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
,盛唐陌刀王
水雷的爆炸聲已經蔓延為連續不斷的爆竹,後面的大船緊跟著前面的船被水中激起的巨浪衝垮。後方旗艦上的郭子儀看到了這一幕,自然明白這是遭受了暗算,連忙大喊著讓人下令,所有降下風帆倒划漿,並且在江中轉舵。
船速太快想要讓它停下來是不太可能的,就算原地轉向掉頭,也需要下降到最低速度。唐軍水師本來位於長江上游這是他們的優勢,但這優勢卻因為船速太快,成為了無法挽回的劣勢。
一顆顆栓在麻繩上的水雷,在長江形成了數百道嚴密的大網,將衝上來唐軍戰船一艘艘地炸沉,一時間大唐水師損失過半,剩下的戰船不是掉頭返回,就是無奈擱淺到了江灘上。
郭子儀本來給予厚望,兵力雄厚的長江水軍,在這一戰之中徹底垮敗了。李嗣業怎麼可能放棄這個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立刻調動炮艦北上追擊,要將唐軍一網打盡。
郭令公率領殘存的戰艦折返回來,在江面上與雍軍展開殊死戰鬥,可他們的膽魄和勇氣,都被江面上的水雷給炸沒了,反觀雍軍這邊火炮轟鳴氣勢如虹。唐軍的戰船要麼投降,要麼連續向後撤退。
但在慘敗之中還是有忠義之士,有六艘唐軍大黃龍戰船掛上風帆調整船舶,憑著必死的決心朝著敵軍炮艦撞去。其中有一艘瞄準了雍王李嗣業乘坐的旗艦,士卒們快速划槳朝著敵方衝來。
李嗣業嚇得連忙給各炮艦下令,要他們集火打沉這艘戰船,連番的炮火在江面上炸出朵朵浪花,唐軍的大黃龍就在這浪花中如魚兒般穿行,火炮炸中了船身,火焰在江風中肆虐。將士們忍受著火焰的炙烤,繼續用船槳擊打著水花前進。更多的炮彈擊打在船身上,只可惜大黃龍在撞上敵軍旗艦之前,緩緩地在水中沉沒了。
郭子儀率領剩下的船撤退到赤壁水寨,決定棄掉水寨和船隻堅守鄂州城池,但是這些東西也不能留給雍軍,他們索性鑿沉剩下的戰船,防一把火燒掉了水寨。
但在此戰中大概有六十多艘大黃龍刻意擱淺在江邊,或者直接投降了雍軍,李嗣業大軍還繳獲了唐軍的其他小型戰船,水師的實力瞬間擴大了一倍,更重大的意義是雍軍擁有了長江水道的直接控制權,戰略上擁有了更多選擇。
他因此做出了更為大膽直接的作戰計劃,將現有的大黃龍戰艦全部裝上火炮改裝成炮艦,大量建造運兵船,不再按部就班地沿著江夏進攻江州,饒州,丹陽,而是順著江水直下到達采石磯,進攻江對岸的健康城。
他因此準備了近兩個月,組建了一支大概有六百多艘大船,小船五百多艘的船隊,裝載著十二萬名兵卒,浩浩蕩蕩地朝著長江下游而去。
這時唐軍在長江下游還有不少的兵力,京口和蕪湖有郭子儀的舊將僕固懷恩駐守的大軍,也有規模不小的水軍。
李嗣業挾炮艦之利,手中又有水雷這個利器,自然無懼下游的唐軍水師。兩日之內長江水師已經到達了蕪湖附近。僕固懷恩派水軍將領李延年出戰,李嗣業從上游向下投放重量更加輕便的木箱水雷,以十五到二十顆為一串,遇到敵船撞擊后爆炸,一時間炸沉了唐軍的不少戰船。
等到雍軍的炮艦順流而下,唐軍的少數戰船立即成為了俘虜或者江面上的碎木。
坐在建康的皇帝李豫大驚失色,一面派人前往鄂州去見郭子儀,請他迅速回建康主持佔據,一方面給駐守在京口的僕固懷恩下令,命他調集水軍前來守衛建康。
僕固懷恩既知李嗣業的雍軍戰勝郭子儀之後,實力已經無敵與長江水域,但他依舊調集了兩百多艘戰船向西救援建康,雙方在長江江面上激戰片刻,炮火肆虐之下,僕固懷恩退守到建康城外的長江灘頭,並且鑿沉了大量裝滿石頭的船舶,並在上面打上木樁做成人工暗礁,意圖阻止雍軍登岸。
建康下游處就是對岸的揚州,李嗣業曾派大將白孝德在此地率五六萬人駐守,城中的府庫中儲藏了大量的彈藥和糧食。
李嗣業有這樣的後勤基地,自然可以大打一場艦炮攻城戰。他一面派出水鬼潛入到水下將所謂的人工暗礁拆毀,一面將炮艦橫排在江面上,對著建康城頭上進行連番炮轟。
火炮的威懾力是驚人的,不但可以摧毀工事,也可以大量殺傷敵人,李豫坐在建康城的宮殿中,都能夠隱隱聽見城頭上的悶雷聲,心中的膽怯可想而知。
他連忙將宰相元載和王縉請來,希望兩人能給他出謀劃策。元載似乎早就預料到建康城不能久存,所以早在暗地裡往杭州轉移財產,同時也暗中向北方朝廷李嗣業通書信,以腳踏兩隻船。等待將來唐朝這座船沉沒的時候,他好繼續到新朝當官。
很不幸王縉心中也存在這樣的想法,只是他出身太原王氏這樣的高門大興,還不至於露骨地出現這樣的想法,但也多半對投降之事沒有忌諱。
李豫憂慮地向兩人問道:「如今叛軍就在長江的江面上開炮。建康城危在旦夕,朕將何去何從,兩位愛卿請給朕指點迷津。」
元載為人精明,自然不肯輕易地表露出自己的態度,但他也不想把自己的性命陪同皇帝一起葬送在這建康城內。他立刻向李豫提出建議:「叛賊兵勢洶湧,恐建康有失,陛下您才是國之根本。不如暫時率文武百官暫時避退至餘杭,等諸軍守住建康擊敗雍軍之後,再率眾官回到建康。」
李豫也想撤走,但心中也有憂慮,疑心地問道:「現在城內外我大唐士卒一心抗敵,正是需要朕激勵士氣的時候,這個時候我若棄城而走,會不會使得士卒士氣不振,使得建康失守。「
元載給王縉使了一個眼色,王縉也只好頗不情願地上前說道:「陛下撤離建康,雖使軍心有一定的不穩,但如今大敵當前建康危急,但一城一地的得失如何能比得上陛下作為社稷之本,所以臣也斗膽建議,陛下先撤出建康前往餘杭躲避兵災,只有陛下尚在,軍心才不會有失。」
李豫一時間也沒有了主意,他心底里實在是不願意拋棄建康逃跑的,因為建康的意義不同於別處,自古以來便是東南首府。過去他的祖父和父親兩次逃離長安,才致使大唐今日的半壁河山,如今再棄建康,整個天下便再無他的容身之地了。
他認為不應該只聽文官的意見,也得聽聽武將的想法,只是武將都征戰在外,郭子儀速度再快,也一時半會兒趕不回來。
他只得擺擺手說道:「遷都事關重大,朕要慢慢考慮。」
兩位宰相還要說話,被李豫擺擺手趕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