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食少而事繁
諸葛亮坐在一輛沒有塗抹油漆的素色四輪車上。
四輪車並非人力推車,而是由馬力牽引。
車上堆放著各種文件。
丞相確實一心為國,即使在行軍路上,諸葛亮依舊在反覆查閱公文,並做出批示。
邱勝向一向很佩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丞相對軍務和政務確實非常用心。
只可惜,儘管丞相如此努力,蜀漢的王業依舊如同水月鏡花,北伐大都無功而返。
邱勝略一愣神的功夫,諸葛亮開口了。
在說話的時候,諸葛亮依舊在低頭查閱公文。
問起了邱勝的來意。
諸葛亮還記得邱勝的身份。
邱勝不好意思,耽誤丞相的時間,他在前來的路上,早已經組織好語言。
因此,把自己的見聞與推測說了出來。
諸葛亮對邱勝反饋的情報很重視。
當邱勝提到魏軍可能採用水攻方式時,諸葛亮放下了手頭的動作,抬起頭看向邱勝。
諸葛亮反覆詢問南山山勢,河道走向,水位下落程度。
邱勝對此已有準備,雖然沒有掌握具體數據,但還是能夠大致描述出現場情況,並且,一一進行解答。
很顯然諸葛亮認可邱勝的判斷。
面色嚴峻,立即招呼傳令兵,傳遞軍令。
他不僅準備調整軍事部署,還召集部分將領議事。
邱勝的任務是傳遞情報給諸葛亮參考,讓漢軍做好防備。
目的已經達成,邱勝準備離開。
諸葛亮卻出言喊住邱勝。
兩人沒有聊軍務政務,聊起了俗事。
諸葛亮對邱勝這個人產生了興趣。
兩人分別了一段時間,馬謖確實經常派遣士兵向諸葛亮傳遞情報。
但是,情報都是過時的信息,而且為了辨別真偽消息,諸葛亮從邱勝處打聽情報。
再次確認了街亭城的戰情,明晰了雙方軍力對比。
諸葛亮鼓勵秋上對戰爭走勢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進入街亭戰場之前,邱勝對街亭攻防戰的前因後果已經有所了解。
進入戰場之後,通過實地考察,以及與漢軍將士進行溝通,採集了更多數據。
儘管才能比不上諸葛亮,但是秋勝相較於諸葛亮,擁有情報優勢,了解部分未來。
邱勝不僅對戰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還對魏軍將領的性格特點進行了分析,甚至還評判了一些將領的弱點。
邱勝原本就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這段時間又聽步高講了很多,自然算是胸有成竹。
邱勝說的不一定對,判斷也不一定準,但是,邱勝在回答過程中展現了強大的自信。
諸葛亮從原先的心不在焉,變得全神貫注,似乎對邱勝有了興趣。
諸葛亮開始詢問邱勝的身世。
從三國開始到魏晉南北朝,紳士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天花板。
諸葛亮會關心邱勝的身份,很有可能存了重用邱勝的心思。
邱勝自然沒有辦法,毫無保留的說明自己身世,虛構了一個平民出身。
魏蜀吳三國中,蜀漢原本就不是以出身論英雄的政權。
在先主和丞相主政的時期,往往破格提拔,唯才是舉。
出身只是加分項,而不是唯一衡量標準。
諸葛亮表示,將會在戰後提拔邱勝。
邱勝接受了諸葛亮的好意,對知遇之恩表示感謝,但他明白,自己沒有辦法回應這分恩情。
接下來的話題更輕鬆,諸葛亮邀請邱勝上車。
諸葛亮就像一名老師一樣,和邱勝聊起了軍隊指揮的藝術。
甚至講起了他的得意之作八陣圖。
邱勝不明白八陣圖的寶貴,也聽不懂陣法的講解。
手環上響起了提示,臨時獲得八陣圖的效果,麾下將士擁有特性-激昂。
這是邱勝第1次遇到狀態加成。
伴隨權利而來的,還有義務。
講完八陣圖,諸葛亮看向了邱勝,「我軍即將到達南山戰場與魏軍展開決戰,如果魏軍決堤放水,我軍將面臨兩個風險,要麼將士會遭受重大傷亡,要麼我軍追擊道路會被水淹沒。」
邱勝靜靜的看著諸葛亮。
自己不僅告訴過諸葛亮魏軍可能採用水攻辦法。
還講清楚了魏軍兵力部署,告知諸葛亮,魏軍在南山的北坡放置了主力。
如果漢軍真的想要按照既定計劃前往街亭戰場。
那麼漢軍一定要奪取堤壩,阻止魏軍放水。
漢軍不僅需要擊敗守軍,還需要頂住魏軍的反撲。
這種程度的戰鬥,必須要由經驗豐富的將領指揮。
邱勝打定主意,如果諸葛亮給自己安排作戰任務,那自己一定借故拒絕。
他是一個沒有指揮過軍隊的現代人,唯一管理經驗也不過是指揮了參戰小隊這幾號人。
諸葛亮開口之後,確實安排邱勝前往水道,但是,邱勝想多了,諸葛亮需要的不是指揮官,而是嚮導。
諸葛亮表示他將安排漢軍最能打的將軍魏延親自統帥部隊奪取堤壩。
奪堤將士一共1000人,兵少未必不能成事,而且,諸葛亮認為堤壩處無法展開太多兵力。
只要將士們行動夠迅速,就能打魏軍一個出其不意,進攻綽綽有餘。
聽完諸葛亮的話,邱勝放下心來,當即做出承諾。
面對一場影響國運的戰事,即使是諸葛亮,也不敢把希望完全壓在一個僅僅見識過兩面的將領。
沒多久,魏延騎馬來到了四輪車旁。
來人是一個意氣風發的中年人。
魏延手持大刀,意氣風發。
聽完諸葛亮的軍令,語氣豪邁的進行承諾,不僅表示會完成任務。
他還表達出了破敵的壯志。
諸葛亮勉勵了魏延幾句,將邱勝引薦給對方。
邱勝跟魏延客客氣氣的打了招呼,魏延只是象徵性的回禮。
邱勝苦笑了一聲,和傳聞一樣,魏延也是一名心高氣傲的將軍。
魏延給邱勝指明軍隊方向,先行離開,組織軍隊。
邱勝隨機向諸葛亮辭行,跳下戰車,騎上戰馬,準備離開。
諸葛亮進行了最後的叮囑。
丞相併沒有叮囑戰事的相關事項,而是告誡邱勝要體諒魏延的脾氣。
離開之前,秋勝回頭看了一眼諸葛亮,丞相再度低頭處理公文。
邱勝想起了司馬懿的那句經典評語。
「食少而事繁,豈能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