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謀(59)
「既是謀士,也會明白該如何做事。澹臺吏首,你可以回府了。」文庄王起身對澹臺至說道。
「我王不想知道臣的看法?臣還打算對我王說出這兩人的不同。」本來按照澹臺至的想法來說,文庄王應該是會接著問他的想法才對,而不是直接就此走出這座議事堂了。
「本王知道澹臺吏首會說些什麼,應該說澹臺吏首的想法會與本王的想法一致,還是說本王的想法與你的一致?澹臺至,你覺得是否會如此?」文庄王看著澹臺至說道。
「臣……臣也認為會如此。」澹臺至沒有多想,他只是趕緊說道。至於說文庄王此刻的想法到底是怎樣的?其實澹臺至也難以確定。
「澹臺吏首,看來你知道本王的想法了?」文庄王笑著問道。
「臣不知,但也不對……臣應該是知道的。」澹臺至逐漸的想明白他應該怎樣做出回答了,以及又能夠做出一種怎樣的回答,但其實這也只是澹臺至自己的一種想法。
「既然你是知道的,也就不用說出來了。澹臺吏首可以回府準備幾天,然後以本國使節的身份去勸說武智王。這七大諸侯國總是應該結盟的,難道朝廷派出了監國宰執,這七大諸侯國就不能結盟了?本王不相信只能如此。本王就是打算成為這七大諸侯國的盟主,本王為何不能成為這盟主?澹臺至,你覺得如何?」
「臣……會為我王而謀。臣是這一國的吏首。」澹臺至算是做出了肯定的回復。
「如此就好。」文庄王說了這麼一句之後也就走出了議事堂。
澹臺至則是不經意的選擇直接坐了下來,他會覺得已經過了好幾個時辰,但澹臺至也知道也還不到一個時辰才對。
在面見文庄王之後,澹臺至覺得他的想法也是會有所改變的,這會是對於文庄王的更加敬重。
澹臺至本來覺得他平時也是會有一些獨到見解的,但是到了文庄王的面前,澹臺至卻又會覺得他的一些想法是不準確的。而他自認為的那些獨到見解其實就顯得很平常了,澹臺至會覺得這可能就是君與臣的不同了……
隨後澹臺至也就回到了吏首府,而澹臺至也是直接去找澹臺宬商議事情。
澹臺宬正坐於屋外的一個涼亭內,澹臺至則是來到了涼亭,然後就坐在了澹臺宬的對面。
「宬弟啊,本吏首這次要出使他國,其實你也應該能猜測到這一結果,也就是去勸說武智王的。」澹臺至坐下后就直接對澹臺宬說著,然後他也喝了一些水。
「大哥,其實也不用勸說什麼,武智王本就打算讓七大諸侯國結盟的。」澹臺宬將幾份書簡放在了一邊。
「嗯,這一點我是知道的。」此時澹臺至顯得很隨意的坐在那裡,這與剛才在議事堂面見文庄王有所不同,至少澹臺至說話也不用那麼的謹慎了,「成為吏首之後,就能出使他國,也還算不錯。」
「監國宰執文秉智也會知道大哥出使他國,但文秉智應該不會知道大哥的目的。我王自是不會告訴文秉智。」
「也只能如此,朝廷自是不希望看到一些諸侯國結盟的,所以說向各諸侯國派出監國宰執本就有這個目的,但本吏首這次出使,可以對外宣稱是出於禮節之事。我王應該也是這個想法才對,雖說我王並沒有明確的說這一點。」
「不知大哥有幾天準備的時間?」
「我王也沒有具體的說出,但我認為至少會有三天的準備時間。其實有很多事情我王都沒有明說,總會覺得是我王打算讓本吏首做出猜測,然後再按照本吏首自己的想法做事,但有一點就是必須要達成目的才可,否則我王也是一定會做出相應的責罰,而且我王的想法也實在是難以揣測到的……」澹臺至不免還是多說了幾句。
「我王是讓大哥一人去?」
「這是自然,而且這本來就是我的事情。宬弟,其實你也應該知道,本吏首必須向一些國政大臣做出證明才可,又豈能讓他人與我一起去?」
「不知大哥可了解武智王的一些做法?」澹臺宬順勢問著。
「武智王也會想讓七大諸侯國結盟,然後共同對抗朝廷,但他又佔據著文良王的兩座城池,那文良王自是不願結盟的,但我王可以幫助武智王,至少我王能夠勸說文良王改變想法,武智王可以看明白這一點,所以對於本吏首的這次出使,武智王總還是會歡迎的,而本吏首也能順勢達成自己的目的。」澹臺至自認為他的想法不會有錯。
「武智王並不願歸還那兩座城池,但如若武智王不歸還兩座城池,文良王又豈會願意達成結盟?既然文良王不願意達成結盟,那麼武簡王同樣不願這麼做,而這次我王讓大哥去勸說武智王,本就有這層意思在其中,我王是想看大哥的做法會是怎樣的,不知大哥你所想好的應對之策是什麼?」
「怎麼還會牽扯到這一點?」澹臺至顯然是沒有想到這一點,他覺得只要武智王是願意達成結盟的,那麼這件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了,「看來宬弟你覺得此事難以達成了?」
「大哥,勸說武智王達成七大諸侯國的結盟很簡單,這本來就是武智王的想法,但關鍵就在於武智王佔據著他國的兩座城池,而且武智王也不會想著歸還。」
「看來這也是我王對於本吏首的一種考驗了?」
「大哥自是可以這麼認為。」
「宬弟你也是屬於本國的謀士了,不知宬弟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可否讓武智王捨棄那兩座城池?再說那兩座城池本就不是屬於武智王的。」
「雖說事實如此,但整體國力又主導著這樣的局勢。為何不是文良王派兵去佔據著武智王的兩座城池?還不是由整體國力決定的。就如朝廷為何能夠削藩?為何能夠派出監國宰執?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七大諸侯國整體國力的下降,以及朝廷整體實力的增加,而對於那些小諸侯國來說,就更加的難以對抗朝廷了。他們也還會看七大諸侯國會如何做事,以及說朝廷又會如何做事,對於他們來說,這會是一種兩難的境地。」
「嗯,宬弟你說的不錯,為何不是文良王派兵佔據著武智王的兩座城池?不也是在於那文良王難以做到這一點。按照本吏首的想法,就讓武智王派兵攻打文良王的王城,然後脅迫著文良王結盟。」
「大哥,朝廷不會不管的,這與上一次的情形不同了,上一次朝廷沒有派兵是因為太皇太后,但倘若這次武智王隨意攻打文良王的王城,而且還是為了結盟之事,那麼朝廷又豈會容忍?恐怕這次武智王就連諸侯王都當不成了。陛下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太皇太后就更不會容忍了。」
「嗯,本吏首同意宬弟你的想法。」澹臺至思考著說道,「可如此一來,本吏首又如何勸說武智王改變想法?沒想到此事並不簡單啊,本吏首還對我王說是一定能夠達成這一點的。」
澹臺至才意識到此事的不簡單,「我王本來已經讓本吏首做出選擇了,我當時就應該做出別的選擇……可我也不能就此做出別的選擇啊……這豈不是一種兩難的選擇?也不知我王的想法到底會是怎樣的?」
「大哥,你現在也不可能改變選擇了,我王也不會讓你改變選擇的,只要走出了議事堂,大哥就不能再次改變選擇了。」
「宬弟你說的不錯,我王也是說過同樣的話語。看來也只能想辦法勸說武智王了……」澹臺至一時不知該如何做事,「或許本吏首可以不用去勸說武智王……」
「大哥想到了什麼?」
「宬弟,其實本吏首可以去勸說文良王,你覺得如何?」
「大哥打算勸說文良王?可能會更難一些。」
「怎會如此?」澹臺至問道。
「上次文良王向武智王跪地稱臣了,文良王豈會甘心如此?就包括武簡王也是這樣,這兩王現在所想的,應該是如何讓武智王跪地稱臣,以及說如何才能奪回城池,而不是謀划著如何能與武智王達成結盟之事。」澹臺宬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