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6過完大年,人們又開始回到自家田裡忙碌起來,陳木匠帶著六七個徒弟在水渠邊做木匠活,拉大鋸,下著木料。不遠處,捶打聲響個不停,是徐瓦兒和三個石匠在鑿擊著石塊。
經過一番商量,周道準備在渠上造三座大水碾,和一座水磨共四座。原本是想有一座舂房的,但老陳覺得舂米太慢遠不如碾米,是以也改成了碾房。
這次釆用包乾的形式包工,不再按日計工錢,碾房和磨房每座十五貫的包工價,工期兩個月左右,共計六十貫,外加一日兩頓的飯食雖是雜糧,也要十一二貫上下,還有其他的開銷,不算料錢總計得有七十多貫的投入。
好在這山上的雜樹和大石頭都不少,就地取材在料錢上節省很多。就算這樣,花起錢來也不是個小數。眼見著手裡的銀錢越來越少,周道三百貫的本錢還剩下不足十貫。雖說這些用度已經被反覆計算過,並且是決定要做,但到了此時真有些孤注一擲的意味,周道心下甚為焦虙。
有些花銷看似不多,比如管著扛活兒眾人每日兩餐的吃食,這開支不可細算,著實不小。但周道仔細盤算過,認為辦好伙食利大於弊,咬牙撐著。該操心的事太多,首先六十文工錢略高於僱工的行價,五十文就能找人幹活。但周道不願意,那個價錢對於一般的勞力可以,對於壯實漢子和老把式吸引力不大。其次,由於天氣漸冷,統一併且同時提供飯食,明顯有助於提高效率縮短工期。再者,這樣做最後還能鬧著個好,做為一個外鄉人在本地落腳不容易,也算積攢些人脈。
很快人脈就發揮了作用,即使是作為一群窮漢泥腿子的人脈。
又忙活了一個月後,大石頭給鑿得差不多了。周道準時給陳木匠,徐瓦兒等眾夥計結清了本月的工錢,大家都很高興。周道趁勢將陳徐二人拉到一旁商量,「你們看,我想趁著這段兒沽水期再做一個水碾和兩個糧倉,但現錢不夠,可否先賒欠著,等這碾坊開動了,再將欠下的工錢補你們,用糧食用現錢都行。」
陳木匠聽后,臉上現出一絲難色「我跟瓦兒應該是沒什麼,只是這些弟兄。」陳木匠沒有接著說而是望向了徐瓦兒。徐瓦兒皺著眉想了下「周公子,陳大哥說的不錯,不論木匠石匠都是靠手藝賣力氣吃飯的,上得一日工就要掙一日的錢,這是規矩,家裡還有嘴等著吃用呢。賒欠工錢的不是沒有,不過確實很少。」
周道聽了此話,知道這是別人給自己台階兒下,心知此事不可為,正要打個圓場,「不過周公子雖不是本地人,但日常的做派,我們不少人在私底下也要豎個大拇指的。先和他們商量商量,我尋思,興許能成」。徐陳二人將幹活的眾人叫來一說,「這有何難,我願意。」霍嘴六就是嘴快,直接表了態。「就是,人周公子有哪回說話不算?再說人家又是地又是磨房的,還能差得了你幾個工錢?」眾人鬨笑。除了兩人不願外,其餘人都應承下來。
四月初正式開閘放水,渠成。水渠是年前就已挖好,但如今在改道之處,做了一道簡易的石閘用來控制水位。此時石閘大開,汨汨溪流順渠從山上奔下,帶動水車快速地轉動,碾子,磨盤也跟著轉了起來,由慢而快最後勻速。
水渠全長有七十八丈,這四座碾磨坊橫跨在水渠的中段,每座間隔四丈。這水渠兩邊的斜坡在挖渠時就被鏟成一塊塊平整的地基,用來建造碾房和磨房。水渠在這裡也里被分流,一邊兒寬一邊兒窄,差不多在渠面的三分之二處用石塊將水流一分為二,在較寬的這邊用石板和石頭築起一道低於渠岸的閘門,形成水壩。石板是活動的,並用繩索連結到上面碾房內的絞盤,絞動絞盤閘門被提起,渠水便自閘內急泄而下,水流衝動轉輪,帶動連結的主軸和碾輪一圈圈地碾壓著糧食,放鬆繩索則石板閘門插下阻斷了水流,轉輪停轉。
經過測試,碾房和磨房除了些小的毛病還需要調試外,不管碾米還是磨面都比原先預料的好,眾鄉親為此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