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翠竹林遇故之

第11章 翠竹林遇故之

翠林如海扶風襲來,綠竹葉如水波蕩漾。一股竹子的幽香從竹火飄來,日正當懸烈日炎炎。將整個翠竹林放入火烤一番。

一道道深淺不一的車轍印,在鬆軟的泥土留下行跡。衣著不一的行商皆衣衫盡濕,額頭之上珍珠般大的汗珠如雨下。

「過了這片竹林在行三十里,即可到那津門地界。未曾想這陽光會這麼毒,才過卯時這番折人。不知大夥可曾歇腳足?」一位身穿白色青衫,一頭鬢髮一臉皺紋的老叟。微醺著眼睛顫顫巍巍對眾人言。

眾人皆曰:「陳蒙晨老厚愛,一路數百里。歇腳之數不下十餘回,也算歇息夠了。晨老年老體衰,跟晚輩走這一趟單。實在是折煞晚輩福壽,豈能在此耽擱。還是前往城裡歇歇吧!」

晨老見眾生一臉陳懇只好點頭,微微一笑用微弱的語氣贊道:「諸生皆有愛老之心,老朽心慰也。」

「咔吱,咔吱。」

驢車之上用木箱相互摩擦著,發出咔吱咔吱的聲音。在這數輛驢車兩旁分別有護衛,這護衛是上善糧庄所雇傭的。

這隊糧隊共有數十人,為首者為晨曦。晨曦為津門分行管事,執掌津門五處糧倉的糧食。今日從文舟販糧而歸。

將購買的糧食歸納進糧倉,日復一日皆是如此。這泥土路不知留下多少車跡,每日都是晨曦親自壓隊。

當此糧隊行進翠竹林時發現前方有火光,頓時感到奇怪平日這日懸之時。這翠竹林並無人跡怎麼今日便有火光。

莫非是有賊寇在此劫道,氣氛變得異常緊張起來。眾人皆知這裡有土匪出沒,以作案數十起死在土匪手裡的冤魂無數。

「停車,將驢車圍成一圈,糧行之人在內。而隨行護衛在外環衛。」

「莫慌,大家切莫自亂陣腳。以老朽愚見先保糧食,再自行與土匪周旋。此團篝火為一處,想必這青龍幫不會來太多人。」

晨曦杵著水川木杖,用儘力氣怒吼道。糧行數名年青者見晨老發話,拱手作輯道:「晨老為道,諸子為渠。渠為道尊。渠莫敢自流,皆以道引。」

眾護衛皆石化根本不知所云,這算者皆喜酸文弄章的。不甚了了,聽著雲里霧裡的。護衛手握腰間的大刀。

眼珠子四處張望,以觀其變。可久等有一炷香的功夫,不見土匪一人。護衛長長舒一口氣還好此時此刻只有風聲。

「晨老,此處多竹。極容藏人,若賊於此。必會暗處行事,還望晨老納賢之見。務必日懸三刻,出此翠竹林。否則必會被大蟲所傷,那大蟲喜群居。」護衛長拍了拍護甲,充滿陽剛之氣的臉上。有一絲擔憂。

麟賢時年為來往商旅充當護手,來往翠竹林不下百次。每次來此就提著十二萬分的精神,聽聞這裡時常有大蟲食人。

屍者皆為一具具脆骨,殘肢斷骨撒落一地。大蟲出沒傷人之時皆為日懸三刻,那時正是太陽位於正陽宮時。

烈日灼心炙烤著大地,將整個翠竹林吐沒。每根竹子跟火炭烤似的,每當觸碰竹子必會被其所燙傷。

此言一出可謂驚呆眾人,眾人半信半疑的看了一眼四周。這翠竹林方圓幾十里,所行之處並無骨頭。

這大蟲食人之說必是其胡疚,不過這烈日當空著實有點難受。還是早點回城裡為好,糧隊又恢復正常。

繼續的往前走,等他們來至竹林深處發現。前方有一大一小的兩個人,坐在地上烤著火。而他們前方有一篝火,竹子上放著衣物。

竹子下方有水痕,想必他們是在烤衣物。難不成方才那一團篝火是他們所點,難道他們是那土匪一夥的。

在此是為了等商販上鉤,而此時正好他們一行人送上門。護衛將糧行之人擋在身後,為了避免傷及他們。

紛紛用大刀駐防,將路口封死。一滴滴汗水從額頭流到頸處,護衛手掌里的冷汗滴在地上。汗水剛落在地上就馬上蒸發掉。

「麟護衛長何必這番如臨大敵,對方只為兩人。有戰力者只有那穿寸甲之人,而其邊上那人分明是一幼兒。應有大將之風,臨千軍萬馬而不磞於前。」

「將者乃軍之心,所謂其心不死。此軍不亂,軍必勝之。反而軍磞於前,將死於亂軍刀痕。雖我護少焉,也少則為什。以什長敵一,其算必百。」

玉面如膏脂、長風柳葉、明目遙明月,菱角有度。蜀錦冠上戴,側目而視。輕風細雨綿綿口如珠氈道。

麟賢那刀疤的臉上一臉嫌棄,眉頭與眼睛都快擠攏一起。這孫算策乃一介珠算之人,說起話怎麼這麼令人作嘔。

「咳咳,咳咳。」眾人故作姿態,其實想按孫算籌打一頓。可又放棄誰叫此人為最聰慧之人,眾人還需其出主意。

孫瑜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上前拉住護衛的手。「諸位且慢!切莫動手,稍安勿躁。等吾前去支吾一聲,以禮相待請擋路之人移步。若談磞再以刀兵相加。」

一眾護衛皆放下刀,讓孫瑜前去與之周旋。孫瑜一副如臨春風之樣,手持羽扇一步一步走上前。離慕容筠與墨晗語還有數步之時。

面帶微笑低下身子,雙手合十行拜手禮道:「諸生不知擋道於路,或不相禮讓。此乃下恥之事,讀書學禮之人,應通三讓之事。還望諸生能行聖賢之事,以禮相讓。」

「昔周人孔夫子行三讓之事,通達天下從而以匡周正。隨而於周邑開創至今儒家之術,從周至今儒家學子以三禮當最高禮數。」

孫瑜口若珠章以孔夫子三讓之事,來施壓好讓慕容筠和墨晗語二人起身離去。孫瑜發現其中一人的衣物為儒風。

若身著儒風之家,想必為儒家之人,倘若為儒家學子。應知儒家三讓之事為儒家最高行則,慕容筠抬頭挺胸望了一眼。

與之相對曰:「孫子乃通達之人,為何這番迂腐。這竹林四通八達,可行之路不下數處。為鬼通神,其墨大焉!以鬼達神,豈非孔聖之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紀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紀元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章 翠竹林遇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