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邊關種田記45
春天來了,大河裡的冰融化了,通途又變成了天塹。
安全問題,又有了基本的保障。
關如藍下山前的頭一件事,就是領著大家,在山腳下修建了一排十六座的小木屋。
一家人一座小木屋,在縣城的時候就購置了木工所用的工具。
然後,在山裡挖了許多荊棘,運到河邊去種植。
十多里長的河岸,一棵又一棵的荊棘種下去,一直到種成了一大片幾乎是一望無際的荊棘地。
大山靠近大河的地段,能種上荊棘的,也都盡量種上了荊棘。有豁口的地方,還用石頭壘成了高不可攀的峭壁。
峭壁裡面,又種上荊棘,挖了陷阱。
然後,關如藍又悄悄的,用加了靈泉水的水,澆灌了一遍荊棘。
有了靈泉水的加持,荊棘的成活率達到了百分之百,並且刺更長也更尖銳了。尖銳程度,比過去,幾乎增加了十倍。
這樣的荊棘,讓人心生懼意,望而怯步。
有膽子跨越這樣的荊棘地跟荊棘叢的,除了輕功不錯的武林高手,一般的人是沒有這個膽子的。
而胡人那邊,武功高手並不多見,那裡的人跟軍隊,擅長的是騎術,是馬術。可是,就算是高大強壯的戰馬,也是知道疼的,對上荊棘地也是要頭皮發麻的。
從移栽到成活,再到刺兒強化進化,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堪為,植物界的奇迹。
只是,關家眾人不了解西北這邊的荊棘,還以為這些移栽的荊棘就是這樣的呢。或許,多少有點疑惑,不過並沒有深想。
如今,生存受到了嚴峻的考驗,誰還有那個心思,去想些有的沒的。
挖荊棘種荊棘,跟開墾荒地,幾乎是同步進行的。
兩個月的時間,已經開墾出了三百畝的土地。
三戶人家,一共一百六十九人,一人兩畝的指標。
那就是說,最低限額,是兩百三十八畝地。
關如藍家八個人,一人兩畝,就是十六畝地。
湊了個整數,就是二十畝。
她家勞動力少,一起開墾,要多了有占別人便宜的嫌疑,就只要了這麼多。日後,再一家人慢慢的開墾多一些,一人起碼也要有個十畝地,不然就白費了如今的優勢了。
這個優勢,自然是想要開多少地,都可以開多少,根本就沒有人會管束,會限制。反而,巴不得你多開一點。
三年之後,就要交稅了。
每多開墾一畝荒地,日後官府衙門就可以多收一份稅銀。
其他幾個小家庭,也都要了二十畝,一字排開。
一共有十六個家庭,大家的地緊挨著一起,以長度為十丈的一塊地,呈長方形縱深排開為二十畝地。
關如藍家的地,在最中間的地方,左邊是堂哥關廷舫家的,右邊是跟關廷遠關係很好的關廷瑞。
關廷瑞,二十歲,妻子余玲玲,十九歲,成親三年。生有一個兒子,還不到兩歲。余氏是舉人家的女兒,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對地里的活多少知道一些。
一路西行,關如藍給她的兒子關鈴雲,喝了不少湯湯水水跟小米粥,余氏也主動的幫了關如藍不小的忙,沒有理所當然的,白占關如藍家的便宜。
這是給關如藍的福利,感謝她所作出的貢獻。
左右鄰居,由她挑選,也是給她的福利。
紅山關家,那麼多的小家庭,還是有幾戶人家,總有那麼一兩個不好相處的人的。不是做丈夫的,跟三房的人有點不愉快,就是做妻子的,是個碎嘴巴的或者小心眼的,而且有那麼一點混不吝的感覺。又或者,誰家的孩子,是個熊孩子,調皮搗蛋的過分了一點。
或許有人會說,關大爺跟關二爺,還有他們的妻子,不是都挺靠譜的么?
然而,各位看官或許忘了一點,這二人的嫡母,也就是從前的關二老爺的妻子,可是跟大老爺的妻子是臭味相投的堂姐妹。
這對姐妹,可是時時刻刻的,想要把庶子庶女拿捏在掌心的。自然,不會輕易放過給這些礙眼的人「賜婚」的機會。關大爺關二爺當初,可是好不容易逃過一劫,爭取到了一個還不錯的妻子人選。
可是,這二人那麼的兒子,總有那麼一兩個沒出息的,主動親近想要拉攏他們的嫡祖母,從而被人算計了自己的婚事。
反正,田地沒有跟這些糟心的人家挨在一起,關如藍一顆提著的心,總算徹底放下了。
這些人雖然糟心,但是只要不涉及利益關係,卻也不敢隨便招惹她。田地若是挨在一起,肯定是會免不了,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跟衝突的。
所以,當關大爺提出,可以任由她優先挑選田地,以及左右鄰居的時候,她就沒有推讓,很果斷的、也很自然的,收下了這個福利。
荒地開好了,如今要分配田地了,就必須設立田埂,以區分開每家的田地。這是作為地界的,也可以在田埂上種植草種灌木,甚至是可以防風固沙的樹木,有效的保持水土。
在關如藍的提議下,每塊田地之間的田埂,都修建的相對較寬。比起一般農家的田埂,那是要寬大最少兩倍了。
這個提議,獲得了余玲玲的熱烈贊同:「我看行,這樣最好不過了!」
記得小時候在村裡,鄰居們時常會為了田裡的一點事情,就鬧得不可開交。鬧的最凶的,正是地界的問題,爭論來爭論去,就是懷疑對方佔了自家的便宜。
這主要是,大家都把地看的比命還重要,那田埂地梗,就那麼一點點寬。一鋤頭下去,田埂地埂就要沒了,很容易在春耕的時候往對方那邊偏移一寸半寸(不小心的或者是故意的),甚至更多(純粹是故意的)。
而且,田埂太小了,也容易漏水,影響左右鄰居家的作物。
畢竟,隔壁人家可以種的是耐旱的作物,可自家種的是需要大量灌溉的作物。
關英傑點頭,讚許的道:「這個提議好,這裡常年起大風,水土流水的問題很嚴重。打造防護林,也是必須的!我建議,每隔三戶人家的地,就打造一個防護林!」
關於防護林的認知,還是一路西行的路上,長女藍兒灌輸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