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立嫡立長
長孫皇后葬入詔昭陵以後,時間也緩緩來到了貞觀十三年。而貞觀十三年,李世民整整一年的時間都處在思念長孫皇后的悲痛心情之中,導致政務也無法按時的處理,當長孫無忌等人將奏書擺放在李世民的眼前時,李世民總是會說:「將奏書交給太子處理吧,畢竟他已經大了。」
面對李世民這樣的話,長孫無忌等人那也是相當的無奈,只能將奏書重新帶回尚書省,在這個時候,作為尚書省最大的官員,楊綺就建議眾人將奏書交給太子李承乾去處理,倘若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李承乾和尚書省官員和、部尚書進行**商議。
如今尚書省內的官員分別有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王珪,王福清等人,加上六部尚書,累計有將近十幾個官員,而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如今大唐叫得上名號的人物,對於這些人楊綺也是極其的信任,楊綺也相信有這些人協助李承乾,應該能處理掉大部分的國事。
貞觀十四年緩緩的到來了,經過一年多的恢復,李世民的心情總算是差不多了。儘管看上去人有些精神,但是唯有李世民知道,唯有等到深夜的時候,腦海中依舊會想起長孫皇后的音容笑貌。
事實上朝中發生的事情,也由不得李世民不將精力放在朝堂之上,有官員彈劾太子李承乾聲色犬馬,沉迷打獵,還縱容手下毀壞百姓良田,百姓意欲說理,李承乾二話不說就讓人將百姓毒打一頓,誰知下手過重導致百姓死亡,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可謂是越來越多。
李承乾這樣的表現讓李世民很是失望,要知道自從登基為帝以來,李世民就立李承乾為太子,並且派遣太子少師李綱,太子少傅蕭瑀,魏徵和王珪等人教誨,貞觀十二年以前的李承乾忠孝仁厚,虛心納諫,尤其是在長孫皇后崩逝那段時間,為了培養李承乾獨自監國的能力,李世民將所有的奏書都統統交給了李承乾,事實上李承乾的確沒有辜負李世民的期望,將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
然而如今李承乾的表現實在不敢讓人恭維,李承乾逐漸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氣,對於自己的先生也不在那麼尊重了。
李世民對於李承乾的不滿開始與日俱增了,這足以動搖李承乾的儲君地位,因為李世民有選擇的權利,也有選擇的餘地,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和觀察以後,李世民最終將眼睛落在了魏王李泰的頭上。
對此李承乾而言,李泰的表現截然相反,他幾乎繼承了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有的優點,有膽略,有才華,愛好文學,頗有文采,而且善於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名聲,比如當初李泰就因為編著《括地誌》這本書,來博取了李世民的好感。
其實李承乾的種種變化落在了李泰的眼中,加之李泰敏銳的發現李世民似乎對於李承乾有些不滿,於是儘可能的開始活躍在朝堂,如此也引來李世民的高度讚揚,李泰也開始有了奪取儲君的想法。
李泰由於心地良善,待人溫和,謙謙有禮,文才斐然,而且善於表現自己,很快就受到李世民的寵愛,李世民在很多時候給予李泰很多特別的恩寵,這種恩寵的規格甚至超過了太子李承乾,比如李泰隱身身體肥碩,跪拜不便,李世民就讓他乘坐轎輿上朝,而整個朝堂能與李泰同時想用轎輿的唯有楊綺一人。除了轎輿以外,李世民甚至出宮去看望李泰,可以說這些待遇事實上已經給了李泰一種暗示,只要李泰好好乾,那麼皇位興許就會落在他的身上。
李世民對於李泰的恩寵規格超乎尋常,引起了文武百官的非議,魏徵和褚遂良兩人那是不斷地諫言,褚遂良認為李世民給予李泰的恩寵有些太過了,這樣會使得李泰產生驕縱的情緒,不利於他的成長,魏徵的反應可謂是更加的就尖銳,魏徵認為李泰享受到的東西已經堪比太子,這樣的話所有的官員都是有意見的,這樣也不利於皇子們的團結等等。
對於褚遂良和魏徵的話,李世民口頭應承了下來,但是實際行動並沒有跟得上,原本李世民的皇位就來路不正,也因此他本能的對於「立嫡立長」有一種天生的排斥心理。如果李承乾是個很出色的太子,那麼李世民絕對不想多生事端,可現在李承乾偏偏是爛泥扶不上牆,憑什麼就要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呢?
滿朝文武百官對於李世民明目張胆寵幸李泰的事情都是憤憤不平的,唯有楊綺看的比較明白,李世民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想給魏王李泰機會,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有意鼓勵李泰循序漸進的奪取儲君之位,之所以李世民沒有廢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因為李世民要顧及「禮法」。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唐立國以來之後就繼承了前朝的諸多禮儀,「立嫡立長」則是一條關於皇位繼承的原則,雖然幾千年以來,大破這個規矩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所有的人,包括曾經大破這個規則的人都要維護這個規則,李世民非常的明白,禮法並不是依靠行政命令能改變的。
如果不是礙於「禮法」這個東西的話,恐怕李世民會儘快的廢黜李承乾,改立李泰為太子吧,但是李世民也想的很清楚,倘若是他改立魏王李泰為太子的話,自然會引起群臣的激烈反對,甚至會造成朝堂的震動,很多官員肯定會以死來阻止自己這個瘋狂的行為,所以這個想法只是在心裡想一想而已,並沒有付諸行動。
從貞觀十三年一直到貞觀十七年,這四年的時間裡,魏王李泰和李承乾的鬥爭如日如火的上演了,對於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李世民心裡是清楚的,而楊綺也是看的清楚的,至於群臣們知道或者是了解多少,楊綺是不知道的,畢竟這些年他一直教導著李治,對於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情也是不聞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