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說服李二
李恪據理力爭的說道:「兒臣想要改革,就是可讓百姓富裕,讓百姓以做我大唐子民為榮。」
李二不通道:「那你細細說來,讓朕聽聽。」
李恪說道:「重工、重農、重商、恢復百家爭鳴,剷除世家望族。」
李二撇了一眼李恪,憤怒道:「父皇若如此做了,明日,這江山社稷,就不再姓李。」
李恪又說道:」兒臣願為急先鋒,在封地試行此法。父皇可根據,新法實施后,封地的變化,來確定,此法是否可行。」
李恪歇了一口氣,又繼續說道:」兒臣深知,每一次變法,都將會是血流成河,在世家眼中,兒臣將會是秦之商鞅,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但為了我大唐繁榮富強,國祚永昌,兒臣甘願冒死一試,。即使兒臣失敗了,兒臣背後還有父皇,兒臣也不是大哥,對我大唐也毫無影響」。
李世民聽到李恪這天馬行空的想法,內心難以平靜,如果眼前之人不是自己的兒子,不是年紀僅僅只有十歲,李世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把眼前之人處死。
李二說道:「可你終究是朕的兒子。」
看來,自己想要達到目的,還是難如登天啊!看著自己頭上懸挂的利劍,李恪還是下定決心,爭取離開長安城。
李恪突然眼睛一轉,計上心頭。
「父皇,兒臣所主張的新政,就是您貞觀之治的進一步實施,兒臣也是因你的政策,才有了這般想法。」李恪一邊拍馬屁,一邊忽悠
李二聽到李恪說新政是對貞觀之治的進一步實施,露出了好奇之色。
時刻注意李二表情的李恪不敢有一絲耽誤的繼續接著說道:「第一條,父皇您說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但是您也只能是向御史大夫這一階層的人廣開言路,若是像天下黎明百姓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讓父皇聽到他們的心神,朝中像魏徵那樣的諫議大夫又有幾個,大部分御史,在那都是粉飾太平,避重就輕,其中更有甚者,而且不是少數大夫,作為高高在上的當官著,都不到百姓之中去,所有信息都是道聽途說的,或者發表的言論就是怎樣批評一個皇帝走不走聖人之路,走不走合他們心意的路,不走他們的路的人就是異己,將會受到壓迫和打壓,到後面,利益會驅使他們站到同一個陣線上,到那時,皇帝聽到的就不是百姓的聲音,而是御史大夫這一階層的利益心聲,對他們有利的,皇帝能聽見,對他們所不利的,皇帝別想聽到一絲。」說著語氣也變得沉重起來。
李二聽得內心震動不已,對李恪的這些話語,李二是非常贊同。因為這些問題他也認識到了,這是必然的趨勢,就是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李二嚴肅的說道:「恪兒可有解決辦法?」
話語中透露著一絲詢問,一絲急切,在李二的眼裡,這比高句麗更加重要,因為這關係著大唐社稷的國祚傳承。
李恪喝了一口水繼續說道:「兒臣針對這一策略,準備辦一報社。」
李二詫異的問道:「報社,報社是什麼東西,能解決如此難題。」
李恪回到:「對,兒臣準備辦一官報和一民報來解決這個問題。」
「官報,顧名思義就是官府辦的報紙。」
「其一:在這官報上將會出現我大唐最高指揮官,即父皇您的重要指示和意志,這將提高父皇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能夠提高百姓對您的認可。」
「其二:官報上會有官府在自己管轄的區域內,這一天所要辦的重要事情,這將提高官員的辦事效率和極大地減少官員的腐敗問題。」
「其三:官報上會發布,對自己管轄區域內,民報上出現的重要事情的處理結果和解決辦法。這將提高百姓對官報的關注,提高官員處理問題的效率和公平公正性。」
「而民報就是由各個地方的商人或者百姓,自己組織的機構辦理的。」
「民報上就是會出現百姓的瑣事,樂聞,或著對官府的評價,或著對帝王的評價,或著對某個官員的評價等,還有就是該地區內出現的重大事件等。」
李恪一條條的為李二講解著自己的思路。
李二看著滔滔不絕,神采飛揚的李恪問道:「如何保證這倆個報社不被官員控制,民間自行組織建立,不會被有心之人控制,或搞出民變呢?」
李恪稍作歇緩的說道:「其一,民眾或商人組織要辦理民報,必須的到官府備案,申報之人往常無有任何劣跡,且要出示所辦機構需要花費的錢財,確保不會出現詐騙團伙。官府會根據其財力和所在區域確定其人有編製及組織機構。」
「其二,以上倆個機構都是獨立運行,人員認命由上級報社管理,官府無權管理,只有備案及審核辦理許可權,官報由上級官報報社組織,當地官府舉辦及發放所需資金。而最高級官報管理人則由皇上指定,最高級民報管理人則由各地民報報社管理人集體投票選出,民報每五年一次選舉,第五年最後一個月由各報社把自己想要選舉的人的名字,籍貫,寫在自己所發報紙的標題下,最後由民報最高級的報社統一整理票數,專門印發一版投票的明細發放給各報社,最後得票最高者確定為最高級民報的管理者,切規定,最高級民報管理者不能是同一個道或同一個人連任。以上辦法極大地杜絕了官員勾結報社」。
聽完后,李世民看著李恪久久不能言語,這是朕的兒子嗎?
這就是一個妖孽啊!這樣健全的管理體制和監督辦法是他一個人想出來的,簡直難以置信。
李恪看著一步步被自己勾起心思的李二,內心狂喜不已
不知不覺間,已到了用午膳的時間,李二和李恪倆人都沒有察覺到時間的流逝,直到肚子在那舉起抗議的旗幟,方才發現。
草草的用完午膳,李恪又急忙的對李二說出了自己的第二個觀點。
「父皇想要用人唯才,可是才從何而來,天下書籍五姓七望盡皆掌握,老百姓一無書籍可看,二更是沒錢可看。所以才會造成流水的江山,千年的世家的局面。」
「就算是五姓七望被父皇徹底剷除了,不能解決書籍壟斷的問題和百姓的饑飽問題,假以時日,必將出現新的五姓七望。」
「父皇想要唯才是用,民間也是只有屈指可數的人才,還是要受到世家的掣肘,針對這一情況,兒臣準備興辦官學。」
李世民滿意的看著眼前的兒子,在李二眼中,李恪不在是一個黃毛小子。
而是可以和房玄齡、杜如晦等相提並論的治世能臣了!看問題眼光毒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現兒臣已有了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書籍不再是問題,擺脫世家的掣肘盡在眼前。」
李恪看見李二沒有打斷自己,繼續說道:「有了書籍,就在每個縣都設立學堂,暫時先做五年的教育任務,分別有,國學,禮儀,大唐律法,兵法,武術,算術,等,待以後國力更加強盛后,在增多九年以後更高等的教育任務,在學堂學滿年限的學子參加畢業考試,通過考試去發現他們適合從事什麼行業的工作。」
「先從最基層做起,有突出成績者受到提拔,按政績大小依次往上提拔。」
「綜上所述這幾點,都需要民富作為根本,若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怎麼能夠安心學習,關心國家大事。」
李二一臉贊同的看著李恪說道:「對啊!這才是重中之重,百姓若是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考慮其它,皇兒如何解決如此問題。」
李恪有條不紊的說道:「控制土地,現在大唐初立,還沒有出現土地兼并的情形,對改革的阻力也會變小,兒臣有益州大都督之職,正好能夠對益州實施軍控管制,把土地收歸我大唐所有。」
李二動容的說道:「軍隊管制,土地收歸國有,這會使我大唐出現動luan啊!」
李恪緊跟著說道:「父皇,這兒臣就的向父皇借一把尚方寶劍了,一切改革都註定會血流成河,只要後方還有父皇坐鎮,一切反動派就都是紙老虎,何況這改革之事只在我益州實施,其它地方都不做改變,如此,就算我益州動luan了,皇兒壓不住了,父皇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平息動luan,畢竟不是父皇大人您親自主張的改革,所有的矛頭都是指向我的。」
聽到這,李二擔憂的看著李恪,這稚嫩的肩膀能扛起這樣的重擔,處在風口浪尖的李恪能抵住這滿朝文武的口筆誅伐。
說道:「皇兒,我怕改革剛剛開始,朝中眾臣就會群起反抗,皇兒改革也只能是無疾而終,半途而廢啊!」
李恪看到擔憂的老李說道:「父皇,只要您不亂,信任兒臣,兒臣就能把改革實施到底,不出三年,我大唐就會看到改革的成效,到那時,父皇也就有了借口去平復悠悠眾口了。」
李二迷茫的說道:「父皇不亂,何解?」
李恪回道:「父皇可以睜隻眼閉隻眼,大懲小戒,例如罰俸,禁足等,只要不把兒臣下詔獄或召回長安,兒臣就能全力以赴的將改革實施到底。」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李恪沒有敢說出口。
至於要改革就得先改革軍隊,更是怕李二起了猜忌之心,得不償失。
至於後面的貞觀律法和整頓吏治,李恪也沒有再細說,自己目的已經達到,再說就匪夷所思了,別最後整的畫蛇添足了。
聽完李恪的話語后,李二心中意動,這改革確實比自己更加的徹底。
萬一成功,對大唐的利益不只是現在,更是在長遠的將來。
而失敗也如兒子所說,在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思考了片刻,李二又想起自己當時向李淵說,給自己數年時間,自己一定擒獲俘虜頡利可汗,獻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