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院落會上(一)
全村共有一十六個村民小組,其中位於海拔一千二百米至一千八百餘米山上的十五與十六組大多數人都已經搬到集鎮上的安置點。不過這兩個組仍有十戶四十二人故士難離,留在山上,當然這十戶人家都是在精準扶貧期間發展起來是煙葉種植戶,其中有八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通過種植煙葉擺脫了貧困並正在向富裕邁進。而且搬到安置點的村民以前種植的黃柏、杜仲、厚朴等經濟林也需要有人看管,因而未搬走的這十戶人家中在每個村民小組分別有兩名建擋立卡的貧困戶作為護林員,負責看管這些經濟林與以前保留下來的天然林。當然,林業站也給他們每人每年四千元的工資。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光浩貢茶公司」在海撥一千米至一千三百米之間發展的兩百五十畝高山無公害綠色有機茶,經過兩年的精細管理,在明年開春就可以開始採摘了。這些高山茶葉將作為光浩貢茶公司高端名優茶的鮮葉來源。除了每年每畝付給村民的土地流轉費之外,還能在茶葉採摘期吸納貧困戶當採茶工,也可以增加村民的部分收入,從而也有助於鞏固扶貧成效。
在河谷與山腰地帶還種有一些枇杷,不過因山區土地資源有限,平均到所在的村民小組每戶也就兩三畝。但只要管理好了,按與合作社簽定的五元一斤的合同收購價,豐產後每畝也可增收約五千塊。可是由於一些人在將枇杷種植后,就到外地務工去了,導致這些枇杷管理不善,這些已經栽植兩年的枇杷其中一部分有成為老苗的跡象。如果再不及時進行田間管理,對這些枇杷種植戶就起不到增收的作用。現在年關將近,很多務工人員都回來了,通過召開院落會,宣傳做好產業的重要性,讓返鄉務工人員乘這段閑暇時光把地里的枇杷苗好好做一下冬管,爭取在後年可以開始掛果。
村裡的青壯年大多在外務工,與全國中西部其他地區農村的情形相似,這對鞏固扶貧成效的作用非常明顯。但卻造成村裡的部分農田拋荒,一些市場主體也有意繼續集中流轉一些土地搞綠色無公害種植業,而部分村民卻因各種原因,寧可讓土地拋荒也不願承租給市場主體,最後導致一些田地拋荒。
在碰頭會上,尖刀班與村支兩委達成一致意見,即加大力度支持市場主體集中流轉承包村裡的土地,搞集約化發展。對寧可拋荒也不願將土地流轉給市場主體的村民,將採取申請有關部門暫停發放地力補貼等措施,促使他們將拋荒的土地承租給市場主體。這樣即可以補充他們一點收入,又支持了市場主體的經營。同時,市場主體會用到當地勞動力,即也可以提高群眾的收入。
現在很多務工人員已經回來了,正是召開院落會的好時機。通過分工,歐陽曉與村主任黃光厚兩人負責一至五組,村支書楊義然與尖刀班成員董明成及村紀檢委員劉時沖三人負責六至十組,尖刀班成員鍾仁鋒則與村宣傳委員、婦聯主任滕小英負責十一至十六組。對於搬到安置的村民,將由歐陽曉與楊義然及董明成三人到安置點聯合社區幹部另外開會。
三個小組決定從明天開始,逐一召開院落會,與村民一起商討鞏固扶貧產業的辦法。
第二天一早,歐陽曉等人按照昨天的分工,分別奔赴各組召開院落會。
經過兩天連續的院落會,歐陽曉與村主任黃光厚完成了一至四組的院落會,其他幾人的院落會也都很順利。群眾對尖刀班和村支兩委的工作都還比較支持,都認為應該將以前發展的扶貧產業做好,以穩定大家的收入。
晚上大家又在村委會碰頭后,決定明天一鼓作氣,上午完成各組的院落會後,下午就去集鎮上的安置點召集易遷戶開會。
一夜無話,在村委會吃過早餐后,大家按計劃出發,歐陽曉與黃光厚來到位於山腰臨崖處的五組所在地楊家屋場,剛在昨晚與小組長楊昌正約定的開會地點楊勝浩家門前的院壩上停下車,二人就聽到屋裡有人在大聲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