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這是藝術
離蕭珪家不遠處有一條寬約二十米的小河,蜿蜒數里而注入伊水,名叫滄浪河。近百戶人家傍河而居組成了一個村落,名叫軒轅里也叫軒轅村,隸屬於大唐河南府的伊陽縣治下。
蕭珪就是軒轅里唯一的教書先生,俗稱「塾師」。
他踩著木屐,走過那一座可能比家中的貞觀銅鏡還要蒼老的木橋,腳下傳來一陣嘎吱作響。
他低頭看了看,感覺很不安全。萬一哪天塌陷下去,有人落水可就不好了。
「蕭先生。」背後傳來一個男人的呼喊聲。
蕭珪回頭一看,一個體態略胖、穿一身大紅厚裘的男子,正朝自己走來。
那個倒霉書生的記憶全都還在,蕭珪認得那名男子。
他是軒轅里的里正,姓徐。
大唐以百戶為一里,每里設里正一名,一般由本地的鄉紳擔當。
里正雖然不是有品級的正式官員,但是對於普通的村民而言,他可以是大慈大悲的菩薩,也可以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
蕭珪朝他迎上去,叉手一拜,「徐里正。」
「豈敢受先生之禮?」富態的徐里正,笑容可掬的回了一禮。
大唐的讀書人頗有社會地位,老師更是一份光榮的職業。因此蕭珪在軒轅里,一向還算受人敬重。
徐里正挺熱情的問候道:「積雪消融春寒料峭,君逸是要去往何處?」
「君逸」是蕭珪的表字。徐里正這樣稱呼過來,倒是顯得更為親近了。
蕭珪淡淡一笑,「在下正準備去到滄浪河邊走上一走。不知里正,有何見教?」
徐里正呵呵的笑了兩聲,「去歲年關之前,徐某跟先生講過的事情,先生可還記得?」
蕭珪回憶了一下,想起來了。
去年除夕前不久,不擅治家與理財的倒霉書生蕭珪,將學生們剛剛奉上的束脩拿去買了幾本書,卻忘了留出錢來買過冬的糧食。
這意味著,他可能要憑藉聖賢之書賜予他的意志,來戰勝飢餓與寒冷,從而熬過這個冬天。
徐里正聽聞此事之後,叫兩個僕僮各扛了一袋糧食來親切慰問蕭珪,好歹沒有把軒轅里唯一的教書先生給活活餓死。
同時,他還給蕭珪介紹了一門好婚事——讓蕭珪,到一位富商家中去入贅。
事後想起來,那兩袋糧食更像是一塊說媒的敲門磚。
但是入贅這種事情……蕭珪暗自沉吟,我還不如去做飛天大盜呢!
看到蕭珪遲疑不決,徐里正開始鼓動他的三寸不爛之舌:
「君逸,三年前令尊蕭老先生去世,既為人子為父守孝,實乃應當。但是三年守孝,你閉門不出以變賣家產為生,如今已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君逸即將弱冠之齡,正是男兒大丈夫行世用志之時,卻落得食難裹腹、舉步維艱,豈不令人扼腕嘆惜?」
蕭珪只是面帶微笑的偶爾點頭,並不插言只憑他說。
徐里正繼續道:「去歲年末,你子承父業做了軒轅里的塾師。左鄰右舍東拼西湊,替孩兒們納上束脩,總算解了你的燃眉之急。但是君逸也該是心中有數,這並非什麼長久之計。
軒轅里畢竟是窮鄉僻壤,家有餘糧可供孩兒讀書識字者,畢竟只是少數。就算是上了學的孩兒,若能識得幾個大字便也能令父母滿足了。歷來是寒門難出貴子,他們大抵沒想過家裡還能讀出一個科舉仕子。我軒轅里的上一位進士,還是你早已仙逝的曾祖大人呢!
所以,現在你是有九個學生,但來年還能有幾個,可就當真說不準了。
或許能剩下一半,又或許,是一個都不剩了。
君逸歷來只讀聖賢書,不屑經商不懂務農,為了安葬令尊連田產都給已變賣乾淨。到那時,君逸又當何以為生?」
「……」蕭珪有點無語了,這貨可真能說啊!
徐里正仍在說道:「王元寶乃是關中巨富。他有一外甥女兒名喚帥靈韻,自幼失了父母跟隨舅父長大。王元寶視她如同己出,十分疼愛。
那個帥靈韻年方二八,是個遠近聞名的美人兒,亭亭玉立落落大方,既聰穎又賢慧。詩有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王爍相當無語的看著吧啦吧啦喋喋不休的徐里正,感覺就像是回到了中東戰場,見到了久違的加特林重機槍,正在「噗噗噗、噗噗噗」……
「君逸,你何不好好的考慮一下?」徐里正這個口才驚人的媒婆總算是說完了,發出了這一問。
「多謝徐里正一番美意。」蕭珪叉手而拜,說道,「但是在下,還是想要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大唐律法規定,商人不得參加科舉更不能做官,商人家裡的贅婿那就更是沒戲了。
蕭珪認為,這樣的回答,應該很是符合倒霉書生的三觀與性格了。
「哎……」徐里正嘆了一口氣,他倒是挺耐得住性子,「其實徐某也是知道,讀書人素有傲骨,恥於入贅。更何況,君逸還是出身於蘭陵蕭氏的名門之後,更怕辱沒了祖上的名聲。但是在下認為,大丈夫能屈能伸。昔日伊尹起於卑賤,遂成商之元聖。衛青以騎奴之身,成就一代名將。君逸又何必,執著拘泥於俗禮?」
「徐里正淳淳良言,在下謹記在心。」蕭珪示以憨厚而單純的微笑,叉手拜言道:「徐里正,若無他事,在下就請先行一步。」
「好吧,徐某不敢勉強君逸。」徐里正回了一禮,說道,「君逸若是改變了主意,隨時可以再來找我。」
「好。在下告辭。」
「先生慢走。」
蕭珪又踩著他的木屐,嘎吱嘎吱的走上了那座蒼老的木橋。
徐里正斜睨著蕭珪的背影,忿忿的暗吐了一句,「窮酸,竟還出爾反爾?何不先把糧食還我!」
聽力超乎敏銳的蕭珪,背對著徐里正淡淡一笑,輕聲道:「好的,十倍還你。」
下了橋,蕭珪沿河朝東南方向走了大約一兩里,附近草木旺盛沒了住戶人家。
他的手裡,已經多了一根剛剛削砍而成的竹槍。
捕魚砍樵和經商販市在大唐都是比較低賤的勾當,並不適合一位書生拋頭露面的去操持。
但在蕭看來,靠山不吃山、靠水不吃水,那就活該挨餓。為了不影響「為人師表」的高大形象,大不了躲起來干。
隨後,蕭珪藏身於岸邊的雜草叢中紋絲不動,連氣息都收斂到極佳,如同一隻正在叢林之中捕食的獵豹,伺機而動。
仲春時節,雪后艷陽。水面的溫度有所升高,定會有魚兒浮出水面來曬太陽。
蕭珪鷙伏了許久,突然一槍刺出,一尾金色大鯉劈叭上岸。
因諧音於「李」,大唐朝廷多次下令不許民間吃鯉魚。雖然仍舊有人照吃不誤,但終歸是大有收斂。因此,野河的鯉魚一般都長得比較肥壯。
蕭珪藏在草叢之中,手中一把磨得鋒利的小刀如同幻影快速翻轉,足有四五斤重的這條大金鯉,很快就被他收拾乾淨了。
抽掉龍筋鱗片盡去,連同帶須的魚唇和紅尾紅鰭一併削去,全都埋進了土裡。
現在就算被人發現了,言說是草魚,也不會有人小題大做的非要爭個清楚明白了。
於是,今天的主菜有了。
鯉魚躍龍門,二月二食鯉魚,還真是吉利。
稍後蕭珪又發現了一小片野薑地,他立刻挖出數塊。將它拿來做鮮魚的佐料,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蕭珪心滿意足的滿載而歸,看著不遠處的恬靜小村,還真是頗有一番「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鄉村」的詩情畫意。
來到村頭的小店,蕭珪往鋪面的櫃檯上,排出他僅剩的兩枚開元通寶。
一枚買村酒,一枚買豬肉。
開元盛世民豐物阜,特價挺便宜。一文錢可買到一斤的米,大約相當於三塊錢的購買力。
村人自釀的濁酒本就不貴,加上蕭珪在村裡的人緣還不錯,店家連著把自己燒制的小酒瓮都送給了他,裡面大約裝了有一兩斤酒。
大唐豬肉賤如泥,店家一刀下去割了若大一塊給蕭珪,顯然是給予了他極大的優惠,或者說照顧。
傾家蕩產的蕭先生,帶著他的完美食材,邁著從容優雅的書生步伐走進了他的窮廬。便就開始準備,那一頓極富儀式感的豐盛午宴了。
鐵鍋尚未普及,家中只有陶瓮,調料更是欠缺。但這根本無法阻止蕭珪,那顆追尋美食的心。
他先將豬肉切成了塊狀,用小半碗的濁酒對它進行了一番清洗與短時的腌漬。如此一來異味盡去,只剩下豬肉的鮮嫩與肥美。
他手中的小刀靈巧之極,將鯉魚最好的腹肉打成了不帶一絲細刺的薄片,並且相互之間有所粘連並未完全削離,每兩片合在一起便如同一個蚌殼。
魚頭和大骨及多刺的魚尾,放入了瓮中佐以清泉老薑用來熬湯。
處理后的豬肉被他剁成了泥餡,絆入碾碎的粉狀鹽巴與屋后自種的香蔥細沫,一勺一勺小心翼翼的塞進了魚片「蚌殼」之中。
再用鯉魚身上取來的硬長腹刺,將蚌口巧妙縫合起來。
大唐時代絕對沒人吃過、甚至沒人見過的魚肉餃子,就此大功告成。
瓮中魚湯,已經燉出了乳白之色。
蕭珪移走了爐中一半的火炭,轉為文火慢燉。魚肉餃子們輕盈而有序的,投入了鮮美魚湯的懷抱。
食幾擺到了爐火邊來,陶碗,酒盅、竹筷與乾淨溫熱的麻布餐巾,在食几上整齊擺放。
蕭珪坐到了食几旁,看著瓮中如同美人魚在嬌艷翻滾的魚肉餃子,再次露出滿足的笑容。
舌尖上的大唐。
這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