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成功

第242章:成功

在北竿島實驗製作通信纜的時候,劉瓔考慮到了治理台員需要選拔一些官員來治理地方。同時劉瓔也開始編製自己的律法,這些都是為了治理台員的長遠打算。

劉瓔的二叔劉誠也再次回來了,他是應劉瓔的請求來幫助修訂律法的,為此他帶來了不少有關的書籍。

劉誠也是開門見山,他直接詢問劉瓔對修訂律法有何見解。他說:「瓔兒,你的意思是打算對台員島自行治理,不受朝廷的約束了嗎?」

此時他這樣有悖於朝廷的議論倒是少了忌諱,因為元朝在江南的統治已經完結了,可是新朝還沒有建立,朱元璋和張士誠還在玩命地拼殺,雖然朱元璋明顯地佔了上風,可是終究還沒有結果,只要張士誠還有一口氣,勝負還都難說。於是現在就是沒有皇帝,沒有朝廷,群龍無首。在這樣的背景下,說什麼都沒關係,就算說起兵奪天下也沒什麼,在一個海島上自成一統算個啥?

劉瓔說道:「看歷朝歷代,台員都是海外之地,不曾納入版圖。所以我們就可以獨立經營它,治理它,並不是悖逆朝廷。既然不依賴於朝廷那就需要一部自己的律法,以治理地方,這次請三叔來就是這個意思。」

劉誠微笑著說道:「看來瓔兒你志向不小啊!不過要說修法,歷朝歷代都是參照前朝的律法修訂的。所謂『修訂』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修修補補,那麼侄兒你對修訂有何想法呢?我們的修法也要有個方向啊?」

劉瓔的確有自己的想法,雖說不能照搬現代的法律條文,但是總要有所進步才好。

劉瓔說道:「一部律法十分龐雜,因此一時難於說清楚,今後在修訂中再細緻地議論不遲。我先說三件主要的,一個是私有財產權;第二個是要保護髮明創造;還有一個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劉誠:「哦,為什麼這幾件很重要呢?你說說看。」

劉瓔:「先說財產權。俗話說:有恆產者才能有恆心。所以律法就要保護每個人的私產,使得人們都有努力積累財富的慾望,這是社會進步的源動力。」

劉詮說:「嗯,是這個道理,如果自己的財產都保不住誰還會有心去賺錢呢?不過以前的律法也沒說不保護啊?」

劉瓔說:「以前的律法也是保護私產的,但是沒有特別的明說,我的意思是明確說出來,讓百姓安心。」

劉誠:「哦,你這麼說也對。不過有個別的貪官非法斂財,也有巧取豪奪的,積累太大的家業,甚至富可敵國。對這樣的人不是也應該抄沒家產嗎?」

劉瓔:「您說的這種情況總會有,的確不能讓個別人的財富無限制地膨脹,即便合法所得也是國家不安定的隱患,也是要避免的。除了對貪官依法抄家之外,對過於龐大的私人財產也要限制,但是要依法而行。辦法主要的有兩個:一個是累進稅,第二是繼承財產稅。簡單地說,累進稅就是財產越多,納稅的比例就越高,讓財產過多的人獲利少些。繼承財產也是同樣,對平民財產的繼承可以免稅,可是財富越多,繼承的稅就越多,甚至可以達到五成。這是避免形成財產過大的大家族。」

征五成的稅就是一半財產,按這個辦法在繼承過程中,私人的財產就大幅度減少了,是避免形成超級財富家族的辦法。

劉誠又問:「你所說的『保護髮明創造』是怎麼回事呢?」

劉瓔:「二叔您是知道的,民間的匠人,或者某些家族手中掌握出產某種東西的訣竅,就是所謂的『傳男不傳女』的家族秘技。這是他們家族成員的發明創造,它可以為家族帶來利益,當然就不能輕易地告訴別人。因此這些秘技就不能為社會所用,並且有不少的秘技會年久失傳,說起來都是社會的損失。如果我們有辦法保護這些人的利益,公開透明的秘技,讓更多的人可以使用,不是大家都收益嗎?同時也就推動了生產技能的進步,對所有的人都是有利的。」

劉誠:「這個想法好,可是如何保護髮明人的利益呢?」

劉瓔說:「這個辦法就叫專利法,要寫到律法裡邊的。發明人獲得權力,當其他人採用專利的辦法生產的產品就要繳納專利費用,專利持有人就有獲利。別人利用他的專利生產的貨物越多,專利持有者就收穫的就越多。如果有人違反專利法,則官府可以依法追究。因此,這辦法是雙方都有利的好辦法。所以說專利法對整個社會都有利。」

現代人都懂得專利的好處,可是劉誠卻是第一次聽說,他說:「這辦法很新奇,可是聽著像是好辦法。」

劉瓔說道:「還有一個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個道理就不用說了吧?前朝的律法都有,問題在於執行。」

劉誠說:「古人說:『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這個意思。人總有貴賤之分嘛。」

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在古代怕是講不通。劉瓔只能儘力加以限制,而不能直接推行現代的法律。

古代的法律規定也是說平等,可是只要是沾了「官」的邊,就可以享有諸多免罰減罪的便利。因此他們也有很多的規定,就是所謂的「當」、「贖」、「議」等等,具體的不細說了,那意思就是貴族犯罪可以用其他的條件抵罪,從而減免刑罰,這是貴族和官員的權利。

所以劉瓔說:「我的意思是要對貴族加一些限制條款,以避免太多的不公平。」

他們叔侄二人議論很多,其實對於現代人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誰來制定律法?還不是統治者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劉瓔當然是明白的,可是他如果講什麼民主議事表決之類的,肯定行不通,古代里沒有現代人的理念。

為修法劉誠就要留下來,並且還要去台員。

。。。。。。

又過了一個月,已經累計生產了四十多條通信纜,每條纜線的長度是5000米,合十里那麼長。按估算,鋪設到台員應該是夠用了,於是開始做施工的準備。

時間到了八月十日這一天開始鋪設通信纜。為施工出動了兩艘船,一艘是赤龍號兵艦,另一艘是新出廠的快船。這快船就是福州船廠製造的,有三百料,上個月剛下水。這一批一共有四艘,給郵號兩艘,北竿島的護衛隊一艘,餘下這一艘就給了台員,也就是今天參加鋪設通信纜施工的這一艘船。

需要一艘兵艦當然是為了安全,此時的大海上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沒有武力是不行的。

之所以動用一艘小船是為了施工的需要,因為此時航海的帆船都很高大,向水裡放線的作業就不方便。

劉瓔是跟在船上的,第一次鋪設通信纜,他不放心,要親臨指導。當然還有劉誠和劉詮,他們兩人是好奇,也是一同去台員。

第一天劉瓔等人都上了小船,當然是不放心,要現場監督指導。

其實放線真的很簡單,就是船慢慢地向前走,同時不斷地向海水裡放線。但是線上還帶著很多小東西,這是事先用繩子綁上去的石頭塊,每間隔一丈就有一塊,它的作用是讓通信纜迅速沉到海底,避免飄浮損壞。

看到這些,劉詮不無擔心地說:「都說海水腐蝕很強,這捆綁石塊的繩子就不能腐爛嗎?如果繩子爛掉了,石塊就脫落了,通信纜不是又飄起來了嗎?」

他能有此擔憂,看來也是用心了。

劉瓔回答說:「三叔不必擔心,它不會飄起來的。因為銅線和玻璃都比水重(比重大),會自動下沉,我們現在綁上石塊是為了通信纜能夠快速沉入海底。再說纜線的包皮都是棉麻織物,繩子會腐爛,包皮同樣會腐爛,這是沒辦法的。如果通信纜壞掉了,不能通信了,那就只好再重新放一條線。損耗不可避免,我們只能希望它能用更長的時間。如果不出意外事故的話,我估摸著這條纜線至少能用十年吧?」

現代裏海底電纜的外包皮都是金屬的,也有使用特別研製的塑料製品,以防止腐爛損壞。

五千米的線就是十里遠,很快一條線就放完了,需要做接頭,連接另一條線。還要做通信測試,以保證接頭完好。為此船隻拋錨就停下來了。

通信兵要安裝通信設備,與北竿島的一端進行測試通信。確認通信纜正常后,再次開船放線。

。。。。。。

放線工作只能在白天進行,夜間停船。但是整個放線過程還是很快,一共用了五天時間。經過測試,線路完好,並且通信效果出奇的好,這說明玻璃絲的透光效率非常的高。

這條通信纜把台員的淡水城與北竿島連接起來,通信瞬間即可到達,這可是突破時代的壯舉。

可是這麼大的事情在淡水城和北竿島並沒有引起轟動,其他地方的人們更是一無所知,其原因就是採取了保密措施,之所以要求保密,主要的還是對台員島的保密,避免擴散任何與台員相關的消息。

古代里做消息保密要容易的多,因為通信手段落後,異地傳播消息很難。所以只要稍加控制,不做特意的宣揚就能做到保密了。

但是劉家的重要人物都是知道的,參與通信纜工作過程的工匠們也能知道一些消息片段。因此,在小範圍內的轟動作用還是不小。

數百里的消息可以瞬間到達,對此時的人們來說,只能用神靈來解釋,讓人崇拜和敬畏。這無形中讓劉瓔成了神的化身,也就成了至高無上的權威。人們提到劉家大少爺的時候,都像對活佛一樣的頂禮膜拜。

客觀地說,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之下完成遠距離的快速通信,在這個時代里,其意義重大,可以應用的範圍也很大。比如可以讓郵號開展類似電報的業務,對於社會政治、經濟的作用巨大。

可是現在劉瓔只是想自己使用,並不想對外推出這項技術,其原因是時機不到。即便是到自己老家南田也不能使用,目前僅限於海外,就是北竿島到台員淡水城這一條線路。

所謂的「時機不到」,第一是不要在大陸上張揚,要避禍,要躲開朱元璋對功臣的這一波誅殺;其次是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對付朝廷的籌碼,到需要解決某個關鍵難題的時候,才有更大的價值。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2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