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回 演戲驅賊雙得佳婦 瘦敵懲逆再遣天兵(4)
其他人也贊同瘦敵之策,李世民大喜:「眾位愛卿所言正合朕意,從現在起,朕調整對高句麗的進攻策略,不再發動大規模進攻,改為每年一次,分別從陸路和海路南北夾擊遼東,以擄獲人口、破壞稼穡為目標。傳朕旨意,任命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李海岸為副大總管,率兵一萬,乘樓船從萊州渡海,進攻遼東南部,任命太子詹事、英國公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孫貳朗、鄭仁泰為副大總管,率兵三千,並營州都督府所管轄兵馬,從新城進攻遼東北部。兩路人馬儘速準備,擇日出發。」
李勣和牛進達領旨,李世民問崔知溫:「崔愛卿,寫《平夷策論》的人叫什麼名字,是什麼官?」
「回稟陛下,此人名叫劉明,是昭武校尉。」崔知溫回奏。
「劉明,劉明……」李世民沉吟了一會兒,若有所悟:「噢,朕想起來了,前年從遼東班師的途中,薛仁貴曾向朕提出,他有兩個結義的兄長,武藝都很高強,其中一人還頗有智謀,好像就是叫劉明。」
崔知溫奏道:「陛下真是博聞強志,劉明正是薛仁貴的結義兄長,排行第二,排行第一的名叫方天戟,也是劉明的大舅哥。方天戟的武功僅亞於薛仁貴,劉明的武功稍弱,但學識淵博、熟習兵法、頗有智謀,可謂文武雙全。」
李世民點點頭:「從這篇《平夷策論》的行文和筆法就能看出來,劉明確實是個飽學之士,是個難得的人才。朕又想起來,薛仁貴說,劉明的父親和方天戟的父親在大業八年征討高句麗時被高句麗軍隊殺死,劉明和方天戟從小發誓替父報仇,習文練武,刻苦勤奮。前年征討高句麗,他們先定下每人殺一百高句麗士兵的復仇目標,二人都超額完成。後來,他們又把目標定為徹底消滅高句麗,朕非常欣賞他們這種精神,要給他們這種機會,所有征討高句麗的行動都讓他們參加。崔愛卿,晉陞劉明為游騎將軍,命他和方天戟一起,隨李大總管再征遼東。」
劉明的官職突然升了兩級,劉、方兩家人都很高興,而劉明和方天戟則因為又有機會征討高句麗而感到興奮。兩家人再次湊在一起吃飯,一是慶祝劉明陞官,二是給劉明、方天戟、劉之孝和方惟勇餞行。劉之孝和方惟勇還沒有從軍,本無需跟著去,但劉明和方天戟認為,讓他們經歷一下實際戰爭對他們大有好處,不一定參戰,看看別人怎麼打仗就行。張彩鳳和楊氏都擔心有危險,劉明再三解釋,這一次打仗不會攻堅,野戰的機會也不會很多,主要是襲擾戰,以干擾高句麗人種地為目的,不會有什麼危險,張彩鳳和楊氏才勉強同意。
李勣帶著一千騎兵和兩千步兵來到幽州,崔知溫把劉明、方天戟和方天戟的一團騎兵配屬給李勣。李世民只說讓劉明和方天戟隨軍出征,並沒有讓幽州大都督府出兵,李勣不明白崔知溫為何如此主動,問:「崔大人,皇上並沒有讓你出兵,你的府兵我不便調動吧?」
崔知溫笑道:「李大人,皇上讓劉明和方天戟參戰,將不能沒兵,自然應該讓他們的部下跟著一起參戰。不是下官誇口,這一團騎兵是劉明和方天戟親手挑選出來的精兵,又加以嚴格訓練,戰鬥力不同凡響,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非常厲害,大人不妨把他們作為先鋒的先鋒使用。」
「噢,是這樣嗎,能不能讓他們演示一下,讓本總管看看?」李勣好奇地問。
崔知溫馬上說:「當然可以。有兩種演示方法,一種是整團人馬全部出動,跟李大人帶來的一千騎兵對抗,由於人太多,必須到城外開闊的地方,另一種是隨便挑出一隊,李大人派三百騎兵跟他們對抗,這在校軍場就可以了。如何演示,請李大人示下。」
李勣說:「當然要看他們全團的整體實力。」
「好,那下官這就安排,」崔知溫起身告辭,前去安排演習事宜。
一切準備就緒,崔知溫帶著劉明、方天戟和方天戟團,李勣帶著一千騎兵,來到城西山腳下空曠無人之處紮下營盤。
第一個科目是演示進攻,李勣帶來的一千騎兵兩百人一排排成五排,構成方陣,等待著方天戟團發起進攻。
看罷李勣部的陣勢,劉明對方天戟和六名隊正說:「對方的陣勢很嚴密,死拼硬打,即使能將對方擊敗,我方必定也傷亡慘重,我們必須用計破之。這樣,我帶一二三隊打擊對方的右翼,方大哥帶四五六隊沖向對方的左翼,假裝攻其左翼,但只是用弓箭壓制對方,實際上從對方背後繞到右翼,跟我前後夾擊,先把對方的右翼擊潰。對方發現上當后,必然調動左翼的兵力,圍攻我或者方大哥,受到圍攻的人將其左翼拖住,另一部人馬猛攻其指揮官,將其指揮系統打垮,然後趁其混亂之機,以隊為單位,用衝擊隊形對其進行穿插分割,將其陣勢徹底打亂,分割成若干塊,最後六個隊集中起來,以優勢兵力逐一加以圍殲。」
方天戟點點頭:「好,就聽你的,一隊、二隊、三隊跟劉長官去,四隊、五隊、六隊跟我來。」
為了振奮軍心,加強氣勢,劉明命令擂動戰鼓,吹起號角。由於是演習,帶來的戰鼓和號角都不多,氣勢不算很大,但方天戟團平時訓練就有戰鼓和號角相伴,聽到鼓號聲,不光士兵精神振奮起來,就連戰馬也打響鼻、刨蹄子,躍躍欲試。李勣本不相信方天戟的三百人能打敗自己的一千人,看到這種情景,心中不免有點擔憂起來。
劉明下令:「放炮。」
「咚——」一聲炮響,方天戟團兵分兩路向李勣部衝殺過去,劉明和方天戟沖在兩隊人馬的最前面。李勣部也不含糊,陣勢紋絲不動,穩如磐石,嚴陣以待。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方天戟團的士兵紛紛摘弓搭箭,向李勣部射去。李勣部早已做好了用弓箭遲滯對方衝擊速度的準備,在對方進入弓箭射程之後,紛紛放箭阻擊。
這次演習是實戰演習,用的都是真刀真箭,只不過箭去鏃、刀不出鞘,方天戟的大刀、劉明的長矛也都用棉花包住。李勣和崔知溫定下演習規則,中箭或中刀的人自動下馬,退出戰場,對方下馬後不得再行攻擊。這樣的演習能否說明實際水平,完全在於參與演習的人是否遵守演習規則,為了保證公平,雙方除各派出監督人員外,李勣和崔知溫還發下嚴令,這次演習不重勝敗,只看是否遵守規則,遵守規則的人會得到重賞,違犯規則的人會受到嚴懲。
李勣部一千人排的是個方陣,正面寬度只有二百人,而且陣形緊密。之所以排成這種陣形,是因為李勣聽崔知溫說方天戟部衝擊力非常強,而這種陣形的優點就是抗衝擊能力強。有優點自然就有缺點,這種陣形的缺點是正面寬度太窄,兵力不能有效展開。加之方天戟團攻擊的是陣形的兩端,兩端大約各有五十人能對方天戟團造成威脅,這樣一來,在弓箭對射中,李勣部反倒處於一比三的劣勢。
臨時改變陣形根本來不及,李勣部的指揮官邢長生也不在意這一點,因為騎兵在高速衝擊中,頂多放兩箭,就會衝到近前,開始短兵相接,方天戟團在弓箭上佔據的優勢只能保持很短的時間。一旦短兵相接,方天戟團在人數上的劣勢就會暴露出來。
結果有點出乎邢長生的意料,方天戟團確實每人只放了兩箭,但對方的箭法很高,每人僅放了兩箭,竟給他造成了百人以上的傷亡,站在第一排兩端的人幾乎被射光了,而他的人完全被對方的弓箭壓制,發出去的箭數量很少,只給對方造成了不到十人的傷亡。雙方第一個回合,傷亡比超過十比一。右翼總算是跟對方短兵相接了,情況也不像他預想的那樣,對方人數雖少,拼殺卻非常兇狠,尤其是相互之間配合非常默契,此攻彼守,此守彼攻,互相保護,共同對敵,在佔據人數優勢的情況下,他的人竟然有點吃不住勁,陣形雖不至於被打亂,壓力山大則是每一個人的感受。陣勢兩端同時遭到攻擊,無法調一端的人支援另一端,他只能命令陣形中部的人以添油戰術往兩端加強。
結果再一次出乎邢長生的意料,他接到左翼的報告,攻擊左翼的敵人並沒有短兵相接,而是從陣旁掠過,高速向陣形背後攻擊。邢長生當時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圖,對方是想繞到背後,或者攻擊指揮系統,或者夾擊右翼。他也不含糊,當即命令左翼人馬出擊,夾擊攻擊右翼的敵人,同時命令中部的人馬停止增援右翼,做好迎敵的準備。
雙方都面臨著成功與失敗的可能。如果邢長生部的左翼先趕到右翼,與右翼一起夾擊劉明部,劉明部就可能被打亂,方天戟部將不得不救援劉明部,攻擊對方指揮系統的行動就無法進行,雙方會陷入混戰之中。方天戟團雖然戰鬥力強悍,可對方佔據著三倍的人員優勢,方天戟團即使不被打敗,也會處境艱難、傷亡慘重。如果方天戟部先趕到右翼,就可以與劉明部夾擊並擊潰邢長生部的右翼,劉明部反身迎擊邢長生部的左翼人馬,方天戟騰出手來攻擊邢長生部的指揮系統,劉明的意圖就可以實現。
欲知這場演習哪一方獲勝,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