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562.天下歸一

第563章 562.天下歸一

一年之後,建世皇帝連下兩道詔書。其中一道禁止百姓買賣妻子,百姓有出賣妻子為奴婢,其妻子想歸其父母者,從其便,如主人從中阻撓,按律令論處;另一道是針對王莽時期吏民被當作奴婢的,若是當時的事情不符合漢法,則將這些奴婢一律免為平民。

這兩道詔書在解放奴婢方面比較克制,只是一個序幕,但是仍然釋放出了一大批人力,這些當初賣身為奴者,自然都是徹頭徹尾的無產者,官府仍舊依照舊法,組織他們屯田。

這一年,出現大批無家可歸的流民和奴婢投奔官府,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皇帝會讓他們吃上飽飯。對於這些人,由各地官府組織將其就近遷至戰亂嚴重人少田多之處屯田,充實當地人口,發展當地農業生產。

洛陽一直是兩漢戰場的前沿,人口損失最大,因此成為了最大的遷徙目的地,一年時間,皇帝遷徙了數萬百姓充實洛陽,使這個千年故都慢慢地恢復了人氣。除洛陽之外,壽春、合肥、黎陽、薊城等地也湧入大量人口,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又有了人煙,整個國家向著恢復繁榮而努力。

尚書令鄭深每天都在忙,大漢處於大戰後的元氣恢復期,事情太多了,作為一個政策執行機構的最高長官,他總是有沒完沒了的事情要做。

鄭深雖然年齡大了,但是心頭的勁兒卻很足,他覺得自己生在了一個好的時代,遇到了好的皇帝,才能像現在這樣,充分地發揮才能,做著與國有益的事情。達則兼濟天下本就是他的理想,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是最幸福快樂的事。

想起當年在臨晉之時,他差一點就離開了劉鈺,投到劉秀的懷抱,鄭深有些后怕,人的命啊,也許在轉瞬之間就會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帶來完全不同的人生。

鄭深不知道,那個野心勃勃的皇帝也時常慨嘆,如果當初不是來到華山,如果當初沒有一個跟頭摔下山坡,他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有時他有一種奇怪的想法,那個魔都里的三十平方米的小窩,如今是誰在住著,會不會是那個老實巴交的放牛娃?

他曾問鄭深:「子淵,若是生在太平盛世,不須如此為天下忙碌,不須為衣食奔忙,每個人只需要為自己而活著,你想要做什麼?」

「臣,大概是要做學問吧!陛下呢?」

「朕,或許就是個宅男,吃了睡,睡了吃,天天貓在家裡。。。玩遊戲。」

鄭深雖然第一次聽說宅男這個詞,但是立即懂得了它的含義。他只當皇帝是偶發感慨,心思立即回到了天下大事上。

「陛下,臣還有個疑問。如今天下已有中興之兆,若能恢復到武昭宣盛世之時,甚至比當時更加強盛,人口越來越多,田地不夠耕種,那時該當如何呢?」

皇帝笑了,「子淵,你以為,朕一直打擊豪強,最終的結果會是什麼?」

「是避免土地集中在少數人之手,一步一步平均田地,讓天下百姓都有田種?」

「這只是權宜之計,是根據當下的經濟形態採取的措施。」皇帝頓了一頓,好像是在思考如何解釋得更清楚,「其實朕並不是絕對反對土地兼并,實際上將農田集中耕作效率更高。」

鄭深瞪大了眼睛,看著年輕的皇帝,越發覺得看不透他,不知道他的腦袋裡還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想法。在他看來,抑制土地兼并是歷朝歷代都要做的事情,否則只富了少數豪強,老百姓沒有地種怎麼維持生活?

皇帝又道:「憑藉現在的耕種方式和土地產出,需要全天下百姓一道辛勤耕作,才能勉強維持溫飽。可是子淵,你想沒想過,若是以後我們有了更好的農具,可以更高效地耕作,有了畝產更高的糧食作物,人人都吃飽之後,天下尚有餘糧。也許大漢只需要一半的人口,種出的糧便能滿足全天下人食用,那剩下的那些人做什麼?」

「閑了一半人口,要出大亂子的。臣以為更需要打擊豪強,平均田地,讓人人有田種,有事做。」

「人越來越多,就讓他們在人均越來越小的土地上刨食吃?那樣太低效了!朕不這麼想。」皇帝若有所思,「或許我們可將田交到少數人手裡耕作,其餘的人去曬鹽、開礦、營造房屋、修路、造紙、造玻璃,還要一大批人去貨殖,讓他們將田主手中的糧米販到無地人之手,將南方物產販到北方。」

「陛下是說要興工商之業?」

「是啊!只要工商業的蛋糕,哦,只要工商業的規模足夠大,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力。人人都有生活來源,那麼就算土地兼并,就算田集中在少數人手裡,也不是不行,大規模耕作效率比起碎片化的耕作更高效。」

「陛下在全天下推行紙張,在各郡開設造紙作坊,就是為此么?」

「不全是,如今人力不足,還不能大興工商,營建造紙作坊主要是為了推行紙張,降低書藉成本,讓更多的人能夠讀書。多少年後,等到普通百姓也能讀書,能夠參加科舉,哦,朕說的是國家的選官考試,當官吏不再被豪門壟斷,那麼即便他們佔據最多的土地,也不過是普通的富人,權勢下降,便不能稱之為豪強,朝廷也不必專門對付他們了。」

皇帝笑著道:「當然,這都是后話,現在朕還是不能放過他們,明年再遷一批豪強來五陵邑吧!」

鄭深暈暈乎乎地出了宮,他雖然是天下一等一的聰明人,可還是不能完全理解皇帝的想法,也不太相信能出現皇帝所說的那種情形。

「有時我真覺得陛下不像是這世上的人。」鄭深搖著頭嘆道。

建世十一年,皇帝頒布《遷茂陵令》,又遷了三百餘戶豪強充實茂陵邑,這一次的遷徙沒有第一次那麼順利,有一些豪強作亂,被強力鎮壓下去,又免不了滅族流血的戲碼。

可這場風波並沒有就此結束,皇帝命令各州刺史嚴查遷徙風波的來由,發現一些郡縣長官與地方豪強勾結,在遷徙過程中作了手腳,沒有按照規定遷徙,致命豪強不服生亂。

皇帝大怒之下,下旨嚴辦,殺了四個太守,十餘個縣令,及幾十個涉及的郡縣官吏,這樁大案被稱為「遷陵大案」。

在這次大規模整肅之後,豪強震怖,貪官恐懼,劉鈺估計日後的遷徙會順利得多。

在朝廷一力打擊豪強的時候,耿弇的北征大軍在寇恂的一力支持下,一點一點侵消建武漢殘餘勢力。劉秀在遼東與高句麗混戰不休,又面臨大漢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壓力,生存環境日漸窘迫。

經過三年多的征戰,劉秀的勢力已退縮至遼東郡的一角,治下的軍民越來越少。

在大漢蒸蒸日上之時,遼東從官吏到士兵到百姓,掀起了大規模的叛逃潮,誰都嚮往陽光,不想為一個日落西山的小朝廷殉葬,劉秀禁之不絕,只能徒喚奈何。

建武十一年冬,長安城剛下過一場雪,全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在這麼嚴寒的天氣,不出門貓在家裡是唯一舒服的事情。

皇帝也不例外,他留在暖烘烘的殿里,正在熱氣騰騰地吃火鍋。

忽然有人急急地求見,皇帝吃得正高興,不喜歡有人打擾,揮手說不見。可是門外的人卻不肯走,而是高聲大喊道:「陛下,是驃騎大將軍的捷報,遼東平定了!」

劉鈺立即撂下筷子,喚人進來,打開捷報觀看。

耿弇的信寫得很細緻,詳細記述了平定遼東的經過。

遼東今年暴發了糧荒,劉秀軍中糧秣不足,人多疾病,馬匹死傷極多,實力大大削弱。耿弇趁機發動了秋季攻勢,試圖畢其功於一役。劉秀軍頑強抵抗,但是在漢軍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最終被逼在西安平一帶。

耿弇大軍圍困數日,不斷有將士來大營投降,耿弇料想劉秀不過是垂死掙扎,他堅持不了幾天了。

有一天有斥侯來報,說是海面上突然出現大批船隻,劉秀軍正在棄岸上船,好像是要遠遁海外,耿弇下令發動總攻,經過一天的激戰,終於攻破敵營。

遼東平定,但是劉秀遠遁海外,帶著他的英雄事迹和失敗記憶,離開了。

隨著捷報還有一封信,劉鈺先看了一下落款,是馮異。

這個建武皇帝的忠臣借著招降張步的機會離開劉鈺,從轉附港出海,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了兩個多月,才登陸上岸。

馮異謙卑地自稱為臣,像是向君主上奏一樣向劉鈺稟報了他的行蹤。他確定登陸的地方是倭國,也就是後世的日本。

馮異一行人在倭國生存下來,期間經歷了辛苦的拓荒和與當地土著的征戰,如果不是身處海外島嶼,距離大漢太遠,恐怕他的人早就逃光了。

依照馮異在信里的描述,倭國多山,有大島四,小島無數,凡百餘國。那裡的土地適合種植禾稻,養蠶種桑,當地人已能織布,其地多出白珠、青玉,建有城柵居室。父母兄弟異處,飲食以手,以蹲踞為恭敬,人性嗜酒,長壽者眾。

據他的敘述,劉鈺覺得,日本當時處於奴隸社會。

馮異在倭國兩年多,征服了十餘個小國,佔據了一整座島嶼,儼然已是一國之主。

而他的目的並不是海外稱王,而是心心念念記掛著故主劉秀。

他在倭國站穩了腳跟,便揚帆出海,遠赴遼東,在劉秀窮途末路之時,將其接走,遠遁倭國去了。

劉鈺想,走了挺好,去日本教化一下倭人,相當於海外殖民。以劉秀和馮異的本領,日本那些小國不是對手。將來日本也必將沐浴大漢的教化,成為禮儀之邦。

劉鈺放下信,站起身,走出殿外,望著漫天飛雪。

雪越下越大了,模糊了天地的界限,入眼是一片純凈的白色。

天氣雖冷,劉鈺卻覺得胸口一股熱氣,激得他全身的血都要沸騰起來。

他突然向著天空大喊道:「你看到了嗎?我做到了!我比你做得更好!我的國家更強大,更富裕,我的臣民更幸福,更快樂。這是比你治下更好的國家。我劉鈺,沒有白來這世上一遭!」

這是大漢的天下,是他劉鈺親手打拚出來的天下,他將以無比的熱情,無比的自信,帶領著大漢走向富強,那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而他,劉鈺,將成為一個被後世傳頌的獨一無二的偉大帝王。

全文完

二零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牛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牛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3章 562.天下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