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元璞文集 漫談魯西南農村大集
大集,是農村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的一種傳統的交易形式。起源於殷、周之際。在我國南方稱為墟或場,中原以北稱為集。
它以農曆計算,通常五天一集,是一種相對固定的民俗形式。
按照不同地方的生產作息習慣分為:早集,大約從早上四點到中午十二點;正集,大約從早上七八點到下午四五點;夜集,又稱夜貓子集,大約從午夜十二點到早上五六點。
鄉村大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是是農民的主要購物和產品交流的重要渠道。是當地和附近農民的一個必不可缺的重要的周期性群體貿易活動。一般七八或十幾個村子就有一個大集,組成方式大多是約定俗成的自然模式。
在魯西南的農村,立集對地方上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般由村裡出面在適當的機會倡議成集,比如村裡發生了什麼大的事情,在周邊引起了一定正能量的轟動效應。
這時村裡便借這個機會,大肆邀請各地的馬戲團到村裡準備立集的地方進行連續七天的免費演出。
附近的甚至其他鎮上的較大商販也會被邀請前往捧場,不僅不受任何費用,而且還要管吃管喝,俗稱「趕廟會」或「成大集」。
大集一直以來就是附近農民的重要生活娛樂場所,集上的那些說書、打鼓、玩把戲、算卦的都深受村民的歡迎。
尤其是大集上的豆腐鍋、煎包攤和油條攤、羊雜鍋,更是村中老漢們的最愛,至今仍然生意紅火。熱氣騰騰的主食配上簡單實惠的小菜,再加上便宜的散酒,五六塊錢就可以吃的飽飽的。
老漢們酒足飯飽之後,醉眼朦朧步履蹣跚的走到向陽的牆根處,一邊享受著陽關的懶懶味道,一邊雲山霧海的侃著大山。
直到等全身都舒服透了,這才相約而起,暈乎乎的去逛大集,這也成了一道帶著濃濃鄉土氣息和民俗風味的地道大集風景線。
趕大集,在中國北方歷經數千年而不衰。但隨著近些年的小城鎮化建設和物質需求水平的提高,鄉村大集也在不斷的流轉變遷。
尤其是日益普遍的網路購物的衝擊,平日的大集上的生意也日趨冷淡。但趕年集仍是北方過年必不可少的重頭戲。
農村人仍然執著的認為只有趕年集購年貨,這才是真正的為過年做準備。或許因為只要在熙攘喧鬧的年集上,大家才能依稀找到兒時的那些甜蜜的回憶,現在的趕年集也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懷舊方式。
魯西南的大集,一般是由三大類生意人組成。
第一類,是老買賣生意人,就是那些在大集上經營時間較長,經營範圍也比較穩定,並有著自己相對穩定的攤位的生意人。
他們是大集的中堅力量,大集上只要離開了他們也就名存實亡了,很快的就會散掉。在有的地方,因為地方上的各種費用太狠,就會自發的出現老買賣人集體休市的現象,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就會出現這個大集消失的真實情況。
因為這些老買賣人大都是附近的生意大戶,只要他們集體轉場就會很快在另一個地方成立一個新的集市,而且很多的村子也正苦於拉不到老買賣而成不起來集市。
第二類,是專做與時令有關農副產品的生意人。
他們一般都沒有長期固定的攤位,只在一定的季節才到大集上出售自己的農副產品的普通種植戶。主要產品都是自己出產的,由於沒有固定的攤位,一般選擇在大集的邊緣地帶擺攤。
他們的銷售價格一般都比較靈活,畢竟是自己地里產的,只求儘快出售換成現錢就行。當然他們的產品,有時有很多是批發后剩下的相對較次的產品。所以,他們的存在對大集的主體行情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第三類,是專干特殊節日買賣的生意人。
比如春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專賣祭祀用品的,在年集上賣對聯、燈籠等年貨的。他們這些人平時或務農或有正常的工作,只是在特殊的節日來臨前的幾天,頂多十幾天到大集上掙點額外的收入。
這些人一般都屬於喜歡投機專營的靈動人,也就是農村常說的能人。他們沒有固定的攤位,經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且經常為了攤子和別人打鬧爭吵。
總體來說,老買賣生意人相對比較厚重,時令生意人一般比較靈活,而投機的生意人則是比較刁鑽,也最不被大集上的其他生意人喜歡。
現在一般的大集,雖然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統籌安排,但長期的歷史發展磨合下來,大都有著自己的經營模式。
它在整體布局上也都有著自發的區域劃分,現在魯西南的大集上基本分為九大部分。
剛進大集的地方,稱作集頭。
在集頭相對清閑的地段,一般分佈著刮臉剃頭的、修自行車、修表、修鞋、修小家電的手藝人,當然有些地方還有專門給人看車收費的。
早些年專門刮臉剃頭的剃頭挑子很是熱鬧,現在也變成了專門為村裡的老年人服務的了,也就相對冷清了。師傅也一般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到大集上擺攤,尤其說是來掙錢還不如說是來散心。
另外那些從事修理行業的師傅,也大多是些沒有正常生存能力的殘疾人,在大集上靠手藝賺點錢補貼家用。他們身體本來就不方便,也就不放裡面湊。
而且在集頭上也相對比較清靜,自己也好安心的干點活。再說一般的小毛病,趕集的進去時放下,回家的時候就可以拿走了,大家都方便。
一般在集頭還有賣炭的買糧油的,他們一般都開著三輪車,貨物也不卸下來。有需要多的就直接開車給送到家中,少的就自己趕完集捎回去。
另外,在集頭還有一個經典的的生意,就是買老鼠藥的。
老鼠,或許是人類永恆的朋友。尤其在農村,自古以來無論何時何地都是消滅不幹凈的。它們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獨特的生活方式,加上強大的繁殖能力,和人類鬥智斗勇的共同生存著。
大集上賣老鼠藥的姑且不去討論他們鼠藥的質量問題,就是他們的那一段段廣告詞就非常的有趣。
估計幾乎每個到過大集的人都應該不會陌生,比如:老鼠藥,葯老鼠,大的小的都逮住。三年的,五年的,一九五八年以前的。南來的,北往的,扒著火車去過北京上海的
咱這個老鼠藥,中國產藥廠造,百貨大樓買不到。吃了咱的老鼠藥,是先麻嘴,再麻腿,鼻孔眼裡冒血水,大的吃了蹦三蹦,小的吃了就沒命……
老鼠藥,不值錢,一包就買一塊錢。一塊錢不算錢,做不了火車,也乘不了輪船
從集頭往裡一點,一般有一段相對寬敞的地段,那是解決買賣人和來往趕集人吃飯的地方。有豆腐鍋、羊雜湯鍋、豆漿攤、麵條攤,還有煎包、蒸包、燒瓶、油條等等小吃攤位。
他們一般都集中在一起,即聚了人氣,也相互幫襯著生意。在中間一片相對寬敞的地方,擺上十來張地八仙和散落在四周的一些小馬扎。
當然他們都有自家的標記和相應的位置,只是為了形成規模效應才擺在一起的。最忙也最熱鬧的,當然要數豆腐鍋,因為在哪裡客人還可以弄兩碗老酒小酌一下。
一個用劈材火燒得大鐵鍋,裡面先放上大包的全味香料和十幾條肥厚的五花肉,先用大火燒到沸騰。然後開始挨著圈往裡碼放一層層的北方特有的熏豆腐。
在劈材火的文火下,鍋里的湯是一直沸騰的,香氣隨風能飄出很遠。隨著煮好的熏豆腐被夾走,馬上就往裡面放進新的,當然還不是根據情況加入香料和五花肉條。一天從開集到下集,鍋里始終都有現成的香氣誘人滾熱燙嘴的熏豆腐。
在地八仙上有用專門的瓷盆盛放著自己熬制的油潑辣椒醬,還有三兩種炮製好的免費鹹菜,另外大蒜和醋瓶也是必不可少。在主人身邊,還有大桶的勾兌散酒。
一般來說,熏豆腐一塊錢兩三塊,散酒一兩元一茶碗,出味用的五花肉條三塊錢一條。一般客人來了,就要幾塊熏豆腐,用辣椒醬和醋一調,夾一小碟鹹菜,抓上幾瓣蒜。再從臨攤要點包子一類的主食,最後倒上一碗散酒。總共用不了多少錢,就能美滋滋熱乎乎的小酌一下。
直到現在,不僅農村人依然喜愛,就連一些搬到城裡住的人們,還偶爾專門到大集豆腐鍋上享受這種愜意的感覺。
過了簡易的傳統小吃攤,就到了大集的重頭攤位了,能看到街道兩邊排列著一排排的相對整齊的高大攤位。一般是布匹、土雜、成衣、鞋帽、針織百貨等等按秩序排列。
這些大攤子都是經營時間較長,實力也相對雄厚的老買賣生意人。一般現在都開著較大的三輪和四輪汽車,貨物也比較多,攤位不僅固定而且占的地方也都比較大,大都在十幾米以上。
比如布匹攤,一般都用四輪汽車拉載,貨物重量至少一兩噸,光裝卸就要兩三個小時,攤子也都二十多米長。
由於在大集上的客戶,一般都是靠視覺效果產生購買的慾望,所以布老飯要盡量的把時興的樣式和花色都可能的展示出來。
不僅在前面一米左右高度的平攤上擺著各式各樣的成卷的布匹,還要把時下流行的品種和能吸引路人眼球的好看花色掛在背後的兩三米高的架子上。
這些大攤子上的生意人看起來很殷實,但每天真的都很辛苦。天氣好的時候還行,一旦遇到惡劣天氣,由於攤位太大往往猝不及防。不僅在風雨中被弄的狼狽不堪,而且有時候還要損失財物,更有甚者有時還會身體受傷。
說實話,大攤子雖然掙錢較多,但真的很不容,幾乎都是夫妻兩人傷心勞神的全天制工作。十幾年幾十年下來,錢是掙到了,但往往都落不了好身體。
有很多人,還真應驗了那句苦逼的老話「上半輩子用身體掙錢為兒女,下半輩子自己苦笑著看天地」。
在大攤子的兩頭,還散落著一些年輕的小媳婦經營的相對單一的小衣服、飾品和兒童玩具一類的小攤位。
她們大多就是一輛小三輪車,支起一個兩三米的方傘,在裡面掛一些小商品而已。這些小媳婦大多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機動靈活的小本經營,一般趁著熱乎勁幹上一年半載的就草草收兵了。
從高大的大攤子往裡走,有一個從高攤子到矮攤子過渡的小空間。一般在這個地方集中著一些孩子們喜愛的小吃攤,現在大多是一些油炸的速食。
比如炸雞柳、肉夾餅、炸雞叉骨的小吃車,有時也有一些用木炭現場烤制的雞腿雞翅,當然什麼冰糖葫蘆等等一些傳統的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已經慢慢意識到了這種露天小吃的衛生安全問題,但依舊擋不住孩子們的喜愛。現在大集上,在學生放學的那個時間段,最忙的就是這些香氣遠飄的小吃攤,往往都會出現一大堆人小圍著小吃車等候的情形。
這種專門針對孩子們的小吃攤,是最近這些年才慢慢紅火起來的小本高利潤的生意。可能是這幾年很多的年輕人都選擇了外出打工,村中大多都是些留守老人和兒童,這種速食的油炸食品才會如此迅速的發展了起來。
隨著大集上整體生意的蕭條,現在很多老買賣人都在感覺,自己還不如他們這些新興起來的小吃攤賺錢。
從孩子們喜愛的小吃攤過去,就到了大集的中心位置。人們平日的吃喝採買大都集中在這一塊。
什麼賣生肉、熟肉、白條雞、燒雞的,賣鮮魚鮮蝦、干吧魚子的,賣豆芽、豆腐、青菜、大料的,賣水果、點心、瓜子、茶葉、散酒的,等等等等都集中在這一帶。
這個位置也大都是些老買賣生意人,一般的新手和那些賣時令農副產品的買賣人是不可能輕易擠進去的。
在這些買賣中也都有著一些不成文的隱形規則,這是大家必須默默准守的。誰觸犯了這些規則那都是要收到一定懲罰的,雖然有時懲罰是表面看不出來的。
雖然現在各地的超市高速的崛起,而且經營範圍也越來越包羅萬象。但由於種種的原因,大多數農村留守人群,還是習慣性的喜歡到大集上購買這些日常的吃喝用品。
畢竟,在大集上還能任意的挑挑揀揀討價還價,這相對超市是要方便的多。在大集上,整體來說這個路段是最繁華和擁擠的。當然在這個地方也是那些小偷比較喜歡出沒的,因為在擁擠的時候他們一般比較方便得手。
除了大集的繁華路段,順著稀稀拉拉的時令生意人的邊緣攤位,就到了大集的尾巴。這裡主要是一些從事家禽和蛋類交易的攤位,俗稱「雞市」。
這裡大多是一些農村老太太們自己散養的笨雞和一些不捨得吃的笨雞蛋,偶爾也會有一些村中閑人非法捕獲的鴿子、斑鳩、山雞、野兔這些野味前來湊湊熱鬧。
說起笨雞蛋,現在的一些農村老太太也是「狡猾狡猾的」。她們有時會用一些個頭較小的普通雞蛋來冒充笨雞蛋,這種現象也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無形之中大大的損害了農村老人樸實敦厚的形象。
離開大集的中心主街,一般規模較大的集市在旁邊不遠處還設有專門從事豬羊交易的地方,俗稱「豬市」。
在這裡不僅簡單的從事活體豬羊的買賣,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現場給豬羊配種。
早些年,附近的村民到日子就把自己家的母豬母羊牽到這裡。看到相中的種豬種羊,就直接拉到旁邊進行配種。一般是先付錢,也有懷崽以後再付錢的。如果一次配不上的,那就要免費再配一次。
隨著現在規模化養殖,豬市也就慢慢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慢慢的也就逐漸消失了,但在一些偏遠的山村還有存在的。
只是因為有傷風化,在大集上直接進行配種的現象是不存在了。如果真有需要,也是聯繫后把種豬種羊送到家裡進行配種。
在豬市的旁邊一般還有從事牛、馬、騾、驢等等大牲口進行交易的地方,俗稱「牛市」。
由於現在大牲口在農村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一般在農村也用不到了,所以現在的牛市也慢慢消失了。
但在魯西南的山區還有零星的存在,因為在那些地方山地丘陵眾多。有的在山嶺之上山谷之中,現代化的機械仍然無法使用。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還是需要這些騾馬牛驢進行大牲口進行幫忙耕種。
說起「牛市」,就不得不談一下原來在牛市上活躍著的那些「牛經濟」了。「牛經濟」,就是在牛市上專門替人介紹進行大牲口買賣,並從中賺取利潤的專職人群。
由於在牛市上買賣雙方大都互不認識,雙方也不方便直接談價,再說很多人都性口也不是很懂行。而且大牲口的交易在原來也屬於較大金額的現金買賣,大家彼此也都存在著一定的提防心理。
另外這些牛經濟一般都是附近的「能人」,不僅能說會道八面玲瓏人緣極佳,而且對大牲口也比較懂行,他們一眼就能看出牲口的優缺點,並迅速的估出它的大體價格。
這些人朋友多路子廣,口碑也都比較好,辦事也相對的靠譜。通過他們,買賣雙方都不至於吃大虧上大當。
於是大家在大牲口的交易的時候,都喜歡找他們在中間說事,讓他們在中間操作,最後通過他們完成交易。當然這要支付一定的傭金,一般都由賣方來出,就如同現在的中介一樣。
「牛經濟」一般都有他們約定俗成的行話和論價交流時的特殊方式,俗稱「袖語」。
「袖語」就是在議定價格的時候,把手伸進對方的袖子里,或者拿毛巾什麼的遮擋住,用手指比劃來進行討價還價,甚至還能表達其他的意思。
因為買方看到了牲口的優點也不想讓別人知道,看出了牲口的毛病也不能當賣方的面說出來,所以選擇藉助「袖語」這種奇特的方式,來達到彼此的交流。
「袖語」也叫了「拉拉手」或者「袖裡乾坤」,當然也有著什麼「捏七」、「別八」、「勾子九」等等的袖中隱語。
原來這種行為是為了保護交易雙方的交易金額不被別的有心人聽到,以免錢財外露,引來危險。但慢慢的演變成了「牛經濟」介意欺瞞買賣雙方,從中騙取差價的不良手段。
當然,這只是極少數的存在,因為畢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這個人的聲譽壞了,慢慢也就沒人用他了。
有的地方除了大集主街和三市以外,還在外圍有專供各路傳統江湖藝人表演做買賣的的地方。一般在大集稍遠處,相對比較清凈的地方,通常是在山邊、河邊或者小樹林中。
裡面有什麼說書唱戲的、打把式賣藝的,什麼相面算卦、觀香望土的,什麼殘局賭輸贏、字謎送現金的,什麼套圈打氣球、飛針玩羅盤的,什麼花鳥魚蟲、淘換古董的
記得,在我童年的時候大集上的這些江湖藝人還很多,也著實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隨著現在生活的快速發展,那些真正的江湖藝人也慢慢退出了大集這樣的低端場所,剩下的也都是一些沒有什麼藝術含量的套圈、砸金蛋等等這些小生意人啦。
大集上的老生意人或多或少都帶一些江湖習氣,這裡說的江湖習氣不是普通意思上的流氓匪氣,而是生意人在集市上的自我保護的江湖歸屬感。
由於在大集上每天都必須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得已慢慢養成的一種特殊環境下的處事風格。
其實這種在社會最底層討生活的生意人,不僅要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還要有謙和忍讓的韌性和堅持自我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
要學著既要圓滑的融入這個大環境中,又要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還要仗義疏財廣發的結交各種各樣的社會朋友。
這樣才能真正的在地方勢力擠壓和市場內部激烈競爭中,一步步的堅持下來,最後在大集上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生意人帶一些江湖義氣,你的生意往往就會比別人有一定的優勢。
由於你出色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口碑信譽,在進貨的時候你不僅可以優先拿到性價比較高的貨物。
而且就連偶爾的賒欠對方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甚至有時候你賣完了這個季節的貨物再一起付款也沒有關係。這就解決了囤貨佔壓資金的問題,能讓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由於你的誠實可信真心待人,平日里豪爽大方不拘小節,在銷售貨物的時候就能攏住大批的客戶群體。
大家一旦產生購買慾望的時候,就會優先的想到你,而且購買時也不會挑三揀四胡攪蠻纏。這樣大家不僅快樂的達成了交易,而且慢慢還會成為要好的朋友,生意自然也就好了起來。
當然在大集上生意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堅持,比如有人意圖強硬的侵佔自己長期經營的攤位,那就必須像江湖人一樣捍衛自己的地盤一樣堅決反擊。
因為這裡不僅是自己熟悉方便的優勢位置,而且這裡還凝聚著自己長期培養出來的人脈關係。一旦失去,不僅是人格上的受辱,更是生意上的巨大損失。
所以在大集上做生意,一邊要面帶微笑謹小慎微、彬彬有禮為人友善,同時在氣勢上還要隱隱露有霸氣。不僅讓同行對你敬畏,讓街面上的混混對你遠離,就連那些小賊都不敢在你攤子附近下手。
老生意人往往都喜歡在集市上喝點酒,因為可以接著酒勁不經意的流露出一些平日里不方便表現的霸氣和硬度。對那些懷有不軌之心的人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讓別人對你望而生畏。
就算有時候真的不可避免的和人爭吵了起來,也可以接著酒勁故意耍耍酒瘋,事後有人說合時也正好借醉酒做個台階下。這也是老生意人必須學會的圓滑和世故。
大千世界無奇不用,紛紛集市也是魚龍混雜。
在大集上你可以窺世事人情,感冷暖厚薄;可以閱世間百態,品百味人生。
大集上的芸芸眾生,有哭的,有笑的,有癲的,有鬧得。有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有隨波浮沉人云亦云的,有自我修持大隱於市的,有上躥下跳插科打諢的,也有好大喜功人財兩空的,也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