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提點李治
李承乾的話落下以後,楊綺注視著李承乾說道:「當初我曾告誡你,當想清楚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想一想這件事情有可能帶來的後果。不知你決定謀反的時候,有沒有想起為師說給你的這番話。」
李承乾輕輕點頭說道:「先生的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而我已經忍了五六年的時間,因為實在是忍不下去,所以才決定謀反的。」
看著楊綺面無表情的樣子,李承乾繼續說道:「學生一直將先生的話記在心裡,沒有絲毫的忘記。」
楊綺嘆了一口氣說道:「以後好好的做個庶民吧,你的姑姑在藍田等著你。」
李承乾拱手說道:「多謝先生。」
楊綺站了起來揮手說道:「用不著客氣。」
離開天牢以後,天氣陰沉似乎要下雨了,楊綺抬起頭看了看天,暗暗想到,天還是這個天,永遠也沒有改變,然而有些人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人了,物是人非,落了個悲痛。
楊綺回到別院中以後,李治一如既往的來了。待得落座以後,李治抬起頭看著楊綺說道:「仲父,太子哥哥為什麼要謀反呀。」
楊綺嘆了一口氣說道:「他是想急於得到原本就屬於他的東西。」
李治輕聲說道:「如果太子哥哥沒有謀反的話,將來繼承皇位的自然就是他了,為什麼要急於登基為帝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楊綺不知道該如何說給李治,只是隨意的說道:「這件事情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了,現在你要做的就是靜靜的等待時機。」
李治不解地問道:「等待什麼時機?」
楊綺撫摸著李治的腦袋說道:「今日我已經建議聖上留太子一條性命,聖上也答應了,而如今群臣在逼迫聖上令立太子,在你看來誰最有把握入駐東宮。」
李治認真的想了想說道:「應該是魏王吧。」
楊綺輕輕一笑說道:「難道就不能是你嗎?」
李治搖了搖頭說道:「我的性格註定是不能成為太子,登基為帝的。」
楊綺拉著李治的手說道:「請相信我,你有機會的,只是要用點小計策。」
李治問道:「什麼計策?」
楊綺想了想說道:「過上兩三天以後,等到你和聖上單獨在一起的時候,你就告訴聖上,說李泰威脅你,威脅你不要和他爭奪儲君之位......」
看著李治似懂非懂的樣子,楊綺注視著李治的眼睛說道:「如果魏王登基為帝,那麼你和你的太子哥哥,以及其他的兄弟都會被李泰處決了,所以你必須要將這番話告知聖上,唯有這樣,你才能平安的活下去,你的兄弟們才能平安的活下去,知道了嗎?」
李治站了起來恭敬的說道:「請仲父放心,我一定會說的。」
李治會不會說,會怎麼說,是楊綺最為擔心的事情,畢竟李治的向來膽小,而且也從來不參與這種奪嫡的事情之中。
李承乾謀反案落下以後,朝堂中的文武百官開始建議李世民另立儲君,李世民是極其的想策立李泰為太子的,故此在某一日李世民將李泰請到了御書房中。
待得李泰到來以後,李世民表情凝重的說道:「現在你的阿兄已經犯下重罪,即將被砍頭了,太子之位也不保了,枉費朕一番栽培呀。」
聽得李世民這番話,李泰心中是驚喜的,畢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泰認為李世民這是在給自己機會,於是恭敬的說道:「兒臣真是替阿兄感到惋惜,他不應該辜負父皇的栽培。」
李世民又說道:「希望你不要像他一樣,除了太子之外,你也是朕的嫡子,所以你應該明白,這對你意味著什麼。」
李世民這番話說的很巧妙,既含蓄,又有寓意,李泰是何等聰明之人呀,立即明白了李世民這番話的意思,李泰輕聲說道:「孩兒今天才真正成為了父皇的兒子,今天乃是我浴血重生的好日子,孩兒還有一個好兒子,等到孩兒死的那一刻,一定會殺了孩子,傳位給稚奴。」
李泰這番話落下以後,眼睛盯著李世民,他很想知道自己這番話有沒有打動李世民,毫無疑問的是李泰這番話成功的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李世民那是相當的感動,此刻似乎終於下定決心要冊封李泰為太子了,但是想到楊綺的那番話,李世民又有些猶豫,決定在觀察一段時間。
某一日,李世民又將楊琦請至宮中,詢問該冊立何人為太子時,楊琦想了想說道:「如果魏王不行的話,那麼落在聖上面前的就剩下吳王李恪和晉王李治了。」
李世民輕聲說道:「吳王李恪能文能武,性格也與朕相差無幾,但是出身就差了一點。」
楊琦脫口說道:「如此,就剩下晉王了。」
李世民輕輕點頭說道:「這些年以來,稚奴在漢王的悉心調教之下,心地良善,與兄弟們也能和睦相處,倘若是他登基為帝的話,也會照顧承乾和青雀等人而不會痛下殺手。」
楊琦緩緩說道:「若是冊封稚奴為太子的話,請聖上罷免微臣所有官職。」
李世民一愣問道:「這是為何?」
楊琦深吸一口氣說道:「聖上應該清楚,微臣乃是稚奴的仲父,為了以免有人說三道四,也為了避免微臣統攬大權,所以聖上必須要罷免微臣所有的官職,這樣對於大唐是有好處的。」
聽得楊琦這番話,李世民嘆了一口氣說道:「如今朝堂內的官員一天比一天少了,克明走了,魏徵走了,秦叔寶也走了,侯君集被流放了,房大人身子也不如從前了,倘若你再離開朝堂,那麼朕身邊還有誰呢,還有誰給朕出主意呢,還有誰助朕建立一個泱泱大國呢。」
看著李世民失落的樣子,楊琦輕聲說道:「即便是微臣不在朝堂,只要聖上需要,微臣也會隨時而來,再者朝堂中還有長孫無忌,王珪,馬周,褚遂良等人,他們也會盡心儘力做好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