎。

李璟為太子時,馮延魯等都同入東宮,禮部尚書常夢錫自從李昪在世多次說不可讓馮延魯等接近太子。李璟繼位,馮延魯專權,常夢錫每每排斥他。李璟已經割地稱臣,有說到朝廷為大朝的,常夢錫大笑說:"你們曾經想讓君主如同堯、舜,今日自為小朝嗎?"鍾謨一向與李德明交好,回來后,聽說李德明因為宋齊丘等被殺,想上報李德明的冤屈,沒能發作。陳覺是宋齊丘的同黨,與嚴續一向有宿怨。陳覺曾經奉命使周,回來說周世宗以為江南不立即聽從命令的原因,是由於嚴續的謀划,勸李璟殺嚴續謝罪。李璟懷疑,鍾謨於是請求出使後周,驗查此事。李璟已經割地稱臣,於是派鍾謨入朝謝罪,說不立即割地,不是嚴續的謀划,希望赦免他。周世宗大驚,說:"嚴續能夠謀划,這是忠於他的主人,朕難道殺忠臣嗎?"鍾謨回來后,說陳覺奸詐,李璟發怒,流放陳覺到饒州,殺死。宋齊丘與陳覺結黨犯罪,被流放青陽,賜死。以皇太弟景遂為洪州節度使,燕王弘冀為皇太子。

顯德六年(959年)九月,太子弘冀去世,李璟封第六子李從嘉(李煜)為吳王,居住東宮。鍾謨說李從嘉輕浮放縱,請立紀國公李從善,李璟大怒,貶鍾謨為國子司業,立李從嘉為太子。周世宗派人對李璟說:"我與江南,大義已定,但顧慮後世不能容納你,可以在我在世時修造城隍、整治要害為子孫計。"李璟於是修葺各城,計劃遷都於洪州,群臣都不想遷,只有樞密使唐鎬贊同遷都,於是升洪州為南昌府,建南都。建隆元年(960年),後周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篡奪後周政權,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留太子從嘉監國,李璟遷往南都。但洪州狹窄,宮府營廨,都不能容納,群臣日夜思念回去,李璟後悔憤怒不已。唐鎬慚愧害怕,生病而死。

同年六月,李璟去世,終年四十六歲。太子李從嘉繼立,以喪事回金陵,派使入朝,希望恢復李璟的皇帝名號,宋太祖同意,於是謚為李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陵於順陵(位於今江蘇省江寧區)。

李璟不僅在政治、軍事上有一定成就,詩詞歌賦上也有很大成就。

詞從隋唐就產生了。它產生的過程是先有樂譜後有歌詞。最早的詞也叫曲子詞,產生於民間,流傳於商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是作為民歌出現的。它的題材主要是描寫愛情,但也有社會題材和宗教題材。

中唐以後,土大夫階層也逐漸寫詞了,到晚唐五代,文人寫詞的風氣更加興盛。儘管唐代的詞思想有好有壞,藝術上有精有粗,卻有一個共特點,就是有點像現在的流行歌曲,在資本主義社會,流行歌曲大都由歌女在酒吧間里唱;而在封建社會的唐、宋兩代,詞主要是在官僚士紳的宴會上由歌伎來唱。

可是在五代後期,詞到了南唐君臣手裡,有點和從前不一樣了,雖然他們寫詞還沒有完全擺脫流行歌曲的傳統,可是格調提高了,寫作態度比較嚴肅了,藝術水平的提高就更為顯著,象南唐中主李璟寫的詞,流傳至今的雖然只有三四首,卻都是精心之作,是文學史上第一流作品,因此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對李璟的詞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在這種背景下再來讀李璟詞,我們就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我們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來對待他們,給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

李璟《山花子其一》:

手真珠上五鉤,依前春恨銷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峽幕,接天流。

萬萬香銷單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侍閑干。

李璟的這首《山花子》,寫的是暮春景色。內容並不新鮮,都是寫相思離別之情的。可是它有神態,有韻味,有意境,有情趣,甚至說它們有寄託也未嘗不可,這就不是一般流行歌曲的作法了。

第一句就遇到一個問題,「真珠」是什麼?看上下文,知道是用「真珠」編織成的帘子,但是古詩詞中有這樣的寫法,這就是把實物省去,只保留前面的用名詞做的狀語。溫庭筠《菩薩查》:「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頭一句是說畫著金翡翠的羅帳羅衾,卻把「帳」或「衾」這個代表實物的詞給省去了。

京戲《甘露寺》里有句合詞「青龍偃月鬼神愁」。實際上指的是關羽用的青龍偃月刀,可「刀」字省去了,同這裡的手法是一樣的。如果說「手卷珠簾」,反而顯得笨拙,因為上文有「手卷」字樣,下面又有「玉鉤」這個具體物件,當然這裡指的是「真珠簾」。這是我國傳統作品中修辭的特點,「捲簾」的是什麼人?應該是閨中女子。

李白《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座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可以參考,為什麼她要捲簾?為的是望遠,好排遭一下心裡的憂鬱。因為一個人太孤寂,太苦悶了,可是捲簾以後,從樓上看到了春天景色,心情並未感到舒暢開朗,「依前春恨鎖重樓」,有人把這句話講成「依然跟從前一樣,恨春被鎖在樓中」,意思說自己在樓中充滿了春恨。

我以為這應該講成春恨滿眼都是,樓外的一切都是恨,把重樓給封鎖包圍了,自己想迴避也避不開,可見心裡的憂愁木無可排避。而看到春天的景色心裡越覺得難過。那麼在許多景色之中,體現容恨最鮮明,使人感觸最深的是什麼呢?是「風裡落花」。春花如少女,本極美麗而珍貴,最使人留戀。但好景不長,風一歐,花就謝了,落了。更重要的是「誰是主」三個字。花為誰而開,又為誰而落?誰是花的主宰?為什麼就這樣輕易地讓美好的春光一瞥即逝?這是以落花自比,說明自己的命運正如被春風吹落的花朵。

但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主人公所愛的人正在不知道的遙遠地方飄泊,總也不見他回來,不也身不由己地象「風裡落花」一樣嗎?這也正是主人公痛苦而孤寂的原因。由這兩層意思自然通出了「思悠悠」三個字。「悠悠」既形容思緒萬千,無窮無盡,也形容遼闊遙遠,無邊無際。這三個字象馬韁繩一樣把前三句很自然地給勒住了,既帶總結性,又回味無窮。

這三個字看起來「虛」到極點,卻容納讀者千百種想象力,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感受給作者添進任何內容。這就是虛實相生,似虛而實,前三句也是這樣。頭一句實,第二句虛,第三句由實而虛,然後用「思悠悠」從容收住。彷彿電影里特寫鏡頭,一會兒推近,一會兒拉遠,我們不能不讚賞作者形象思維的能力和處理請與景之間的焦距。

上片說得很透,再要深入曲折地表達主人公的感情,就要通過典故。據《漢武故事》所載,「青鳥」是西王母的信使,曾到東方向漢武帝傳遞消息。李隱《漢宮》「青雀四飛竟未回。」意思說使者一去杳無音信。這裡作者的意思說,自己所思念的人在雲天以外的遠方。長久沒有信息,借用典故表達思念遠人,把焦距又拉開。

下面「丁香」一句又把鏡頭推近到眼前,就所見之物來寫內心的鬱結不舒。丁香到春暮才開花。此時群花紛謝,而丁香正是盛時。這裡又用李商隱《代贈》中的詩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古人以丁香未開比喻恨郁愁結於心,現在丁香未開,如遇晴天,則此花大放,愁可稍稍寬解,而眼下偏偏有雨,不等花開便被摧殘得要謝了。

這就象徵著愁思無法排解。這兩句都是借典故和比喻來刻畫人的心情,於是產生了所謂意境,但想念遠人的心是始終存在的,所以繼續向樓外遠瞧。「回首」兩字是實寫,「綠波三峽」「接天流」是虛。南唐位於長江下游,而三峽則在共西南,目力是望不到的,但是從方向上說卻與「青鳥「句相呼應,「青雀西飛競未回」嘛!而從用典上說,這裡還有一層含義。

「三峽」一句暗戴著巫山神女的典故,從《九歌》的《山鬼》到宋玉的《高唐》、《神女賦》,都是寫神女同戀人幽期密約的。可是這地方偏偏離自己很遙遠,只存在於主人公的想象之中。雲外無音信,江天又遙遠,在一片暮色蒼茫中彷彿看到了三峽的江水,全詞竟然以如此宏偉遼闊的場面作結,實非讀者始料所及。

景象越渺茫,意味著所思念的人越遙遠;憂愁越含蓄,感請也更激切。悠悠之恨長存於心目之中,既有氣象,又有深度,這個結尾把詞的境界又往深遠處推進一步。我們不禁為李璟的寫作才能而感到心悅誠服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朝不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朝不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南唐王 二帝李璟(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