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重組華星上
送阿嬌阿SA回到淺水灣的住處之後,葉飛又驅車趕往文志堅家裡趕去。文志堅原來是李伯明珠寶公司的副總,自己跟葉飛去了一趟內蒙,兩人在彼此的交談中到產生了英雄相惜的感覺,因此葉飛就厚著臉皮和李伯明把文志堅給要了過來,現在文志堅的公開身份是香港葉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一般公司的事務都是他來負責處理,比如現在小肥羊的經營計劃文志堅就是全權負責。既然考慮自己掌握一家唱片公司,當然少不了文志堅的大力支持。
自己成立唱片公司雖然從程序上也許更簡單,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最好的選擇還是收購一家現成的唱片公司,而葉飛的目標正是香港的老牌唱片公司—華星唱片。
葉飛清楚的記得一直作為香港及華人唱片業界的象徵之一的香港華星娛樂有限公司在2001年的十月終於宣布停盤,而旗下眾多歌手以及職員大部分被解約,據知華星停業主要原因是因為受到盜版影響致使收入銳減加上華星只是香港本土公司,在海外和中國內地等市場均沒有開拓發展,加上近幾年旗下大牌歌手紛紛跳槽和香港大環境的影響,最終才停止了運做。作為香港唱片史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唱片公司,雖然華星曾經多次傳出關閉的消息但是每次都證明只是傳說,本次即將在邁進30周年的華星唱片突然停業,在華人唱片界內外都引起了很大轟動,因為代表了香港娛樂業最為著名品牌的華星唱片的結業,已經宣告了香港唱片界「花樣年華」美夢的徹底破滅,並且將由此牽扯出華人唱片界的一大串變化和風波。
華星的發跡史,就是一部香港唱片業的榮辱歷史。
1972年,TVB(無線電視台)成立5年後決定成立華星娛樂有限公司,最開始只是由陳淑芬和陳柳泉負責舉辦演唱會,1975年開始成立唱片部,並且簽下華星唱片的第一個帶經理人合約的歌手張國榮,當時的華星主要以為電視台錄製劇集歌曲為主.從1982年到1988年,華星在TVB支持下異軍突起,除了大搞每年一屆的香港新秀歌唱大賽發掘人材外,也羅致了大批巨星加盟旗下,一時成為全港最大,最有活力的華資唱片公司,與BMG,寶麗金,華納,EMI井稱香港5大唱片公司,可惜,「花無百日紅」,90年代初期,外資公司紛紛看好香港市場,不斷投入資金擴充壯大,而華星內部卻頻頰地震,因而風光不再。
在華星鼎盛時期,華人歌壇1/3的巨星來自華星。
不說不知,華星搞的「新秀歌唱大賽』已經有19年歷史了,是香港最長壽和最有號召力的歌唱大賽,函然近年來已趨向衰落,但其意義仍然重大,1996年華星將其改名為「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並且將中國內地選手列入其中,而第19屆評選則剛剛在廣州舉辦完成。19年來,迄今為止,已有近百位香港影視歌的的幕前藝人通過「新秀』這塊跳板進入娛樂圈。這是華星唱片對於華人娛樂圈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以下是不完全的選出名單:
女星:梅艷芳、關淑怡,湯寶如、周慧敏,楊千華,李玟,韋綺珊,何韻詩,陳家玲,陳雅倫,歐倩怡、鄭秀文、江欣燕,林楚琪、車沅沅、戴思玲、陳奕、鄒靜,黎明詩、梁雁玲男星:黎明、張學友、許志安、粱漢文、陳奕迅、杜德偉、溫兆倫、呂方、李克勤、草蜢、劉錫明、羅嘉良、陳浩民,張瑞哲、張崇德,張崇基,莫鎮賢、李家強、林立,胡淚康、譚耀文,黃翊、吳國敬,張衛健,林俊賢、李國祥、蘇永康、曾航生、李中浩.
華星唱片除了通過自己的新秀大賽發掘了歌壇眾多巨星之外,也通過各種方式在29年推出了以下眾多歌手的專輯,其中包括一手培養了四大天王劉德華、黎明以及郭富城,而張學友則是通過華星的新秀大賽踏入歌壇的,而中國歌壇大姐大毛阿敏也在1993年簽約華星唱片,內地另外一名搖滾歌手常寬則在1991年就簽約華星,同時羅文、甄妮、汪明荃、張國榮、鄭少秋、陳美齡、翁美玲、林憶蓮、古天樂、周海媚、梁朝偉、何超儀都30多名歌手或者藝人曾經為華星唱片錄製過歌曲或者唱片,如果沒有華星唱片很難估計會不會有這樣一大批的舉行閃耀在今天的娛樂圈,所以華星唱片的成長與整個香港娛樂圈的發展史是連在一起的,今日的結業令人嘆息。
華星的一步步走向衰落,也預示了香港娛樂業黃金時代的終結。
從1995年開始,由於海外世界大型唱片公司都在香港成立了其中國總公司,競爭變的異常激烈,加上翻版橫行,作為香港本土唱片公司的華星的市場運銷策略則是只發展香港本地市場而且只捧新人不簽大牌歌手,加上雖然華星唱片出品的唱片雖然一向品質很好,但是卻只是廣東話歌曲,基本上旗下歌手都不會推出國語唱片,由於廣東話唱片市場越來越有局限加上華星在海外和中國內地以及台灣地區沒有分公司,致使歌手的發展和在產品的推廣上埋下危險,加之高層人士經常變動致使華星唱片的光輝時代開始結束。本來,華星同TVB關係密切(TVEI是TVB的子公司),所以歌星上電視做宜傳都可以優先處理,不過自從大股東郭鶴年家族以《華南早報》的名義買下TVEI以後,TVB與TVEI已正式脫鉤各顧各,由於失去TVB這間電視台的強大後盾,TVEI旗下出版了20多年的《香港電視》都因為TVB出版的新書而結業。早在九六年初,TVEI的股東已知道華星的前看不太樂觀,所以已打算賣掉華星,並令華星高層計盤數及訂下』售價」。當時由於鄭秀文和許志文仍未蟬過別枝,加上有梅艷芳坐鎮,又有人氣急升的梁漢文及楊千華,再加上歷年曾在華星出過碟的歌手如張國榮、劉德華。粱朝偉,郭富城等人的舊歌版權。於是,華星開價二億港元,在市場上放盤.
不過,看過華星報價的一些財團都一看沒回頭,隨後,華星兩大王牌許志安和鄭秀文都已跳槽,其它新舊歌手又頻頻出舊歌精選集,井以低於市價的88元發售,令到很多買家已興趣大減,甚至認為現在華星市價最多四千萬元,在華星沒有成功買掉之後,再次傳出了華星要和華納以及本土另外一家唱片公司英皇唱片進行合併,但是這些傳言均遭到華星方面的否認,但是此時的華星外傳已經虧到幾千萬元,華星方面突然裁員令到剛剛穩定的華星再次出現風波,而20號最終華星唱片宣布停業,一直處於風雨飄搖當中的華星展現完了他的最後一絲光華。
如果說明年十月份華星關門的時候最多值四千萬,那莫現在的價格應該在八千萬左右。葉飛知道現在華星的背景是馬來西亞的郭氏家族。郭鶴年家族是世界著名糖王,他在中國內地的投資並不限於旅遊業、酒店業,他還把投資的觸角延伸到房地產、食品業、採礦業等領域,而且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到最好。
郭鶴年的商業帝國能夠同世界華商一競短長的是,他眼光獨到地揮師香江,建立了面向中國內地的橋頭堡。郭鶴年在回憶二十多年前「猛龍過江」的心路歷程時說,1974年的一天,他召集公司會議,討論是否去香港發展,結果有一半的人舉手同意,於是便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團有限公司。而當時世界旅遊業方興未艾,決定發展酒店業,興建了第一個香格里拉酒店。
此後,他參與合作永安中心、南洋中心等等地產項目;同香港航運界巨頭曹文錦聯手航運業;參與傳媒業,與香江聞人邵逸夫合作,進軍香港無線電視,入主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在「九七」問題不被很多港人看好,不少香港富商和中產階級紛紛移民美加、澳洲的情況下,郭鶴年大展璀腳,風生水起。在跌宕起伏的商海中,郭鶴年儘管大進大出,但他旗下的企業運作總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總能在貸款期限內及時攤還,不需要與債權銀行重組貸款清償,更不需藉助外援。
可以說郭氏家族收購華星有一大半的原因倒是因為邵逸夫的面子,可是幾年過後,旗下的唱片公司不但沒有帶來盈利,反而是負債纍纍,這對於郭氏家族來說無疑成了一個包袱。雖然郭氏家族財大勢大,但也不願填這個無底洞,因此價錢上相比也不會太為難。
送阿嬌阿SA回到淺水灣的住處之後,葉飛又驅車趕往文志堅家裡趕去。文志堅原來是李伯明珠寶公司的副總,自己跟葉飛去了一趟內蒙,兩人在彼此的交談中到產生了英雄相惜的感覺,因此葉飛就厚著臉皮和李伯明把文志堅給要了過來,現在文志堅的公開身份是香港葉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一般公司的事務都是他來負責處理,比如現在小肥羊的經營計劃文志堅就是全權負責。既然考慮自己掌握一家唱片公司,當然少不了文志堅的大力支持。
自己成立唱片公司雖然從程序上也許更簡單,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最好的選擇還是收購一家現成的唱片公司,而葉飛的目標正是香港的老牌唱片公司—華星唱片。
葉飛清楚的記得一直作為香港及華人唱片業界的象徵之一的香港華星娛樂有限公司在2001年的十月終於宣布停盤,而旗下眾多歌手以及職員大部分被解約,據知華星停業主要原因是因為受到盜版影響致使收入銳減加上華星只是香港本土公司,在海外和中國內地等市場均沒有開拓發展,加上近幾年旗下大牌歌手紛紛跳槽和香港大環境的影響,最終才停止了運做。作為香港唱片史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唱片公司,雖然華星曾經多次傳出關閉的消息但是每次都證明只是傳說,本次即將在邁進30周年的華星唱片突然停業,在華人唱片界內外都引起了很大轟動,因為代表了香港娛樂業最為著名品牌的華星唱片的結業,已經宣告了香港唱片界「花樣年華」美夢的徹底破滅,並且將由此牽扯出華人唱片界的一大串變化和風波。
華星的發跡史,就是一部香港唱片業的榮辱歷史。
1972年,TVB(無線電視台)成立5年後決定成立華星娛樂有限公司,最開始只是由陳淑芬和陳柳泉負責舉辦演唱會,1975年開始成立唱片部,並且簽下華星唱片的第一個帶經理人合約的歌手張國榮,當時的華星主要以為電視台錄製劇集歌曲為主.從1982年到1988年,華星在TVB支持下異軍突起,除了大搞每年一屆的香港新秀歌唱大賽發掘人材外,也羅致了大批巨星加盟旗下,一時成為全港最大,最有活力的華資唱片公司,與BMG,寶麗金,華納,EMI井稱香港5大唱片公司,可惜,「花無百日紅」,90年代初期,外資公司紛紛看好香港市場,不斷投入資金擴充壯大,而華星內部卻頻頰地震,因而風光不再。
在華星鼎盛時期,華人歌壇1/3的巨星來自華星。
不說不知,華星搞的「新秀歌唱大賽』已經有19年歷史了,是香港最長壽和最有號召力的歌唱大賽,函然近年來已趨向衰落,但其意義仍然重大,1996年華星將其改名為「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並且將中國內地選手列入其中,而第19屆評選則剛剛在廣州舉辦完成。19年來,迄今為止,已有近百位香港影視歌的的幕前藝人通過「新秀』這塊跳板進入娛樂圈。這是華星唱片對於華人娛樂圈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以下是不完全的選出名單:
女星:梅艷芳、關淑怡,湯寶如、周慧敏,楊千華,李玟,韋綺珊,何韻詩,陳家玲,陳雅倫,歐倩怡、鄭秀文、江欣燕,林楚琪、車沅沅、戴思玲、陳奕、鄒靜,黎明詩、梁雁玲男星:黎明、張學友、許志安、粱漢文、陳奕迅、杜德偉、溫兆倫、呂方、李克勤、草蜢、劉錫明、羅嘉良、陳浩民,張瑞哲、張崇德,張崇基,莫鎮賢、李家強、林立,胡淚康、譚耀文,黃翊、吳國敬,張衛健,林俊賢、李國祥、蘇永康、曾航生、李中浩.
華星唱片除了通過自己的新秀大賽發掘了歌壇眾多巨星之外,也通過各種方式在29年推出了以下眾多歌手的專輯,其中包括一手培養了四大天王劉德華、黎明以及郭富城,而張學友則是通過華星的新秀大賽踏入歌壇的,而中國歌壇大姐大毛阿敏也在1993年簽約華星唱片,內地另外一名搖滾歌手常寬則在1991年就簽約華星,同時羅文、甄妮、汪明荃、張國榮、鄭少秋、陳美齡、翁美玲、林憶蓮、古天樂、周海媚、梁朝偉、何超儀都30多名歌手或者藝人曾經為華星唱片錄製過歌曲或者唱片,如果沒有華星唱片很難估計會不會有這樣一大批的舉行閃耀在今天的娛樂圈,所以華星唱片的成長與整個香港娛樂圈的發展史是連在一起的,今日的結業令人嘆息。
華星的一步步走向衰落,也預示了香港娛樂業黃金時代的終結。
從1995年開始,由於海外世界大型唱片公司都在香港成立了其中國總公司,競爭變的異常激烈,加上翻版橫行,作為香港本土唱片公司的華星的市場運銷策略則是只發展香港本地市場而且只捧新人不簽大牌歌手,加上雖然華星唱片出品的唱片雖然一向品質很好,但是卻只是廣東話歌曲,基本上旗下歌手都不會推出國語唱片,由於廣東話唱片市場越來越有局限加上華星在海外和中國內地以及台灣地區沒有分公司,致使歌手的發展和在產品的推廣上埋下危險,加之高層人士經常變動致使華星唱片的光輝時代開始結束。本來,華星同TVB關係密切(TVEI是TVB的子公司),所以歌星上電視做宜傳都可以優先處理,不過自從大股東郭鶴年家族以《華南早報》的名義買下TVEI以後,TVB與TVEI已正式脫鉤各顧各,由於失去TVB這間電視台的強大後盾,TVEI旗下出版了20多年的《香港電視》都因為TVB出版的新書而結業。早在九六年初,TVEI的股東已知道華星的前看不太樂觀,所以已打算賣掉華星,並令華星高層計盤數及訂下』售價」。當時由於鄭秀文和許志文仍未蟬過別枝,加上有梅艷芳坐鎮,又有人氣急升的梁漢文及楊千華,再加上歷年曾在華星出過碟的歌手如張國榮、劉德華。粱朝偉,郭富城等人的舊歌版權。於是,華星開價二億港元,在市場上放盤.
不過,看過華星報價的一些財團都一看沒回頭,隨後,華星兩大王牌許志安和鄭秀文都已跳槽,其它新舊歌手又頻頻出舊歌精選集,井以低於市價的88元發售,令到很多買家已興趣大減,甚至認為現在華星市價最多四千萬元,在華星沒有成功買掉之後,再次傳出了華星要和華納以及本土另外一家唱片公司英皇唱片進行合併,但是這些傳言均遭到華星方面的否認,但是此時的華星外傳已經虧到幾千萬元,華星方面突然裁員令到剛剛穩定的華星再次出現風波,而20號最終華星唱片宣布停業,一直處於風雨飄搖當中的華星展現完了他的最後一絲光華。
如果說明年十月份華星關門的時候最多值四千萬,那莫現在的價格應該在八千萬左右。葉飛知道現在華星的背景是馬來西亞的郭氏家族。郭鶴年家族是世界著名糖王,他在中國內地的投資並不限於旅遊業、酒店業,他還把投資的觸角延伸到房地產、食品業、採礦業等領域,而且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到最好。
郭鶴年的商業帝國能夠同世界華商一競短長的是,他眼光獨到地揮師香江,建立了面向中國內地的橋頭堡。郭鶴年在回憶二十多年前「猛龍過江」的心路歷程時說,1974年的一天,他召集公司會議,討論是否去香港發展,結果有一半的人舉手同意,於是便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團有限公司。而當時世界旅遊業方興未艾,決定發展酒店業,興建了第一個香格里拉酒店。
此後,他參與合作永安中心、南洋中心等等地產項目;同香港航運界巨頭曹文錦聯手航運業;參與傳媒業,與香江聞人邵逸夫合作,進軍香港無線電視,入主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在「九七」問題不被很多港人看好,不少香港富商和中產階級紛紛移民美加、澳洲的情況下,郭鶴年大展璀腳,風生水起。在跌宕起伏的商海中,郭鶴年儘管大進大出,但他旗下的企業運作總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總能在貸款期限內及時攤還,不需要與債權銀行重組貸款清償,更不需藉助外援。
可以說郭氏家族收購華星有一大半的原因倒是因為邵逸夫的面子,可是幾年過後,旗下的唱片公司不但沒有帶來盈利,反而是負債纍纍,這對於郭氏家族來說無疑成了一個包袱。雖然郭氏家族財大勢大,但也不願填這個無底洞,因此價錢上相比也不會太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