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又一年春節
「現在就跳嗎?在這裡嗎?」
「對,就在這兒吧。憑著你自己的感覺去跳。」
「憑著我自己的感覺,那這一次的配樂應該是彩雲之南。我很久沒跳彩雲之南了。那是一首比較新的曲子。」
「都行,反正配樂是響在你心底的,秋荷,地點完全可以想象出在星空下的樣子。如果你喜歡,甚至可以在星空下再點綴出更多瑰麗的色彩。這需要你調動出色的想象力呀,與你的情感來融合。」陶慧珍說。
秋荷點了點頭,試著以陶慧珍所說那樣想象了起來。她試著想更多的細節部分。果然她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她不愧是陶慧珍看好的得意學生。
她想起陶慧珍曾說:舞蹈的創作,離不開想象力。而舞蹈表演,需要更加豐富的想象力去渲染情感,烘托氛圍。另外,千萬不要妄圖觀眾會給你以啟發,表演是舞蹈演員的事,而非觀眾的義務,這一點要牢記在心。一旦上了舞台,要麼是出色的舞蹈技藝,要麼是超凡的表演天分,別無他法。
就這樣,秋荷在小吊腳竹樓的門前閉上了眼睛。晴朗的天空下,她在浩瀚的幻象里遨遊起來。
很快,她腦海里浮現出與現實背道而馳的夜晚的深空景象,諸多的星座編織成巨幅的網,鋪滿她的視野。她仰著頭,深藍色的星空與她的眼膜產生了絢爛的折射效應,每一顆星辰都在閃爍、放大、都在晃動、和墜落。彷彿只要她一直睜眼去看,那些搖搖欲墜的星光終會掉落進她的眼裡,還會在她的眼膜表面砸出巨大的漣漪。她的眼前出現了山峰後面的更廣袤的平原和海,星空開始在頭頂像是幕布那樣整張的滾動起來,她追著星空滾動的方向,撒歡兒似的奔跑,周圍的景物漸漸被她甩在身後去了。進而她的世界里一切都不存在了。頭頂的星空在向前滾動,腳下的平原和海的結合物質在向後急退。她進入了一種奇妙的氣氛當中。那是至臻至純的想象力。遙遠的地方凝聚起一個白色的光點,它不斷的放大,漸漸地將秋荷籠罩。突然,她的幻象世界里響起了《彩雲之南》的伴奏之聲。那是巴烏與葫蘆絲的合奏才會發出的音色。
年底了,至此已經是陶慧珍在傣鄉過的第三個春節了。在過去的兩年多的時間裡,陶慧珍從未離開過傣鄉一步。時間過得很快,以至於在陶慧珍仔細想起來的時候有些恍然。再去回望來路,一種不真切之感浮上心頭。
她坐在小吊腳竹樓前的板凳上思索,注視著秋荷在跳舞,時而視線越過秋荷,落在她的身後,那條百餘米長的小路上。那是從外面進入大茶村的一條很體面的小路,很平整,兩側栽種著芭蕉樹。她在一棵芭蕉樹上端詳了一陣,才又仔細看那條路。
她還記得她剛剛抵達大茶村的那天,不少大茶村的寨民都參與到了迎接她的隊列當中。那些人載歌載舞,就是在這條路上。當年她只有25歲,是剛從舞蹈學院畢業不到一年的小舞團的主舞。她想起第一次踏上校舍講台,第一次見到李老和刀老師的情景。想起了這些,她不禁又開始回顧進而推敲當時所穿的格子襯衫的新舊程度,還有她剛剛從長途汽車站下車,所望見的那個小小縣城當時的初步印象。隨著秋荷舞姿的逐漸推進,她還想起了很多往事。那些事彷彿就發生在昨天,也像是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實際上她所穿的格子襯衫的新舊程度到底如何,她已經不能確認,也沒必要去糾結。這樣想的時候,她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只剩下回憶的孤苦老人。良久……她停止了回憶,專心致志的欣賞秋荷跳舞。
秋荷一向只跳傣族女子孔雀舞,她閉著雙眼,小吊腳竹樓周圍無聲無息。僅有陶慧珍一人在以欣賞和審視交替的態度在觀察著。她很了解,在秋荷的內在世界里,伴奏的聲音是響徹天地的,也恰恰是因為這一點的緣故,她才可以那樣旁若無人的「表演」自己。
陶慧珍一言不發地從秋荷的舞姿里想要洞察什麼,事實上她也察覺到了她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她的眼睛隨秋荷的站位變化,姿態轉變,眼珠在眼眶中左右捕捉著。她聽到自己的心臟在胸腔里「砰砰」跳動,她艱難地咽下口水,也發出了「咕咚」聲。待她回過神來,也看到自己的手指在腿上顫抖。
她再一次體會到了秋荷跳舞的別樣風采。那是沒有經過潤色和修剪的,卻又釋放了極大的表演魅力的舞蹈形式。當初也是這段舞,讓她對秋荷的印象得以加深。同時,這段舞也給她帶來了相應的思想升華。從那個篝火燃起的夜晚開始,陶慧珍的心之所向再也沒有受到別人流言蜚語的干擾。
今年的春節期間,陶慧珍還是選擇了留在傣鄉,和往年一樣,陪在孩子們身邊。她想儘快讓大茶村的學生們恢復學習的狀態,對於學習,她也從不敢掉以輕心。回首和總結一年來的學習成果,老實說,沒有達到陶慧珍所預期的那麼滿意,她有更好的願景。好消息是,今年的春節,李老把飼養的豬賣了不少錢,大茶村小學的學生們都得到了一件不錯的文具作為新年禮物。
而今天,是春節里難得的閑暇時光,孩子們正在度過短暫的假期,陶慧珍把這段時間,用來單獨教授秋荷計劃外的課程。兩人在小吊腳竹樓前學習了一個上午之後,她突然興緻起,想到了秋荷的舞蹈天分,就讓秋荷跳一段給她看看。於是秋荷在白天里想象了星空下的景象,無聲的起了舞。
回首2008年,陶慧珍所關注的祖國的教育事業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為中國而教」就成立於這一年。他們能做到的是,讓更多的優秀大學生去支教兩年,為教育事業助力。陶慧珍由此看到了真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