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陳橋兵變
接到詔書後,趙普不禁喜出望外,對趙匡胤說道:「大人,真乃天助我們也!」
趙匡胤問道:「掌書記何出此言?」
趙普如此這般的在趙匡胤耳邊說了一通。趙匡胤頻頻點頭。
……
開封,大周皇宮,垂拱殿。
符太后和群臣正在商議出兵抗擊遼漢聯軍之事。
趙匡胤啟奏道:「啟奏聖上,太后,承蒙太后抬愛,委臣以重任抗擊北漢和遼國來犯之敵,臣無比榮幸,也願意為太后和皇上分憂。但是臣已經被罷免了殿前都點檢之職,不能號令三軍。行軍打仗靠的是統一指揮,令行禁止,步調一致,三軍將士方能同仇敵愾一鼓作氣擊退敵兵。如果政出多門,各路軍隊各行其是,就會軍心渙散,這樣的軍隊必敗。」
符太后道:「依趙將軍之言,高如何應對?」
趙匡胤道:「回太后的話,臣人微言輕,難以號令三軍,恐怕有負皇上和太后重託。故請太后另請高明!」
符太后問文武百官道:「眾卿家,誰能領兵北上,擊退來犯之敵?」
石守信等趁機說道:「啟稟太后,臣等無能,恐怕要擊退遼國騎兵,非檢校太傅莫屬!」
范質也說道:「現在情況十萬火急,當務之急是要擊退進犯大周之敵。恐怕也只有太傅能堪此重任了!臣有個不情之請,肯請太后重新委以檢校太傅趙大人殿前都點檢一職。」
「這……」
太後有些遲疑。
韓通啟奏道:「啟稟太后,臣願領兵北山抗敵。」
此話一出,趙匡胤的那些親信將領紛紛說道:「既然副都指揮使韓大人有這個能耐,實乃大周之幸,臣等不才,請辭去軍中一切職務,解甲歸田,望太后恩准!」
「這……你們又是何必呢?」
太后不知如何應對,為難地說道。
石守信趁機說:「啟稟太后,臣等解甲歸田后,就怕手下的將士們不熟悉韓大人的指揮,抗敵不力,那臣等的罪過就大了。」
這分明是赤裸裸的要挾。太后雖然不懂朝政,但是她是聰明人,自然聽得懂弦外之音。她問王溥道:「王大人,你有何良策?」
王溥說道:「回太后的話,現在恐怕只有太傅能堪此重任了,乾脆就暫時恢復太傅殿前都點檢之職,等退了遼漢來犯之敵再做打算吧!」
朝中大臣也紛紛附議。
太后只好同意恢復趙匡胤殿前都點檢一職,有他擔任總指揮,率領禁軍北上抗敵。石守信、王省琦等留守京師。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三(960年2月2日),趙匡胤統率大軍從汴梁(今河南開封)出發,北上抗擊來犯的遼國和北漢聯軍。
大軍出發之前,趙普安排心腹親信等大軍開出京城后就在京城內四處扇布「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的謠言。
趙匡胤率領大軍出京后,謠言開始在京城傳播,搞得汴梁滿城風雨,朝廷內也謠言四起,人心惶惶。
這一切,都在趙匡胤的掌握之中。
大軍行軍一天後,來到距離京城四十里的陳橋驛。
這時天色已晚,趙匡胤命令全軍在此駐紮。
這天晚上,行軍掌書記趙普安排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到時候我們都是開國功臣,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將士們的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鼓噪著要請點檢大人出來作天子。
趙匡胤假裝喝得酩酊大醉,毫不知情。
趙匡義和趙普見時機已經成熟,便授意各路將領來到趙匡胤的中軍大帳前請命,要求趙匡胤做天子。
趙匡胤假裝被吵醒,驚問發生了什麼事。
幾個大將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山呼萬歲。
趙匡胤假裝推辭道:「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將士們說道:「臣等擁戴皇上做天子,如果皇上不接受臣等的請求,臣等就是周朝的罪臣,請皇上把我們都殺了吧!」
趙匡胤顯得十分為難,說道:「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將士們異口同聲的下跪叩拜道:「臣等惟皇上之命是從!」
趙匡胤道:「既然這一切都是天意,朕就勉為其難了!」
他現在已然以「朕」自居,將士們心照不宣,再次山呼萬歲。
趙匡胤道:「當初漢高祖入咸陽,約法三章,現在朕也對諸位約法三章。一、回汴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二、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三、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
諸將士齊聲道:「諾!」
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汴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得悉兵變成功后便打開城門接應。
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得知趙匡胤兵變后,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趙普安排在他身邊的軍校王彥升殺死。
趙匡胤兵不血刃就控制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