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第一營

第232章:第一營

兩艘新的艦船即將完工,這就要為它們配備人員,從管代到水兵都要配全。劉詮提出的辦法是把原有的水兵重新分配到各個艦船上,補充部分新兵,老兵帶新兵。由於早有增加艦船的準備,各船上的人員都有冗餘,現在就派上了用場。

比如蒼龍號定員五十多人,實際上現有八十多人,另外三艘商船上還有四十多水兵,合計就有一百二十多水兵了。

現在增加兩艘新兵艦,一共是三艘,需要水兵一百五十人,還有每艘商船配五到十人,也就差五十個水兵。護衛隊平時就注意水上的訓練,就是為了補充水兵,所以抽調幾十人也容易,並且都是有水兵訓練的。

由展七雄協助劉詮為各船配齊了人員,關鍵點還在於選出骨幹,管代、大副、二副、水手隊長、炮隊長、水兵隊長等骨幹人員。在選人上主要就靠展七雄了,因為這些人都是他手下的兵,他當然熟悉。

去大圓島,初期就像是探險,在完全陌生的地方是有危險性的,所以就需要有一支陸軍部隊。他對劉詮說:「三叔,我們去大圓島,不是隨便看看就走的,是把那裡當成未來的家園,要住下來,開闢環境,這就需要一支陸戰部隊。我的想法是從護衛隊中選出幾百人,建立一支去大圓的部隊。為了區別於水兵,應該叫陸戰隊。這是單獨的一營人馬,我看就叫陸戰第一營吧。以後擴軍還可以建第二營、第三營。三叔覺得什麼樣?」

「營」這種名稱在現代和古代的軍隊中都使用但概念不同,劉瓔更願意採用現代的概念,他用著方便。其實現代的名稱也是從傳統名稱繼承而來的,比如朱元璋的軍隊中就有「神機營」,還有專業的「匠戶營」等等的,因此劉詮聽了並不陌生。

古代的「營」是個很虛的概念,可大可小,因此劉詮有點搞不清,他問:「營就是一營人馬,那麼營下面是什麼,是百人隊嗎?」

古代的軍隊編製最基層是伍、什,再上面就是佰仟了,百人隊的指揮官叫佰總。

現代軍隊里的班之下還有戰鬥組,一個班有兩個或三個組,組長也是副班長。這情況與「什」和「伍」也差不多。所以劉瓔選擇保留伍和什的名稱,這樣更符合古人的習慣。

編製是戰場實踐決定的,因此不能隨便說古代的編製落後,現代的編製拿到在古代不見得適合。

劉瓔說道:「從最底層說,伍和什還是很實用的,因此這個不變,還是伍和什。可是如果什以上用百人隊,那麼百總就要指揮大約十個什了,一個百總指揮十個什,這就需要百總有很好的指揮才能,頭腦稍微遲鈍的,恐怕都搞不清自己手下的兵了。所以我的想法是別叫百人隊了,就叫排、連。一個排長管三四個什,一個連長管三四個排,有大約一百個兵,所以連就相當於百人隊了。這樣編製便於指揮。我所說的營,就管轄三四個連,三五百人,這是一個能打一場戰鬥的基本兵力。三叔您覺得這樣可以嗎?」

營、連、排、班,是現代軍隊的基層單位,劉瓔是習慣了,概念清楚。可是古人不習慣呀?劉詮就有點發矇,搞不清楚了,他說:「我聽著怎麼這麼亂呢?不如叫隊省事。什上面是什麼?」

「是排。」

「搞不清,不如叫小隊,一個小隊三四個什。小隊上面叫大隊。你看怎麼樣?」

劉瓔:「好,就依三叔的,什上面是小隊,可小隊上面不能叫大隊。因為有時候需要臨時組成一支隊伍,這時候要用到隊、大隊的名字,所以把大隊的名字留出來。小隊之上叫中隊,中隊之上就是營。」

劉詮:「好,一言為定,這樣容易記住:營、中隊、小隊、什,這些就是護衛隊的編製了。

「可是現在咱們的人少,不夠用,護衛隊里只有三百多人,給水兵抽去四十多人,北竿島上總要留些人手啊?我計算著怎麼也湊不夠兩百人,只能是有多少算多少了。」

劉瓔:「還有一個多月,盡量多招收壯丁,至少能有幾十人吧?還有那三十多個俘虜,這一次也可以用,把他們分散到隊伍里,干點粗活總可以吧?精壯的挑出來當新兵訓練。這樣湊一湊也差不太多。」

就這樣,在他們叔侄合計中就有了陸戰第一營的雛形,楊六軍是擬定的營長,再給他配副營長。營一級設幕僚長,幕僚長相當於參謀長的意思,可現代只有團以上才有參謀長。幕僚長手下有個幕僚處,他們的職責主要是事務性的,例如,糧草彈藥、行軍路線、安營紮寨等等的。軍隊中有專門的人去管理這些雜務就可以讓指揮官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軍事指揮的問題,所以高級別的軍事單位都有參謀部、參謀長。

可是不要被「參謀」二字迷惑了,參謀長的主要職責是處理雜務的,不是搖羽毛扇的智多星軍師。至於說某個參謀長出了什麼好主意,什麼妙計,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參謀長也是整天在主官身邊轉悠嘛,有說話的機會,但是,那不是參謀長的職責。

。。。。。。

營設三個步兵中隊,中隊下配一個炮兵什,三門虎蹲炮。

營下配一個炮兵中隊,配新紅衣大炮和神機炮。現在新紅衣大炮和神機炮數量不夠,要馬上組織生產。

營下有輜重隊,運輸工具是獨輪車和馱馬,還有一個工兵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此外還要挑選中隊、小隊等各級軍官。

按這樣的編製算下來,一個營要五百人上下,可是現在的人數不足一半,只能先把架子要搭起來,今後再充實。

。。。。。。

到了至正27年3月,兩艘軍艦完工,開始試航測試。各船的人員早就準備好了,可以上船完成測試任務和訓練。

劉瓔對劉詮說:「三叔,這兩艘艦船的名字可想好了?」

劉瓔這樣問說因為在年後回到北竿島的時候就問過他三叔,劉詮當時說想一想。

劉詮說道:「船上都要懸挂旗幟以示區別,顏色分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就用它來命名,旗幟也按顏色區分。第一艘已經叫蒼龍號了,名字就不要動了,這兩艘新船就分別叫赤龍號和橙龍號,以後新造的軍艦還按這個規制一直排下去。你看可好?」

劉瓔:「哦,照三叔這個辦法,蒼龍號這一級別的軍艦一直到第八艘的名字就都有了。三叔這辦法不錯,不但容易記憶,旗幟鮮明,從名字上還能分出先後。好,就這麼定了,讓船廠做牌匾掛上。」

兩艘新軍艦試航了一個月,到四月交付使用。這就有三艘軍艦了,可以正式的命名為護衛艦隊。任命展七雄為艦隊隊長,並依舊兼任蒼龍號管代。

原蒼龍號上的大副、二副張興和李克生,分別被任命為赤龍號和橙龍號的管代(艦長)。

。。。。。。

按貨物的準備情況,現在可以再一次出海貿易了,可是現在還要去大圓探險,就只能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去高麗貿易,順便還要辦清津鐵礦的事情,另一路去大圓。

劉瓔說:「生意還要做,這麼大的一個攤子,這麼多的人,總要支撐下去,銀子可是缺不得。」

劉詮說:「福建福州已經和平了,市面平穩,連土匪山賊都少了,北竿島有少許兵力看家也足夠安全,我們的兵艦全部出動也沒關係。再說咱們有那麼好的炮,幾十人的護衛隊看家足矣。」

劉瓔:「各個工廠里的工匠都是精壯,必要的時候也都能用上。所以對北竿島我們不必擔心。」

劉詮:「第一營是要去大圓的,為此就需要一艘商船運兵。去高麗的船隊必須派一艘兵艦,其餘的兩艘兵艦全部去大圓。你看這樣可以吧?」

劉瓔:「我也是三叔說的這個意思,這樣安排兩邊都妥穩。讓蒼龍號去高麗吧,有展七雄還能讓我們放心一些。去大圓這一邊畢竟有我們在。比較難的是從這裡直接去大圓的海路不熟悉,這條路沒人走過。」

這就組成了兩個船隊,蒼龍號帶著福順一號、二號去高麗做生意。赤龍號、橙龍號和福順三號去大圓。

劉瓔說去大圓的航路有些難度。正常情況下他們應該先到澎湖,經澎湖到大圓,這是正規的航線,航海的人都熟悉。可是這一次的去大圓,劉瓔希望保密,雖說早晚會有人知道,可是能保守幾年算幾年。正是這個原因,劉瓔不打算走澎湖這條路。

陌生的航路還是有其危險性的,一是海路不熟,有迷航的危險,二是此時的經緯測量辦法比較原始,精度不夠。

從航海路線上說也不是完全陌生,從福州去琉球的航路就從大圓島北面不遠處通過,部分航路是重複的。

上面說的經緯測量倒是需要說一說。

經緯測量,就是測量你自己所在位置的經緯度,也就是地理定位。說白了就是你現在在哪?

地球儀上標註的經緯度是大航海以後才確定的:經度是以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為零度,向東有東經180度,向西180度。緯度以赤道為零度,向北有北緯90度,向南90度。在古代中國當然不會使用這樣的經緯度,而是中國的老辦法,用天干地支,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經緯度是可以測量的,辦法就是用天象定位,白天是太陽,夜間是星星。簡單說,測量北斗星的仰角就可以確定緯度,測量其他星星或太陽加上時間的換算就可以確定經度。古代沒有鐘錶,時間靠滴漏來計時。

總結說,鐘錶或滴漏加上測量星空或太陽的儀器,經過計算就可以得到當前的位置。測量的儀器就叫經緯儀,古代的經緯儀很簡陋,於是誤差就比較大,但是總可以完成定位的要求。

這就是大海上的定位辦法,當然最準確的定位還是靠已知的島嶼,所以航路都是盡量靠近陸地和島嶼。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2章:第一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