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益州叛亂
牛平辭別了岳父董卓,帶著媳婦董媛和關羽、牛和等人,一路護送著蔡邕回返涼州。
牛平走後,并州刺史董卓將王允請到府中,輕描淡寫的問了一句,五原郡太守王智的風評如何。
王允心領神會,立即著手對五原郡太守王智的秘密調查。
要知道,王允是個樂於與閹黨做鬥爭之人。他十九歲就是以殺小黃門趙津而聞名於世。
此時董卓露出了查辦王智的意思,王允立即撲向五原郡,收集王智貪贓枉法的證據。
董卓的運氣很好,在他有心對付王智后,未過幾日,雒陽城就傳來消息,中常侍王甫及段熲因罪下獄,死在了獄中。五原郡太守王智也因此失去了朝中的政治靠山。
原來,蔡邕的朋友,弘農楊氏的楊彪擔任京兆尹后,搜集證據,向朝廷揭發了黃門令王甫的貪贓行為。
作為與汝南袁氏並列的世家大族,楊氏也是很會把握政治鬥爭的節奏。
在北伐鮮卑失敗,天災異象不斷後,皇帝劉宏解除了部分黨錮,已經顯示出向士族妥協的趨勢。
同時,王甫陷害宋皇后一家后,牽連甚多,連曹家都受到了波及。
此事令王甫樹敵太多,幾乎成為士族公敵。
加之王甫力主北伐鮮卑,結果漢軍大敗虧輸,元氣大傷。此事的責任也被算到了王甫的頭上。
嚼耳根的人多了,皇帝劉宏也逐漸疏遠了黃門令王甫。
楊彪擔任京兆尹的要害職務后,立即抓住時機,向王甫動手了。
皇帝劉宏果然相信了楊彪,命司隸校尉陽球查辦王甫。
陽球本就是個性格偏激的士人,一直有心剷除宦官勢力。
收到命令后,陽球立即入宮奏請收捕王甫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中黃門劉毅、小黃門龐訓、朱禹、齊盛及依附王甫的段熲等人。
得到皇帝的許可后,陽球將這些宦官勢力的人悉數抓捕關入洛陽獄,並在獄中將王甫及其兒子王萌、王吉亂杖拷打而死。
段熲自詡國家名將,不願意在獄中受辱,就自殺而亡。
董卓收到王甫與段熲的死訊后,悲喜交加,望著雒陽城的方向長嘆一聲。
董卓與黃門令王甫不是一個陣營的,巴不得王甫倒台,這樣他扳倒王智的機會大增。
王甫之死,對於董卓是喜事。
可是段熲被逼自盡,就讓董卓有些傷感了。
同為西涼名將,董卓與段熲曾經有些交情。
當年董卓初出茅廬時,就是段熲欣賞他的才幹,將他推薦給了袁隗。
段熲之死,讓董卓也是有些傷感。
同時,段熲之死,還讓董卓更深刻的領悟到手握兵權的重要性。
段熲領兵時,威震西涼,屠人無數,當年是多麼的威風!
然而,進京擔任高官后,失去兵權的段熲如同被拔掉了爪牙的老虎,失去了震懾天下的威力。
董卓暗暗警醒自己,將來決不能重蹈段熲的覆轍。
王允也是一個善於把握時機之人。趁著京城裡正在痛打王甫一黨,他搜羅了一大堆王智的罪證交給董卓。
此時,這些罪證的真實性已經不重要了,董卓痛打落水狗,向朝廷彈劾王智,很快就順利扳倒了五原郡太守王智。
朝廷命并州刺史董卓抓捕王智押赴雒陽城。董卓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痛恨宦官勢力的王允。
王允押送王智走到半道上,有人突襲了囚車隊伍,趁亂殺死了王智。
也不知那王智擔任五原郡太守時,怎麼得罪了當地人。
董卓派人調查無果后,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只能說,王智的命不好,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如果他能夠堅持到被押送回雒陽城,或許還能夠轉危為安,逃脫一死。
因為,京師雒陽城裡的天又變了。
司隸校尉陽球殺死王甫后,還想趁熱打鐵,將曹節、張讓、趙忠等宦官們一鍋端了。
可是,皇帝劉宏又不是傻子。宦官勢力是依附皇權,幫助皇帝控制士族的力量,劉宏怎麼可能自剪羽翼?
皇帝可以因為厭倦一個宦官,將其無情的拋棄,但絕不會犧牲宦官集團這個群體。
沒有了宦官集團的支持,皇帝毫無疑問會被士族大臣們架空,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因此,陽球盡誅宦官的意圖,對皇帝劉宏的權力掌控構成了威脅。
這一次,皇帝劉宏對陽球不滿了,將他從司隸校尉改任為衛尉,使其失去了在雒陽城的執法權。
大長秋曹家趁機利用王甫的慘死,將中常侍們都團結在自己身邊,對陽球等人發起了反擊。
不久,司徒劉郃和陽球等人就被以謀反罪誅殺了。
……
陽球、劉郃之死,對於并州刺史任上的董卓沒有什麼影響。對於回到隴西郡的牛平和蔡邕卻是一件好事。
對於蔡邕而言,畢竟是少了兩個難纏的仇敵。
牛平邀請蔡邕到自己家避難是極為英明的一個決定。
天下名士蔡邕的到來,讓狄道牛家在整個涼州的影響力變得更大了。
與關東地區相比,涼州地區算得是文化上的荒原。
蔡邕的到來,使得有心習文的涼州士人都紛紛前來拜訪。
一時間,隴西郡群英聚會,竟然在狄道縣形成了一個小的文化中心。
蔡邕的親傳弟子牛平,自然成了年輕一代士人中的核心。
在牛平廣交朋友,聲名遠播時,南邊益州的軍情傳到了涼州,說是巴郡的板楯蠻發動了叛亂。
益州發生叛亂后,與其接壤的涼州通常會調兵前去平叛,因而得知這個消息后,涼州的士人們都將目光投向了益州。
板楯蠻是巴人的主要部族,又稱賨人,系秦漢時期益州東北地區的主要民族。這個部族以木板做盾牌,故而被稱為板楯蠻。
漢高祖劉邦為漢中王時,與閬中板楯蠻首領范目有密切聯繫,得到了板楯蠻軍隊的助戰。
范目親率「七姓」板楯蠻為漢軍先鋒,暗渡陳倉,一鼓作氣,幫漢軍攻克了「三秦」要地。
板楯蠻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是益州境內的一支重要力量,曾經多次幫助漢政府鎮壓叛亂。
漢安帝永初年間,先零羌首領滇零率部入侵三輔,進而南掠益州,攻入漢中,所在都縣慘遭破壞。
漢朝調板楯蠻出兵相救,大敗羌人,使其南入漢中的叛軍損傷殆盡。羌人甚為恐懼,傳語種族同輩,不復南行,稱板楯蠻軍為神兵。
桓帝建和二年,白馬羌攻廣漢屬國,殺害漢朝官吏。同時,西羌的湟中胡部也發生叛亂。
益州刺史率板楯軍擊敗了白馬羌的進攻,並平定了湟中胡部的叛亂。
延熹三年,武陵蠻六千餘人進攻江陵,荊州刺史、南郡太守等官僚望風而逃。
朝廷又派車騎將軍,巴郡宕渠人馮緄討伐武陵蠻。馮緄借用板楯軍,大敗武陵蠻。
熹平元年,益州郡蠻族造反,又是益州太守李顒借板楯軍才鎮壓了這次反叛。
這樣忠於朝廷的一支力量,如今卻被官府逼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