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伊闕之戰

第322章 伊闕之戰

魏軍大陣內號角開始吹響,陸萬斛立即傳令,將雲騎左、右衛及兩旅重騎主力騎兵,從戰場正面遮護位置調離到大陣之後,以免成為魏軍騎兵邀戰糾纏的對象。

宋軍騎兵本就稍遜一籌,是不能輕易硬拼的,所以一慣的戰法就是利用步陣或強弓硬弩,先挫一挫敵軍騎兵鋒芒,待其疲憊再出騎兵對戰,那樣勝算要高一些。

陸萬斛這些年雖屢歷戰陣,除了平時統帥大軍會操,還是初次指揮如些規模的正面作戰,即算是老將胡藩早年屢隨先帝征戰,但最多一次統帥的兵力也不過一萬五千人,其實他指揮大兵團會戰的經驗也很欠缺,這方面他不如王仲德、檀道濟。

但再怎麼說他也是老將,這樣的人現在已經不多,劉義符將他拔升到高位,不一定是能力有多強,而是正治格局上需要,所以只能是深知禁軍內部情況的陸萬斛來指揮,劉義符與胡藩都只是在將台上看著。

魏軍的三萬騎兵看上去是一線展開,但實際也分為了四個部份,處於「V」字形尾部的是左右各五千騎,似乎也是遮護步陣,半半部分是左、右各一萬騎,呈梯隊狀排列。

在一陣陣嗚嗚的號角聲中,首批次就各自出動一半兵力,以前二千騎、后三騎分為四個錐形陣直接向南北兩個方向疾奔,一看這來勢就是迂迴繞道襲擊己方兩肋騎兵,打掉後方騎兵就可以破除弓弩手兩冀,算是對付宋軍部步騎混一的常規打法。

在宋軍作戰往往也是一樣,先解決掉機動力量,再破除遠程打擊,最後騎兵對付步陣就輕鬆多了。

可宋軍騎兵少,而且弱一點,雖有了主戰騎兵仍是被動的,當兩支魏軍騎隊直撲兩肋時,處於大陣後方的雲騎左、右衛只好分開迎戰,將前隊兩千騎讓給兩肋輕騎硬扛,而集中力量,以多打少,以完整的一個軍迎戰後隊三千騎。

一時宋軍大陣側後方向馬蹄聲如雷,灰塵漫天揚起,喊殺不斷,短時間難分勝負。

很快,魏軍大陣中又是一陣號角聲嗚咽,剩下的前半部一萬騎這次卻是結成前四千騎,后六千騎,遠遠地繞開正面斜沖向南部左冀,似乎想從右冀弓弩手大陣側后打開缺口,這角度就取得很刁鑽。

擔任左冀指揮的正是左都督鄧龠,一看魏軍騎兵的來勢,不用中軍傳令就先一步指揮調動側后的輕型投石機手、車弩手統一轉向,重新校準彈道角度,使得整個右冀步陣中三個軍一萬多軍士好一陣忙碌。

這其中,外圍一圈拒馬槍陣后是半蹲於地持櫓扶槍而立的重步兵,僅站了兩排有點單薄,為了使擎張弩、腰引弩和蹶張弩手更好地發揮,前排的重步兵身披重甲,卻只能半蹲著,時間一久就很難受,不過此時不用調動,各型號弩手們需要轉向,隊形也要調整。

魏軍至今還不清楚宋軍的強弩到底有多遠的射程,因為魏軍通常把小型配重式投石機也稱為弩砲,都認為最遠射程有五百步,差不多是一里半之遠,所以此時繞的圈就有點大,這無疑耽誤了時間,策略是對的,但對細節掌握得不夠。

等魏軍一萬騎繞個大圈衝過來,迎接他們的首先是一輪飛上半空呼嘯而去的大火球,一陣轟隆隆的巨響聲中,火球落地彈跑兩三次,騎兵們成串地被打翻。

包裹了一層油布的石彈落地,火苗仍然不熄,將秋日地面枯草引燃,戰場出現了成片的火苗,淡藍色的煙霧四起,讓不少戰馬受驚,發出聲聲嘶鳴。

當騎兵接近三百步,二輪打出的全是鏈彈,原本鏈彈是半圓式,但這樣石彈、陶瓷彈都不會崩跳,後來的投石機就改成了左右各兩個網兜,一次拋射兩個四枚相連的鏈彈,效果就更好。

此時一次兩百隻鏈彈飛向戰場,一次就造成了百餘騎翻倒落馬,其前隊猛衝的勢頭為之一挫,而後隊騎兵衝過遍地煙火,戰馬驚惶中使得隊形有些散亂了。

不過此時魏軍的馬速已經跑起來了,根本不及調整,三百步時,投石機兩輪發射便被拖走,接著是十矢萬鈞神弩和三矢、五矢伏遠弩一齊發威,一次七八百支長矛般的巨箭呼嘯而去,敵騎成片地翻倒,尤其萬鈞神弩的威力驚人,往往一箭連連射穿三四騎才力盡。

當軍器局復原東漢車弩並加以改進后,車弩是每車三弩,可輪換髮射,也可一次性發射,而且有了替換持續射擊的能力,前一排發射完畢,立即由士兵驅趕套車的騾馬將射空的弩車拉走,裝填待發的迅速補上空位,過程只需一分時。

這時候敵騎已沖近到兩百步,他們的弓箭射程還不夠,車弩第二輪仍是一次全部擊發,不但密度大,射程又更強勁,這一波造成的是幾乎一倍半的傷亡。

車弩二輪射擊后就不再拉走,後排早已待命的蹶張弩、腰引弩手是混編搭配,分三排輪流發射,而處於四、五兩排的擎張弩手專註於拒馬牆外近處,以強弓手配合自由射擊。

敵騎沖近到一百五十步時僅剩下不到一半兵力,接下來卻面臨著更密集的箭雨,但其後隊還有六千騎實在是太多,這讓鄧龠一時也感到莫大的壓力,不覺手心已滿是冷汗。

好在這時後方雲騎左衛郎將鍾離輔顯然也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在還沒有完全擊潰敵騎的情況下,竟以副將酈道亘率兩千騎過來支援,這讓鄧龠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那兩千餘騎沿大陣外側狂奔而來,接近三四十步時,馬上兩千士兵一齊高舉精鐵短槍猛地投擲,至二十步又是一輪,讓這支飽受打擊的魏軍前隊騎兵人仰馬翻,騎兵們驚恐地怪叫著一下崩潰。

宋軍狂奔的馬隊卻毫不留情將敵騎隊攔腰鑿穿,僅一陣砍殺后隨之狂奔而去,這讓還隔著兩三百步的敵騎后隊鞭長莫及,想要救援也來不及,只得分出一支千人騎隊遠遠地追擊。

但這也僅僅只給鄧龠一口喘息的時間,中輕型弩手們仍需要對拒馬槍陣外的魏軍散騎進行點射,車弩手則迅速裝填,以爭取時間給魏軍后一部騎隊再來一次迎頭痛擊。

眼看如此形勢,劉法章已經著急了,感覺右冀無論如何也頂不住那六千騎一次集群衝鋒,酈道亘那兩千騎能牽制一下,但沒什麼大用。

「鄧都督!雲騎左右衛還騰不出手來,快下令把某的重步隊集結起來,由某來頂一陣吧!」

鄧龠眉頭緊皺,頭點道:「可!在弓弩手後方集結成兩個外向半圓形大梯隊,兩側給弓弩手留條退路。」

劉法章轉身快步而去,匆忙將後方場地清理出來,召集重步兵回歸陣內列陣整隊,而魏軍騎隊幾乎是來勢不減,大隊騎兵仍是疾沖向右冀側面,似是鐵了心要從這邊破陣。

中軍方向,劉義符與胡藩皆登上十幾隻大木箱子堆起來的高台上遠望,見右冀如此險境,一時也沒辦法調兵增援,對面魏軍大陣兩側還有一萬騎在虎視眈眈,一旦右冀、兩肋或是後方的雲騎左、右衛潰敗,他們馬上就會撲過來。

可魏軍不但輕重騎更多,騎兵的整體戰鬥力都比宋軍高上一籌,這讓劉義符再一次感到缺少騎兵的戰局被動之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2章 伊闕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