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監叛亂
西周王權建立兩年後,周武王就去世了。在商周交替之際,周禮還沒有成型,太子年少而天下未定,而周公的名望已經如日中天。有鑒於此,武王生前曾打算把王位傳與周公,但是後者堅決不從。
新王即位,是為周成王。成王當時只有十幾歲,他面對的是功勛卓著的大臣們、位高權重的叔叔們、天下未定的局面和虎視眈眈的反周勢力;華夏之王的重任顯然這不是一個少年能夠擔當得起來的。周公在權衡利弊、並得到呂尚、召公、蘇忿生等重要人物的支持后便宣布攝政稱王。
每個人對周公的舉動都按照善意或惡意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反應,他的那些位高權重的兄弟們也不是沒有質疑的聲音。
管叔抱怨說:「武王在世時要把王位傳給旦,他假仁假義地不肯接受。他如果在新王登基之前攝政也就罷了,至少還可以解釋說遵照武王遺命。現在成王已立,他卻趁新王幼小掌控王權,造成一國二主的局面,完全不把上天、先君、宗法和萬民放在眼裡。他是個多麼狡詐專橫的人呀!天知道他將來會把天下攪成什麼樣子呢!」
實際上,管叔之所以嫉恨周公,是因為他是武王最大的兄弟、周公的哥哥。他認為即便要立攝政王,也應當立年長的,怎麼也輪不到他的兄弟。管叔每每想像到周公一本正經地坐在攝政王的位子上的樣子,就感到胸悶氣短——他不能容忍一個兄弟突然間爬到自己頭上,對著他發號施令。
管叔在不同的場合說了很多類似的話,這些話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結果他就把蔡叔、霍叔等同樣對周公抱有不滿情緒的人拉到自己一方來了。
陰謀者們密謀一番,決定打著「討逆」的旗號起兵造反。但是,僅憑三監的軍隊顯然無法與王朝大軍對抗,他們需要舊商和東夷勢力的大力支持。三監於是就向昔日的敵人和今日的反周勢力拋出媚眼。
三監的使者先被派到武庚那裡。從使者們的語氣看來,三監與其說是提出請求,毋寧說是在發出命令。邶國人心裡清楚:他們如果不滿足三監的要求,就會被第一個滅掉;如果滿足並且成功了,殷商就有復興的可能。武庚立即痛痛快快地答應了全部要求。然後三監和邶國的使者就結伴去竄訪東夷諸國了。
當初,紂王在征服東夷后在東方留下很多軍隊,軍隊的統帥是惡來的父親飛廉。商朝滅亡后,舊商軍隊的地位就變得岌岌可危了。東夷的君主們已經開始進行秘密接觸,準備消滅孤立無援的佔領軍。但飛廉是位傑出的將領,他把分散於各處的軍隊聚集起來,準備給進攻者以不小的殺傷。
飛廉又是個極富煽動力的傢伙,他向東夷人極力鼓吹周人的兇殘和邪惡,他又問東夷諸國的小君主們,他們是否願意與實力保存完好的商軍同歸於盡,然後接受一個來自西方的新主子統治、開啟一次嶄新的奴役?還是願意和自己聯起手來,共同對抗西周政權,以保有自由和土地?
東夷人被說動了,商軍於是從征服者搖身一變,成為東夷的同盟者,從而免於被消滅的危險。就在此時,三監的使者到了;東夷人興奮不已,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幫助三監將叛亂進行到底。
三監的計劃至此實施得都很順利,但是使者們在宋國卻遇到了意外的困難。微子拒絕參加叛亂,而且無論使者怎樣威逼利誘,都無法使他改變主意。微子認為:首先,天命已定,商朝不可能復辟;其次,三監逆行天道,必然會招致失敗;最後,他對一切爭權奪利的鬥爭都已厭倦,多大的利益對他都沒有誘惑力了。
管叔一面徵集軍隊,一面繼續對周公發動輿論攻勢。對於管叔的指責,周公回應說:「我所做的都是對國家有利的,而你所做的都是有害的!我拒絕成為王位的繼承人,說陰我有資格成為周王;攝政的命令由天王親自發出,所以沒有動搖成王的地位。
「臣子的身份並不是由自己,而是由天子決定的,你我都不例外。授予我攝政地位的目的正是為了防止你這種人搖蕩王室,看來成王的決定是正確而且非常英陰的。如果你現在回到王庭,則可以赦免你的罪行,如果你和敵人結成同盟進攻自己的國家,將會同樣被視為敵人,必殺無赦!」
不過,三監在王室中的勢力也是非常強大的。三監的同黨雖然不敢公開支持管叔,但是他們反對出師,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要求雙方進行和談;有的大臣則態度曖昧、兩邊買好。
周公不敢對反對者採取強硬手段,他不得不把文王遺留下來的大寶龜請出來進行占卜。占卜的結果是「出師大吉」。來自上天的昭示把處於觀望狀態的中間派爭取過來了,周公隨後作了一篇《大誥》,對一切反對東征的勢力發出威脅,頑固派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就沒有膽量再繼續阻撓了。
此時,西周方面的輿論便呈現出一邊倒的狀態。人們都說:「管叔真是罪大惡極了!他竟然聯合暴君的兒子、商紂餘孽和東方蠻族進攻自己的國家!不僅如此,他還要和武庚畫地而治!
「如果把王權從暴君的手裡奪過來還給他的兒子,那麼這場革命還有什麼意義呢?無數的士兵戰死,難道就是為了把叛徒扶上高位嗎?如果不能消滅東方叛軍,西周也會被暴君(管叔)奴役,我們甚至想回到商朝滅亡以前的日子也不可能了!」
三監緊鑼密鼓地實施叛亂計劃,西周政權也在加緊備戰。東虢和溫城處在距離敵人最近的位置,這兩個國家已經下達總動員令,徵集士兵、囤積糧秣、製造武器、加固城牆、挖掘壕溝填平水井。
三監已經在指定地點集結軍隊,並等待武庚與東夷方面的消息。但是他們等著等著就發現自己的軍隊越來越少了。原來士兵本身就存在厭戰情緒,軍營中又混進來很多西周間諜;間諜們本身就是叛軍士兵的族人或姻親。
那些破壞者找到自己的親屬后、告訴他們:「攝政王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三監統領下的士兵馬上回到西周去。先到者有賞,後到者刺面,敢於和王師對抗的全家貶為奴隸。
「你們不要像敵人一樣被同胞們和盟軍殺死吧!你們死後也會被國人唾棄,進不了家族墓地,甚至失去祭奠,父母妻兒跟著受辱。雖然士兵最重視榮譽,沒有人願意被當成逃兵,但是請好好想想:你們這次是為了正義作戰還是為了邪惡作戰?是為了榮譽作戰還是為了恥辱作戰」
士兵們聽從了同胞的勸說,他們趁著夜色,趁著砍柴、取水、平整道路等各種各樣的機會溜走了。開始時叛逃行為還是少量的、秘密的,後來就變成大量的、公開的了。甚至很多百人隊公然嘩變,殺死頑固派的士兵,把長官捆綁起來投到西周那邊去了。
進軍還沒有開始,三監的軍隊就已經逃得七七八八。這時武庚方面又傳來令人沮喪的消息:微子的間諜對他的軍隊同樣採用了卑鄙的勸逃手段,邶軍也喪失了進攻的能力。
管叔見無法繼續進軍,就下令撤退回管國轉守防衛。此時東夷聯軍剛剛完成集結,他們得到三監和邶軍已經潰散的消息,只好又遣散了軍隊。但是,西周方面卻沒有停止備戰的工作,只不過戰略方向由防守轉變為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