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蝴蝶效應(1)

外傳蝴蝶效應(1)

魯亞科衛奇上校和其他空軍飛行員被接上軍用卡車,在漫天的沙塵之中抵達了距離哈巴羅夫斯克100公里左右的切爾尼戈夫機場,在那裡從蘇聯米高揚工廠調來的最新式軍用飛機已經開始進行緊張的調試。跑道上不斷有戰鷹起降,空中一個個攻擊編隊掠過,所有的一切已經超出了日常的常規訓練飛行的範疇。而拉出機庫停在滑行道旁的一排米格―29型殲擊機,都脫掉了機罩,在太陽照耀下閃爍著亮鋥鋥的光芒。僅從這些嶄新米格殲擊機的外型之上,魯茨科伊上校便可以看出它們和那些傳統的「機場圍牆」之間存在的差異。

這些米格―29型殲擊機與它的前輩相比,它的雷達天線罩的外形有所改變,有著新一代的前視紅外裝置、外型新穎的座艙蓋,修正垂尾后緣外形、機翼翼展和副翼面積都增大了,垂尾前緣的延伸段也被重新設計。但是最大的不同還是那微微隆起的機背,那裡面容納著新增的機體油箱和曳光-箔條幹擾彈發射裝置。這是米格―29型戰鬥的最新改進型―米格―29M,其巨大的改變使得米格設計局甚至想重新將其編號為米格―33。

這無疑又是一件蘇聯所特用的「政治局武器」。在蘇聯空軍的內部關於米格―29M型戰機的笑話已經流傳了相當一段時間了。據說就在米高揚―格列維奇實驗設計局的拳頭產品―米格―29A型在1982年開始批量生產之際,新任空軍元帥庫塔霍夫突然找到了米格―29設計小組的領導人―別里亞科夫。而其背支持者莫洛科夫副總書記宣稱:米格―29的雷達、航電系統均以落後於蘇聯空軍的需求,其230千米作戰半徑更無法為未來蘇聯空軍的遠程打擊集群提供護航。

而在二戰期間畢業於莫斯科航空學院,早在1951年就獲得了國家級獎勵,在60年代便主持過米格―23型殲擊機設計工作的別里亞科夫起初將副總書記當成了一個對現代航空知識一知半解專為與國土防空軍鬥氣的莽夫,他大言不慚的回答說假如只攜帶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各兩枚的話,米格―29的作戰半徑幾乎可以擴大兩倍甚至三倍。但是這樣的回答卻遭到了副總書記的嚴厲駁斥。

這位曾長期擔任克格勃主席甚至威脅說如果米高揚―格列維奇實驗設計局不能在一年之內拿出改進方案的話,他不僅會將所有的國防預算拿來支持蘇霍伊設計局的產品,讓米高揚―格列維奇實驗設計局「一架殲擊機的定單都拿不到」。更會將包括別理亞科夫本人在內的整個設計小組全投入監獄,讓他們「象衛國戰爭時的前輩那樣在飢餓和皮鞭下工作」。最終在最高領導人所施加的強大壓力之下,別里亞科夫和他的設計小組在不到12個月之內便拿出了全新設計的米格―29M的圖紙,並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生產出了樣機並完成了試飛。

身為駕駛員的中校當然明白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副總書記和元帥對軍工設計局的種種劣根深入痛絕!長期以來,蘇聯的武器裝備總在質量上落後於美國的同期產品。這一方面固然是蘇聯軍隊長期以「數量壓倒對手」的建軍思想使然,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歸功於各大設計局之間的明爭暗鬥。

到了80年代各大武器設計局的領導人大多是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長起來的新生代,在他們的眼中無論是:兩個世界最終決戰的威脅還是解放全人類的偉大理想都是那麼的遙遠。他們只要循規蹈矩的根據蘇聯總參謀部提出的需求拿出自己還說得過去的產品就可以了。畢竟各大設計局在軍隊和政治局內部都早有自己的支持者,即便產品不是那麼完美,投入生產、列裝部隊往往還是可以水到渠成的。當時各大設計局之間偶爾也會存在著西方世界早已形成慣例的「競標」情況,但是只要上下疏通,關係過硬,最終拔得頭籌也並非難事。而一些全新的技術更是會被總設計師有意雪藏,只到同類技術在西方的武器裝備中全面的投入使用。他們才會拿出來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小修小補,以向上面彰現自己的「與時俱進」。而蘇聯軍隊則需要一再的採購才能保持與西方武器裝備的基本同步。

此前這種『歪風邪氣』倒也沒什麽!但自中國在兩年前從法國人手中定購了相當數量的幻影4000重型戰機后蘇共中央與空軍和國土防空軍明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從而下決心對此嚴整

做為法國幻影系列的發揚者幻影4000明顯繼承了最新式幻影2000的高空高速戰性能!但又不是幻影2000簡單的放大除了雙發和單發的區別外,幻影4000還在進氣道兩側增加了一對固定式前翼而非幻影2000的小型條板翼,它們可以有效改善高迎角條件下的氣流並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機動性(這個成果顯然幫助了幻影2000的後期改進型,幻影2000-5就採用了固定鴨翼)。幻影4000在設計和製造中採用了有限元計演算法、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碳纖維複合材料、電傳操縱飛行控制系統、放寬靜穩定度等新技術。放寬靜不穩定性,加上優良的電傳飛控系統這使它具備了比它的小兄弟幻影2000更優良的機動性。幻影4000是世界上第一架採用全複合材料、內置油箱式垂尾的戰鬥機。其垂尾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有內藏式油箱,加上機身和機翼內的油箱,幻影4000的燃油攜帶量是幻影2000的三倍。加上其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作戰半徑比其他幻影家族的飛機都要大的多。由此帶來的任務彈性也是重型制空戰鬥機與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之間的重要區別。幻影4000擁有7個武器外掛點,最大外掛武器攜載量超過8噸和三倍於幻影2000的巨大油箱外加空中加油能力!無疑將成為中國人未來潛在的戰略空中反擊力量之一(老式的轟6或地對地導彈因其性能落後和體積過大再加上原世承蘇聯其性能與弱點對策早已被蘇方摸透!而完全由歐洲法國出產的最近幻影4000則是蘇軍完全漠生的)克格勃費了很大週摺才打探出幻影4000的具體資料!之後蘇聯空軍與國土防空軍都對其做了大量假想研究!

拋去法國人在航電上的先進技術優勢不說,就是幻影4000那個足有8噸的巨大載彈量和長達1850公里的超遠作戰半徑也對蘇聯空軍產生了巨大的威脅!最大平飛速度(高空)約M2.3,最大爬升率(海平面)18300米/分爬升時間(到15000米,速度M2)3分均已超過了蘇軍的現有大多數主力戰機,更別說其實用升限達20000米的高空優勢在配以超馬特拉530遠程導彈后將對龐大的蘇聯航空轟炸機群起到巨大的威懾!就是米格25在它面前也將淪為被獵者!

按照空軍技術專家組的估計只有蘇霍伊設計局的最新式重型戰機才能與之比擬!但是由於蘇霍伊設計局在測試中出現了一連串問題!真正要定型並投入生產可能還要等上三年,而在此期間內為平衡中蘇間制空威懾也就只有改進蘇聯現有的唯一『第四代戰機』米格29了!

憑心而論米格-29「支點」的原來設計絕對不差!與蘇-27使用了同樣的中央流體學院翼身融合成果設計的它絕對是人類航空史上的經典之作!只不過蘇聯電子工業的差距以及使用國整體系統的不足讓這這種戰機日後蒙受了太多不公的恥辱!米格-29的整體設計,尤其是它的啟動布局和機體搭配都是很出色的,它有著優異的機動性能和大過載大推重比,同時具有良好的短距起飛能力並可以在土路上起飛,這都是很多西方第三代戰機沒有的優勢。但它也存在了很多問題,它的航程短,載重小;航電設備落後,沒有電傳飛行控制系統,雷達探測距離小,電子設備笨重落後,尤其是那個令人痛苦的「三合一的綜合火控系統」。按理來說蘇聯設計師大膽創新所獨創的以雷達、光電和頭盔瞄準具三者組成的三合一綜合火控系統確實是一項革命性的設計,它能有效的協助飛行員快速發現、截獲和攻擊敵機。設計師還為這一系統加入了多種作戰模式,但總的可歸納為半主動和手動兩種。飛行員可根據在地面進行任務準備規劃的情況選擇適當的作戰模式,並得到地面基地通過E502-20/04數據鏈傳來的指揮支援信息。在理想的狀態下,該作戰系統可自動完成搜索跟蹤、武器激活、攻擊佔位和瞄準開火,從而完成攻擊任務。但問題是由於蘇聯人機交互技術落後,飛行員要「享用」這些作戰模式時,必須在多個控制面板上進行手動啟動這些模式,而且面板按鈕設計不太合理,操作繁複,因此米格-29強大的近距格鬥性能在實戰中大打折扣。而且落後的電子計算機技術也讓這三合一系統非但體現不出先進,反而顯的遲鈍而木訥。

雖然空軍對此深有痛恨!副總書記也對此下了嚴格的要求,但是先進的火控和航電系統卻無法一下變幻出來,就連黨中央也不得承認蘇聯電子科技落後西方的無奈事實!競管空軍很想給米格29換裝全新的人機界面與最新型的電傳操縱系統,但限於整體的技術封鎖和舊有工業格局再加上米格設計局忙著趕時間,也只能更多地在它的氣動布局和內部空間結構上多下功夫,最大的改進也就是加強了氣動布局增大了內油箱的航程和加裝了一套全新的電子干擾彈發射器從而提高了現代空戰能力!但是總書記最希望看到的航電改進卻因為無法獲得西方最新技術資料再加上新型雷達和航電發展還不穩定,改進不多!雷達上只是增加了一套新的紅外線裝置提高了夜戰能力,而對於三合一綜合火控系統的不足之處,設計師也只能趕時間做了力所能及的改進,加裝部分自動系統以減少手動啟動,重新設計更合理化的面板按鈕以提高操作效率!總算是原有火控系統效率提高了21%,整機總體性能提高了近30%還是很受駕駛員的歡迎!但是離副總書記的要求還是差距不少!但在現有情況下也只能將就用(蘇27因為強令加速連出事故已不得不放慢進度)牛bb小說閱讀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操控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操控者
上一章下一章

外傳蝴蝶效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