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土著人

第237章:土著人

見到數百人的軍隊下船並且在碼頭附近駐紮下來,在此地靠經營小碼頭為生的徐立從來就沒見過這麼多的人,而且還是軍隊,他感到害怕是很自然的。為自己一家人的生計,他求見劉瓔,戰戰兢兢的他跪地叩頭如搗蒜,請求不要趕他走,允許他繼續在此討生活。

劉瓔說道:「好了,你起來吧,起來說話。」

徐立見這個少年態度和藹,讓他鎮靜了不少,他又叩了一個頭才慢慢站起來,垂手彎腰站立在那裡,等候著訓示。

劉瓔說道:「徐立,我問你:你是那裡的人?為何來到這大圓島?來了多久了?」

「回官爺的話,小的是福建莆田人,來大圓也有四五年了。還不是在家鄉混不下去才到海外討生活?」

他口口聲聲的官爺,是把劉家的軍隊當官軍了。也難怪,護衛隊的服裝整齊劃一,列隊整齊,很像是正規軍。對「官爺」的稱呼劉瓔也懶得糾正,隨他叫去吧。細想,叫官軍、官爺也有道理,從今以後,這地方就自己說了算了,可不就是官府、官軍、官老爺嗎?

歷年來福建廣東人都有到海外謀生的,大多是遇到了難處,在家鄉過不下去了,每個人都各有原因,也沒必要去深究。

劉瓔初到此地,首先需要的是平安,減少麻煩。對於本地居民,不管他是哪個民族的人,不管是不是華人,只要是沒有威脅到自家的安全,都要安撫,求安定,求穩。

劉瓔對徐立說:「我可以告訴你,我們是老百姓的軍隊,是保護老百姓的,我們的到來不會攪擾你原有的生活,按你所說,你是依靠這個碼頭為生的,你還可以繼續做下去,我們不會把你趕走。你放心,我說話算數。」

智取威虎山等喜劇里常有「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這樣的台詞劉瓔還記得,劉瓔就拿來用了,也是很好的宣傳手段,借用一下效果也會不錯。

說到此處,那徐立已經再次跪下去了,口說:「謝謝官爺的恩典!謝謝官爺的大恩大德!」

劉瓔:「不必如此,還是起來說話吧。

「不過我也要有言在先:第一是你要遵守法令,如有違反,則法不容情!第二,無論是做買賣還是種田,都要依法交稅。當然了,現在的稅法尚未頒布,就是公布稅法后也會有一段免稅的時間。第三,今後這一處碼頭也要建立市舶衙門,對往來商船也要稽查,不會像過去那麼隨意了。」

市舶衙門就是海關,這是重要的政權職能,當然要建立,而且馬上就要建立。按目前情況,來這裡的商船都沒什麼交易,也就沒有關稅,但是關稅的章程不能缺。

徐立千恩萬謝地走了,劉瓔也在考慮要建自己的碼頭,總要讓自己的船能靠岸,能裝卸貨物。並且無論如何軍用碼頭與民用碼頭要分開才好。

建軍營和防務有他三叔劉詮在操心,劉瓔就帶上幾個工兵,調兩艘衝鋒舟,沿著河道勘察,尋找適於建碼頭的位置。

什麼樣的地形適於建碼頭呢?首先水的深度要能夠讓大型船隻靠碼頭,不能擱淺。其次附近的水域開闊,有足夠的錨地便於更多的船隻停泊。還要看河岸地形是否便於開闢道路,也要考慮分支水陸是否通達便利。

這其中還有不少的學問。比如說:河流都是彎彎曲曲的,由於河水的流動沖刷作用,河道凹陷的一側由於泥沙的沉澱,水就淺,相反凸出的一側在水流的沖刷下不容易淤積,水就深。

掌握這些基本的原理就會有目標的選擇,而不是瞎忙活碰運氣。

如果在大陸上施工可以就地招募壯丁,可是這裡缺的就是人,幾十里也見不到人影,於是就要動用士兵。一營有工兵的編製,他們是施工的主力。還記得那三十多個俘虜嗎?他們中有年齡較大的,不適於做戰鬥兵,於是就安排在輜重隊和工兵隊里了。他們在北竿島做了一年多的苦力,什麼活都干,倒是適合做工兵。

好在一營有三百多人,三艘船上還有水兵水手一百多,他們都可以充當壯丁,人力還是夠用的。

建築材料就地取材,無非是石料和木頭,燒制水泥設備也帶來了,就地建起水泥廠。

除了建設軍營和碼頭,修路架橋之外,還要對周邊進行考察,繪製地圖,劃定區域,以便於施政管理。

他們初到此地,人手有限,考察僅限於幾十里的範圍,在這附近還是有一些人家的。

此地的居民點零零散散的,最大的不過十戶左右,大多是三五戶人家,叫村子都很勉強。在他們考察的範圍內,全部合計起來也不到兩百戶。按這個數量來測算,整個淡水河的平原上也就是一千戶左右,估計人口數量有五千人,最多不會超出一萬。

人口確實太稀少了。

劉瓔是知道的,淡水河沿岸是台灣島上最富庶的平原之一,日後的台北市就在這裡。這麼好的地方,人口都這麼稀少,山裡就會有很多無人區。

在他們考察範圍內,絕大多數是漢人,有少量的本地原住民,琉球人、日本人也有,是極少數,這樣的人口結構決定了社會的漢文化的基礎,這還是很理想的。

漢人多是有原因的。首先的距離大陸很近,大陸上人口眾多,儘管古人比較保守,但是各種各樣的原因總會有移民漂流到海外。

琉球距離不遠,但是那裡同樣人口稀少,特別是與龐大的漢民族比較,他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反應到台灣的移民數量上當然就少之又少了。日本也是類似的情況,只不過距離更遠了。

在考察中也了解到本地原住民的情況。這裡的原住民在現代里被稱作高山族,從人種上說屬於南洋地區的馬來人種族。可是考察中的原住民為什麼人數很少呢?

他們調查的情況是:更多的原住民都生活在大山裡,很少到平原來。這裡所見到的少量原住民都是被漢人雇傭的,或者是附屬於漢人的奴隸,時間久了他們也學會了一些漢人的習俗,慢慢融入漢人的社會,是被漢族同化的少數人。

這情況讓劉詮感到很奇怪,他問劉瓔:「這些人很奇怪呀,好好的平原地他們不來,非要在窮山溝里。在平原上種幾畝地不好嗎?這裡的土地很肥沃,都是無主地,隨便種,沒人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劉詮還是傳統的漢人思維,總以為種地才是根本,有糧食才能得溫飽。

劉瓔說道:「三叔有所不知,他們這些人不懂農耕,從來就不會種地的。」

「不種地?那他們吃什麼?難道還有不吃飯的人?」

「真是讓三叔說對了,他們不是像我們這樣一日三餐,他們吃的是野果子,也吃獵物,比如野兔,鳥蛋等等的。」

劉詮睜大了眼睛:「還真有這種人?哈哈,真是見了鬼了。」

「三叔,您在北竿島也生活了很長時間了,也知道這海島上的氣候與大陸不同,大圓距離大陸更遠,完全是海洋性的氣候了。所以這裡天氣溫暖,降雨多。您看眼前這條淡水河,它的水量多大呀。這樣的氣候里,野生的植物和樹木多,品種也多,可以做食物的野果子遍地都是,吃野果子同樣可以充饑。像他們這樣常年吃野果子也就習慣了,他們會覺得這些果子就是正常的食物。當然他們也不是不吃糧食,他們也會用獸皮和山裡的特產找漢人交換,可以得到布匹、工具和糧食,只是數量很少。」

劉詮說:「是啊,咱們派出去調查的人說,他們的交換也蠻有意思的。他們不懂得使用銀錢,都是以物易物。還有下面稟報的人說的奇事,說他們帶著自己的貨物來交換沒見到人,就把貨物放在路邊,漢人看到了取走他們的山貨,把他們需要的糧食布匹什麼的放在原地。兩邊不見面也可以完成交換。這就很奇怪了,他們為什麼不去漢人的村子里呢?當面交換多好啊?」

劉瓔說道:「是很怪,我猜想他們是害怕,不敢到漢人的村子里去,怕受到傷害。」

「如果真是這樣,可見這些人還是很淳樸的。」

劉瓔:「也不能這麼說。他們為何害怕呀?還不是他們的自己人裡邊就有倚強凌弱的?此地的漢人也說了,土著人居住的山裡他們也是不敢去,說是這些人很野蠻的,能把人當成獵物吃掉。」

「啊?還吃人?」

「三叔,咱們調查的人真有這樣的報告嗎?我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劉詮:「這就說明這些土著人,既膽小又野蠻,也是給我們的提醒,與他們打交道需要小心。也許這就是他們不願意走出山林的原因吧?」

「三叔這樣判斷有道理,我們是要加小心。但是他們不願意走出大山還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他們不懂得建築,不會蓋房子,甚至做個窩棚都不會。大圓這地方很溫暖,可是也有短暫的冬天,天氣嚴寒時候怎麼辦呢?於是他們就尋找山洞做住宅,在山洞裡可以躲避風雨,可以燒柴取暖。可是山洞只能是山裡才有,平原地上哪會有山洞啊?」

劉詮聽的直搖頭,這天下真有這樣的人?

劉瓔知道,現代里台灣的土著被稱為「高山族」,就是因為他們習慣於生活在山裡,不願意下山。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7章:土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