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春暖花開 第二十五章 雲隨清茉桃花源
雲隨清茉桃花源願你一切都好
兩匹騏驥馬走在這古樸厚重的青石板路上,發出嗒嗒嗒的聲音,而那頭毛色濺白的騾子,這條路八成是走了幾萬遍了,蹄子踩得很軟,安靜的很。
繼續向前走,能聽見河流的聲音,然後就看到了一座橋。
橋樑由巨大的石墩、木結構的橋身、長廓和亭閣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為木結構,不用一釘一鐵,全用卯榫嵌合,橫穿豎插。
虎生為兩人介紹到:「這橋叫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又因其形狀像花轎,故又稱之為花橋。我們寨子里的人都喜歡在這橋上休息納涼,嘮嘮閑嗑兒,幾千年來翻修了好幾次了。」
從石墩起,用巨木結構倒梯形的橋樑,抬拱橋身,使受力點均衡,橋面游廊宛如長龍。游廊上建有三層或五層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橋亭三至五座。橋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鈴,呈丹鳳朝陽、鯉魚跳灘、坐獅含寶形狀。橋的長廓避間為過道,兩旁鋪設長凳,供來往行人休息。長廓兩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種歷史人物,或繪製神話故事彩畫。
李長安兩人站在橋頭不遠處的石板路上一動不動,原來能美到震撼人心的不僅僅是風景,還可以是建築,換言之,這建築本身就是一道風景,一個充滿人類智慧的風景。
虎生見此得意的笑了笑,就在一旁捅咕自己的騾子,等候兩人。
這座龐大的建築,橫跨溪河,傲立蒼穹,久經風雨,仍然堅不可摧。李長安兩人不敢走上去,怕騏驥馬踩壞了這份歷史。
後來是虎生拉著騾子上了橋,李長安兩人才跟了上去,暗中在馬蹄上施了術法,以免留下與這古寨格格不入的痕迹。
風雨橋中央,虎生指著長廊兩邊的長凳,對二人說到:「要不坐會?再這聽聽這河水聲,安逸得很!」
兩人並沒有坐下,徐蘇摸了摸這木質的長凳,說到:「我們倆都是俗人,看看就好了,就不擾這古橋的清凈了。」
徐蘇兩人不是怕乘了古寨前人的涼,沾了因果。而是這侗寨五座鼓樓的位置,與這兩條小溪,一條河流所處的位置,遙遙相應,暗藏道運。若是沒有高人指點,不可能處處都這麼恰到好處。
李長安兩人對視了一眼,還不敢妄下決定,一會看看宗堂位置就什麼都知道了。
三人下了橋,繼續向前走,越走越高,甚至可以看見山寨下面的梯田。四周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
兩人環望四周,一片片秋黃層層疊疊。
虎生得意的說到:「承蒙山神厚愛,我們這裡年年都是風調雨順,家家都能吃飽飯,所以真沒必要出去。」
徐蘇笑了笑,沒說什麼。經過那場天界與阿修羅界的大戰之後,兩界大能消失不見不說,兩界更是與人界重合。神道早已崩滅,那些所謂的山神、河神、土地等古天神欽點的偽神更是神位不保,消失不見。不過這個所謂的山神既然護佑了一方生靈,那他自稱是山神也無妨。
抬頭向上看,雲霧繚繞,屋宇前低后高,鱗次櫛比,連成一片,層層而上,美不勝收。
三人繼續走了半刻鐘,虎生指了指前面,說到:「那裡就是宗堂了,不是我不帶你們去我家,實在是族裡有規定,外來人必須住在宗堂,而且過了子時千萬不要出來,就是我們寨子里的人也不會出來。
大家晚上做飯都會給山神留出一份,放在門外,子時之後山神就會現身出來吃貢,誰家的飯要是被吃了,就會接受到山神的祝福。」
李長安先是點頭表示理解,隨後好奇地問向虎生:「大哥,你說的山神多久來吃一次?一次能吃幾家的飯啊?」
虎生信誓旦旦的說到:「每天都來,每天都有人家的飯被吃,有時候幾十家,最多的時候有幾百家。」
李長安繼續問道:「那寨子里就沒有人壞過規矩?不想看看山神是什麼樣子嗎?」
虎生小聲說道:「不是沒有,以前聽老人講過,那些腦子壞掉的人就是壞了規矩的後果。腦子不靈光后,天天傻乎乎的,只知道笑,說話也說不清楚,誰也都不知道他們到底看沒看到山神。但好好的人變傻了是真的,從此壞規矩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我這一輩兒根本沒有。」
李長安張著嘴,瞪大了眼睛,故作驚奇的樣子,沒再多問。
既然是山神,自然就可以不食五穀了,若是說貪圖口腹之慾,偶爾吃一次也就夠了,但是天天都來,每次都至少吃幾十家的話,那這裡邊就有點貓膩了。
徐蘇深深地回頭看了一眼,兩人這一路吸引了不少村民的注意力,一些膽大的小孩子更是跟在了後面,可能更吸引孩子們的是這兩批神氣的大馬,再後面則是一些寨子里的居民,青壯居多,老人跟在最後面,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外人把魂勾走了。
虎生和李長安也跟著回頭看了一眼,虎生向後面的同鄉揮了揮手,笑著對李長安兩人說到:「你們倆別見外,已經十多年沒來外人了,大家都好奇的很。再一個,祖宗留下了規矩,每次外人來,都是要吃百家飯的,族譜里前一百的大戶每家都要做一道菜送過來,我今天可能要跟著你們兩個享福了。哈哈哈!」
李長安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這侗寨的祖先究竟是何許人也,光是這侗寨的布局就頗有仙風,定下的規矩更是禮中之禮,寨子里的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這不是世外桃源是什麼?
徐蘇看著後面的人確實有些人手中拿著待宰的雞鴨鵝,還有一些新摘下的蔬果,向虎生問道:「這裡這麼好,有外面的人留下過嗎?」
虎生搖了搖頭,說到:「這裡對我們這種庄稼人來說是好地方,但對於那些外面的人來說,算不上什麼好地方。一千年前,有個書生來過我們這兒,在這裡教了一個月的書,然後就走了,據說是因為這裡不適合修行。
當時他還想帶個學生一起出去,只不過那孩子的家裡不同意,那書生只好自己離開了。不過他書教的確實不錯,眼光也很厲害,那個他想帶出去的那個孩子後來成了我們侗寨的族長。」
徐蘇略一皺眉,心裡想到:這山中的元氣確實是稀薄了點,但絕不是不能修行,定是還有其他原因,可能得晚上才能知道。
繼續向上走,來至一三角形的廣場,周圍有三座建築成犄角之勢,分別是祖宗堂、文廟、山神廟。其中文廟、祖宗堂大門敞開,可以隨時進去上香。山神廟的紅色大門緊閉著,沒有上鎖,寨子里也沒人敢擅自進去打擾山神,門前兩座石獅子像,威猛懾人。
祖宗堂門口早就聚集了一群人,在等候李長安一行人。為首的是一個一百多歲手拄梧桐木的老人家,灰色的鬍鬚拉的老長,但腰卻挺得筆直,視力雖然已經大不如前,但還是直直地望著路口的方向。
虎生走上前,微微彎腰,說到:「族長,這兩位兄弟是我在寨門遇見的,是聽了,一路跟到我們侗寨的。」
侗族族長笑著對李長安兩人說到:「兩位貴客定是受了山神的指引才走到我們侗寨的,我們定會好好招待兩位的。」
李長安兩人彎腰致謝,就因為自己兩人如此大費周章,實在是過意不去,但這是侗族祖上留下的規矩,也不能因為二人就壞了規矩,好在是侗族百戶一起吃席,不會有浪費的現象存在。
周圍拿著食材的村民趕緊去準備了,就借用這宗堂附近的人家的灶台,青壯們也從附近搬來了許多桌椅,小孩子們搬來了一堆乾柴,不一會兒,篝火就燃了起來。
侗族族長領著十位輩分高的侗族老人與李長安兩人坐在宗堂門前交談,虎生回家送騾子去了,說一會再回來陪李長安兩人吃酒。
族長問道:「兩位貴客是從哪裡來啊?」
徐蘇剛張開嘴,李長安搶先說道:「老先生,我倆來自渭城,在下姓徐名蘇,這位道兄是在下的好友,法號玄素。」
徐蘇看著眼前這個借用自己名字的好友,情不自禁的眯了眯眼,咬著牙笑了笑,還得點頭應和。
侗族族長深呼了一口氣,坐在兩邊的侗族人也互相看了看,顯然是聽說過渭城。
李長安兩人也是略吃一驚,沒想到整個寨子沒一個修行的人,寨子里的文運也算不上昌盛,竟然聽說過渭城,有點不可思議。
接下來侗族族長說的話,徹底驚到了李長安兩人。
只聽那族長問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個叫做元亮的讀書人,幾千年前,他來過這裡,離開的時候就說是要去往渭城,他可是個有大學問的人,寨子里的書有一半是他留下的。」
李長安兩人怎麼可能沒聽過這個叫做元亮的讀書人——半聖陶潛,不過,他早已不在渭城了,據說是隱居在某個小洞天里,只傳出一句:
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
兩人點了點頭,沒想到這位前輩竟然也來過這桃花源,如果是他的話,不見得會被那所謂的山神抹掉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