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仁義
君昭一臉思索,似乎當真被這個問題給難住了一般。
宴之嫿氣得不行,把小君耀從君昭的懷裡抱了過來,同小君耀道:「小耀耀啊,你爹爹嫌棄你,咱們不理他了啊!」
君昭覺得有一句話在自己身上應驗了,他從宴之嫿身後抱住她,把下巴擱在她的肩頭,悶聲道:「都說當娘的有了孩子就忘了爹,眼裡只有孩子,如今看來,果真如此啊!」
宴之嫿道:「就只允許你嫌棄我們小耀耀啊!」
君昭道:「我嫌棄的是小耀耀,又沒有嫌棄你。」
「他是我生的,你嫌棄他就是嫌棄我。」
君昭:「……」
「那照太子妃這般說的話,耀兒也是本宮的血脈,本宮嫌棄耀兒,豈不是也嫌棄了自己,那是不是就應該跟太子妃和耀兒一起不理本宮自己才是?」
宴之嫿被君昭這一通話給饒迷糊了。
君昭瞧著她迷迷糊糊的樣子,親了她一口道:「你還當真認真想起來了,本宮是說的玩笑話,耀兒是本宮的孩子,本宮如何會嫌棄自己的孩子。」
宴之嫿嚴肅的道:「往後這樣的玩笑話也不能說,殿下你看我都容易當真,更別說耀兒了,若是耀兒當真了,該如何是好。」
君昭想著,這不是看著君耀現在還啥都不知道所以才開玩笑的么,但他也知道宴之嫿的擔憂是對的,是以他虛心認錯:「太子妃說得是,本宮往後不會在開這樣的玩笑了。」
宴之嫿滿意的點了點頭。
靠在君昭的懷裡輕聲道:「殿下要知道,很多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身在皇家,本來就跟在普通人家不一樣,所以我們要跟家仔細的對待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要讓他們知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宴之嫿知道天家無情,但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感受不到親情。
君昭自己感受過這種冷漠和絕情,所以也贊同宴之嫿的說法。
夫妻二人商談了一番未來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的事情,君昭才跟宴之嫿道:「晴雅差點被宴二夫人滅口了,因為被我的人看到了,所以就順手把她救了下來。」
宴之嫿嘆息了一聲:「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想的,之前十三姐姐是跟成世子定了親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她自己不願意嫁給成世子,便讓九姐姐代替她嫁過去。那個時候母親還跟我說,九姐姐這般被塞過去,成國公府一定咽不下這口氣,會覺得受到了侮辱,不會善待九姐姐,我還惆悵了一段時間呢。不過後面見九姐姐跟成世子很好,也就放心了。」
「好好的給別人當體體面面的世子妃不去,之前選太子妃的時候也是千般不願意,現在卻要來宮裡頭作妖。」
君昭想了想還是同宴之嫿道:「宴之嫣跟成琅退親之事,實際上算是被成琅和你九姐姐算計了。」
宴之嫿吃驚的瞧著君昭問:「什麼意思?」
君昭道:「成琅跟宴之洳在她還在廟裡的時候就結識了,成琅並不喜歡宴之嫣,喜歡的是宴之洳,而宴之嫣一直都嫌棄成琅是個莽夫,也並不想嫁給成琅。成琅就引著宴二夫人無意中得知他有龍陽之好,宴二夫人如何寶貝宴之嫣,我不用說,想必你也是知道的。但宴家又需要成國公府這一門姻親,因此宴二夫人說動了宴二老爺,讓宴二老爺去跟宴丞相說與成國公結親的事情換成宴之洳。」
「宴二老爺說動之後宴丞相之後,就換了親事。成琅如願娶到宴之洳,如何會鬧。」
宴之嫿道:「原來如此,看來我那個時候是白擔心。」
「不過這樣也好,九姐姐跟成世子現在過得很好。只是我沒想到的是,九姐姐竟然是這般厲害的女子。」
宴之洳看著柔柔弱弱的,而且在廟裡住的時間長了,給人有一點縹緲之感,不像是會算計這些的人。
就是不知道,若是十三姐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會如何?
「宴之洳早早的就失去了母親,又不得父親的寵愛,且嫡母還是一個惡毒的,若是沒有點本事,只怕早就死在廟裡頭了。」
宴之嫿點了點頭。
宴府裡頭孩子雖然多,活著的庶子庶女也多,但也有很多沒了的。
「那殿下救了晴雅之後,將晴雅安置在何處了啊?」
君昭不悅的道:「救她一次,已然是本宮心善了,總不可能還把她好生的安置起來。晴雅無論落到什麼樣的下場,都是她自作孽不可活,你可不能心軟。」他們雖然沒有如宴之嫣的意陪著演那一處戲,但宴之嫣抱著什麼樣的心態他大概也是明白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才十分厭惡。
宴之嫿道:「不是心軟,只是好奇罷了。」
君昭道:「你若是好奇後續,我讓人盯著就是了,不過卻不會再插手了,救她一次已經仁至義盡了。」
宴之嫿給君昭順毛:「嗯嗯,殿下心善。」
姜雲貞從宮中回去,就被青松先生喊了過去,這一路上,姜雲貞想了許多。
見到青松先生,規規矩矩的跟青松先生請安過後,青松先生讓姜雲貞坐下就問:「如何?」
「了塵大師並不是太子殿下或者皇後人,太子殿下跟皇上舉薦了塵大師,大概是知道皇上決計不會讓他去招兵,卻又怕皇上選的招兵的人是旁人的勢力,所以就舉薦了一個方外之人。」姜雲貞回答。
「就這麼簡單,可之前皇後去西南的時候,了塵大師可是同行的。」
「太子妃說,皇後娘娘跟了塵大師是在路上偶遇的。」
皇後去西南的路上偶遇了塵大師這個他當然是知道的,知道是知道,卻覺得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但姜雲貞去宴之嫿那邊,竟然問出來的也是這個說法。
難道真的時候偶遇的,是他想多了。
他知道了塵大師是高僧,之前白梵為了揚名,也曾跟了塵大師要了在護國寺去擺義診的攤位的權利,了塵大師也是同意了的。
「孫女跟太子妃說了,想要認識了塵大師,太子妃說她並不相熟,會跟皇後娘娘說,讓皇後娘娘幫忙跟孫女引薦了塵大師,且先看看皇後會如何。」
青松先生沉吟著頷首。
姜雲貞猶豫了一瞬,還是同青松先生道:「孫女覺得,太子和太子妃可能已經知道我們有跟舊朝餘孽來往的事情了。」
青松先生相較於之前之太子府的時候收到君昭可能已經知道他跟舊朝餘孽又往來的消息的時候的慌張,現在已經淡定了許多。
他那個時候的目標是要獲取君昭的信任,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而且,君昭的信任並不好獲得。
他現在的目的是獲得皇上的信任,很顯然,十分成功。
「他們知道便知道,沒有證據,他便是太子也不能見我如何。」
姜雲貞覺得,自家祖父因為皇上的信重,有些飄飄然了。
但君王的信重,何其……
誠然祖父如今並非是想要長期依靠著這份君王的信重。
如今舊朝的人借著鎮南王府攪弄風雲,想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太子他們知道舊朝餘孽的存在,如何會讓他們如願以償,就怕是會出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情況。
尤其今天宴之嫿的話。
「太子眼下是不能將祖父如何,但太子妃敲打了孫女。」
青松先生挑眉,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姜雲貞便把宴之嫿的那些話說給了青松先生聽,青松先生聽罷過後,看著姜雲貞道:「貞兒啊,你還是天真了一些。太子妃,是宴丞相的孫女,如今我在朝堂上壓制著宴丞相,你也知道祖父跟宴丞相的過節,朝堂上不是我壓他一頭,便是他壓我一頭。你覺得太子妃會讓自己的祖父被外人壓制嗎?」
「太子妃這一番話,如今看似是在敲打,實則是想要拉攏我,讓我向著他們。假設如他們之意幕世子和舊朝的人不敵太子,往後太子登上高位。可太子一黨登上高位,也就意味著祖父失去了利用價值,只怕會落得個卸磨殺驢的下場。」
「在朝堂上,祖父做的事情,宴丞相也是可以做的。可舊朝的人,是永遠不會用宴丞相的,若非宴丞相通敵開門,他們如何會差點被滅族了。」
若是當真那麼簡單,當年皇上三請,給足了他面子,想用他壓一壓宴丞相的風頭,他也就跟著皇上走了。皇上能用他壓制宴丞相,他日他也會落到同宴丞相一樣的下場,他心中十分明白。
而宴丞相在朝堂,勢力龐大,家中的人縱然出仕也會被宴丞相壓得死死的,乾脆保存實力不進去朝堂,用一個乾乾淨淨的身份,直接等舊朝復辟。
姜雲貞聞言道:「多謝祖父教誨,孫女會銘記於心。」
倒是她因為宴家三房分了出來,就總是忽略了宴之嫿跟宴丞相的關係。
青松先生道:「你能想通就好,如今頭疼的是招兵的事情。按照了塵大師這麼順利的招兵情況,對我們而言,會大大的降低我們的優勢。」
姜雲貞點了點頭。
祖孫二人說了一會兒話之後,青松先生就寫了密信要送去南邊,讓他們趁機加緊發動攻勢。
趁著朝廷兵力還沒有集結好,趕緊多攻下幾城。
他把信寫好,讓人送出去。
只是送信的人不一會兒就又帶著信回來了,同青松先生道:「先生,這信只怕送不出去了,府外的監視又加強了。」
青松先生想到姜雲貞說的,君昭已經知道他跟舊朝往來的事情,心頭有些發沉。
他道:「在想想辦法,看看有沒有機會。」
「是。」送信的人拿著信再次離開,去尋找機會。
成琅他們那邊,已經收到了君昭送過去的信,立即著手準備防守事宜,他們現在的目標就是守著這座城,不能在退一步。
黃錦文和她哥哥黃錦槮偷偷從南邊出來,在路上遇到君昭派去的接應的人,也終於到了京都。
接他們的人直接把他們安排在太子府先住下之後在進宮給君昭復命。
君昭這邊收了消息,就讓人去給宴之嫿說一聲。
如今宮裡頭管得嚴,宴之嫿不好宣黃靜文進宮惹起多餘的人的注意,若是舊朝餘孽或者鎮南王府的人知道黃錦文他們到了京都,只怕黃大人和黃夫人會有危險,所以宴之嫿把小君耀送去廣仁宮,讓皇后幫忙照看著,跟皇后說了一聲就出宮了。
她是太子妃,出入皇宮只要皇后同意了便可。
皇后允准過後,她就帶著喜鵲和大力出宮了。出宮之後也沒有直奔太子府,而是先去看望了宴三夫人,在宴府坐了一會兒,才又去了太子府。
見到黃錦文和黃錦摻,宴之嫿先是問候了一番,主要是問候了黃錦文,黃錦摻十分的安靜,宴之嫿雖然跟黃錦文多有往來,但跟他實際上不熟。
相互寒暄過後,宴之嫿才問黃錦文:「現在南邊是什麼情況?」
黃錦文道:「鎮南王府在南邊的百姓心中頗有地位,南邊的百姓對皇后和朝廷十分不滿,尤其在幕世子舉兵之後,朝廷派人直接跟幕世子對上了,沒有給幕世子任何的說法,皇上也未曾對皇後娘娘做什麼,所以……對皇後娘娘也十分的不滿。」
黃錦文話說到後面,有些遲疑,畢竟皇後娘娘是太子的生母是太子妃的婆婆。
鎮南王沒有死的事情,皇后是百口莫辯,這個時候站出去,只能挨罵。所以無論是皇后還是君昭都沒有想過這個時候出面澄清什麼,他們都相信,鎮南王不會一直藏頭露尾,總會有重新站出來那一天,那個時候才是為皇后正名的時候。
「聽說幕世子在招兵是嗎?」
黃錦文道:「的確是在招兵,父親也收到了招兵的指令,但卻並沒有嚴格執行,父親說,讓他們不必嚴格執行的命令也是幕世子下的,所以幕世子的名聲在南邊就更上一層樓了。百姓都在稱讚幕世子,說幕世子明明可以強行徵兵的,卻顧及很多人家裡面的情況並未強制徵兵,是仁義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