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組建明朝蒙聯軍
「聽說你們大軍都征戰到印度了,也就是你們蒙古人建立的莫卧爾王朝,其軍隊的戰力怎麼樣?」朱由校笑眯眯的隨口問道。
多羅特苦笑道:「皇上有所不知這莫卧爾正在征戰南部領土,軍隊戰力十分強悍,我汗也只敢在邊緣地帶抓捕些俘虜,而且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土著人口十分龐大。」
這些不用你說朕也知道,朕是讓你們去抓捕奴隸而不是從莫卧爾手中購買戰俘再賣給大明。
雖然這樣一來也間接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你們不去打仗怎麼能減少人口?不把西北攪得天翻地覆,朕以後出兵中亞的阻力可會增加不少。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你們今年一共向大明出售了十一萬俘虜,而朕從日本確一次性得到了二十倍的數量,大明需求很大而你們這樣太慢了,還不如朕再次對外用兵一次,這樣即能發財也能解決大明所需勞力問題。」
多羅特等蒙古使者臉色脹成豬肝色,皇上你怎麼能把蒙古和大明相提並論呢?
打建奴皇上你大賺特賺,攻打日本更是讓我等垂涎三尺,蒙古要是有這實力早就再次佔據中原了,哪能淪落到靠賣羊毛和奴隸的悲慘生活。
多羅特苦笑道:「皇上有所不知,蒙古兵力有限,支撐大規模持續作戰,每年能抓捕幾萬俘虜已經是極限了。」
外蒙使者卡拉特附和道:「如果不是皇上收購羊毛,我等才能勉強不會餓肚子。」
朕管你餓不餓肚子,你們只要按朕給你們劃定的路去走,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
「四位有所不知,朕幾月前從泰西諸國那訂購了二十噸的精細羊毛,實在是無論羊毛產量還是奴隸數量,蒙古都遠遠還無法滿足大明需求。」
「你們要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找借口推諉此事。」
「對此朕打算從寧夏府修建一條通往貝加爾湖的水泥道路出來,從嘉峪關修建一條通往巴爾噶什湖的水泥路出來,從張家口修建一條通往貝加爾湖的水泥路出來,同時在道路旁建立交易市場,方便大明和蒙古貿易往來,對此你們有何意見?」
四位蒙古使者對此沉默不語,不說大明皇帝打的什麼主意,光建設道路所需花費的銀兩就是個天文數字,不是蒙古可以承擔得起的。
朱由校笑道:「朕這是為方便明蒙交流,方便明蒙貿易才想出的辦法,朕也知道蒙古的難處,所以這三條道路由大明承擔所有花費,而蒙古只需答應大明在蒙古開設礦藏就可以了。」
多羅特出聲道:「等道路建設好,大明不會出兵蒙古把。」
朱由校撇了撇嘴,不屑的說道:「蒙古有錢嗎?」
「沒有。」
「蒙古適合耕地嗎?」
「不適合!」
「氣候很舒適嗎?」
「苦寒之地!」
朱由校抬了抬眼皮義正言辭的說道:「這不就結了,咱們互取所需,大明需要蒙古的牛羊等物資,蒙古需要大明的糧食、鹽鐵等物資,朕這也是為了明蒙雙方能和平共處,友好貿易往來在努力,原本朕還打算在蒙古建立羊奶、牛奶加工廠,既然你們不願意就當朕沒說,一切還是遵照原來的協議辦事。」
如果大明只是想在蒙古開礦和開辦羊牛奶加工廠,這事也是美事一樁,就怕大明皇帝野心勃勃的想佔領蒙古。
按大明皇帝所說的,大明完全沒有佔領蒙古的理由,漢人種田還行,想在草原生存下去靠種地可不行,還得忍受漫長的冬季。
多羅特想了許久出聲道:「皇上有意增加明蒙貿易往來,多羅特代表我汗答應此事。」
卡拉特和另外兩位外蒙使者也先後同意此事,反正蒙古也沒技術沒精力去挖礦,還不如讓大明進來,蒙古也能從大明身上賺取些許金銀。
朱由校摸了摸鼻尖笑道:「諸位做了一個英明的決定,朕開辦的羊牛奶加工廠需要大量新鮮的羊奶和牛奶,這樣蒙古牧民也能多一份收入。」
多羅特施禮道:「多謝皇上憐憫,這樣牧民也能安然渡過苦寒的冬天。」
大明以開辦加工廠和運輸礦石為由,在蒙古大肆建設道路網路,等大明真正進駐蒙古,你們就是想跑都跑不了。
等以後蒙古百姓離不開大明的時候,就是大明徵服蒙古之時,蒙古只有成為大明的領土才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兩相比較之下,誰強孰弱老百姓心裡清楚。
普通蒙古百姓誰管頭頂是誰?誰能讓他們不用忍飢挨餓就聽誰的,有多少蒙古人願意跟著你們忍飢挨餓?
只是現在蒙古人口還是太多了,還是必須削減掉一部分,以後再控制住蒙古人口數量就可以。
以蒙古的資源條件,火器的全面發展,蒙古再也沒有能力出來反抗了。
朱由校笑道:「朕打算讓大明、、朝鮮、林丹汗和三位部族共同組建一支聯軍用來征戰四方,而大明派出一鎮總兵,以後繳獲大明佔據百分之四十,朝鮮出兵四萬佔據百分之十。」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諸位可遵照兵力的多寡進行分配,一萬兵力得百分之五,兵員必須強悍不得以次充好。」
「大明不會白白佔便宜,蒙古缺少攻堅戰的火炮,大明軍隊會配備齊全,就像大明徵戰日本一樣,諸位覺得如何?」
好事啊,以大明軍隊如今的戰鬥力,出兵兩萬又配備火炮,西域諸國如何能抵擋聯軍鐵騎?
以後大明負責攻堅戰,蒙古勇士負責追擊,天下財富還不是任由我等奪取?
多羅特眼睛一亮施禮道:「皇上聖明,外臣代表我汗贊成此事。」
「外臣也同意!」
「同意!」
朱由校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以中亞各國的軍隊實力,如何抵抗十六萬聯軍?
以後中亞各國還不是任由大明聯軍蹂虐?財富任由大明奪取?
雖然朝鮮軍隊戰力太渣,但是朱由校還是拉上朝鮮一起,因為朝鮮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