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朕的確是仁德的
華炎帝御駕親征這件事情,對於柴桑京城和羅不凡最初攻下的那幾個中央城池來講,是一個備受矚目的大事件,滿朝文武和各城池守將、文官都不停地打探著來自北域的消息。
當聽說褚武雄率領先鋒軍五萬,以極少數的折損攻下北域大門崇北城,俘虜了數萬士兵的時候,整個中央區域,都陷入了無盡的自豪和歡喜之中。
這天下本就是羅不凡一手打出來的,想當初杜雲之、柳騰隆和胡騰的奇異大軍,每個勢力,都是有著二三十萬人的兵馬隊伍,更是有不少神乎其神的手段,都被他一一破解,如今北域不過普通罷了,褚武雄前鋒軍這麼快取勝,並不讓人感到奇怪。
「皇上御駕親征,要不了多久,北域也將被收復,全國一統,指日可待!」
以柴桑城為主城依託的中央區域,生活越來越富足,普通百姓們都紛紛組織起來,擺上宴席,為遠在北域的華炎帝慶祝,為這大唐朝慶祝!
首戰勝利的消息,對於北征整個戰局來講,也只是開門大吉大利,而對整個北域的攻取,貢獻並不大。
北域土地遼闊,除了少數知名的山嶽之外,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北域人比西域人更擅長御馬,在這片土地上,讓北軍看起來更加驍勇善戰。展望北征大局,這場戰爭的難度,比起西征和東征加起來都要難的多。
畢竟,僅僅是地域面積極大這一點,就註定了唐軍在攻打下一座座城池之後,需要留下大量的兵馬守城。守城與攻城同樣重要,有句話說的好,攻而不守,等於不攻!故此,在攻守兩方面都需要下功夫的情況下,北征的難度一下子就上來了。
昏暗軍殿里,羅不凡靜靜地坐在最上方的寶座上面,在他的面前,擺放著一本兵書。
是他長期作戰以來的感悟,其中有很多內容來自他前世所了解過的《孫子兵法》,那些內容,只是因為記憶被他零星地記錄下來,很多並沒有投入使用。
「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也!」
不戰鬥就讓敵軍主動臣服,是孫子一生最至高無上的戰法追求,有人說孫子曾經用此法大面積取勝,這是兵書之中最為寶貴的財富。也有人說,這只是孫子的一種理想,實際上,他並沒有做到過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只是一種理想追求罷了。
孫子這個人,羅不凡並不太了解,因此,他是否曾經因「不戰而屈人之兵」取勝,他也不得而知。
不過,羅不凡所清楚的是,這個理想的實現,太難!
不戰鬥就取勝,憑什麼?
哪怕是孫子就站在羅不凡的面前,他也會問上一句:「憑什麼?」
孫子肯定會說出一大堆兵書中的理論或者案例來應對羅不凡的質疑,但那究竟是真是假,誰又能看得明白?理論,不過是吹牛所依靠的工具,而案例,可能是為了吹噓這個工具有多強大而編造出來的。
所以,孫子可能會有點不太能站住腳。
可是,孫子的這句話卻不會有太大問題,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想,並非不能實現。
「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由,莫過於這幾條。」羅不凡自言自語,幫助自己理清思路,「第一,雙方兵力太過於懸殊,假如我方有一萬個士兵,對方只有一個,那不用戰鬥,對方只能舉手投降。可是,這對於如今的唐朝和北域來講,顯然不適用,雙方在兵力方面,並沒有鴻溝般的差距,更何況,北域兵馬的戰鬥能力也不弱!」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第二種情況,敵方統治暴虐,苛政猛於虎,讓百姓不得安生,在暴政的鐵蹄之下,民心背離,會自動脫離敵方,若我軍此時討伐,必然能不戰而勝!」
「第三種情況,大概是比拼敵對雙方誰更有仁德,仁者無敵,天下百姓多崇敬仁者,如果能令百姓紛紛歸附,那才是真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一種情況,涉及到彼此雙方。第二種情況是北域內部自己出問題,而現實是,這兩種情況,都不存在!
羅不凡思索了片刻,嘴角微微一笑:「第三種情況並非不能存在。如果北域王不夠仁德,那很好,朕不需要很努力,就能令北域的天下民心傾向這裡。若北域王仁德,那朕就做的比他更加仁德,如此一來,對於北域的戰事,必然會很有利。」
羅不凡征戰這麼多年,深知,戰鬥並不僅僅靠的是軍事實力,也不一定是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征戰的事情,可以玩的更高級一些。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何不在民心方面多下下功夫?
尤其是在北域,這一點應該很容易能奏效,因為,北域民風彪悍又淳樸,北域人的性格直爽,一旦得到了他們的信任和擁護,那便是會紛紛倒戈。這一點,從他們誓死效忠北域王就能看出來,北域多剛直漢子,這就猶如三國之中,河北多義士一般。
羅不凡決定利用好這一點,將自己的名聲打出去,很多時候比拼死拼活的戰鬥更有用。
「那就先用一些拙劣的手法,宣傳宣傳自己吧!」
不管是站在前世還是現在,羅不凡都知道,名聲太重要了。
於是,羅不凡下令:「優待崇北城被俘虜的士兵,不管是軍餉還是飯食,都對他們一視同仁,他們主動投降有功,故此,投降者皆有嘉獎,每人分糧食一斛,酒水一壇。投降士兵,放假十日,可回家探望自己的家人,根據時日返回即可!」
這消息一傳出去,整個軍營都快炸了:「皇上為何要這麼做,對崇北城的俘虜兵那麼好乾嘛?」
「還放他們回家探親,他們若是一去不返,那該怎麼辦?」
於是,褚武雄和李典以及其他諸多副將,都開始給羅不凡諫言,阻止此事。
羅不凡擺擺手:「朕以仁德治軍,放他們回去,還怕他們不回來嗎?你們派人私下宣傳,就說朕是個仁德的人,天下當歸附!當然,你們也看到了,朕沒有說謊,朕的確是仁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