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漠沉沙
【第1節】~返京~
皇帝的這種安排,早在衛侯的意料之中了,行文一到、立刻就收拾上路。
弟兄倆一直送父親來到城外。
李淮下了馬,望了望兩個年輕氣盛的兒子,諄諄叮嚀說:「胡人歷來兇悍多炸,非不得已不得與戰,戰則只求不敗、不可貪功!」
李晟點頭稱是,李雷則不以為然的呵呵一笑。
李淮瞅了瞅他,暗暗搖了搖頭,然後棄馬登車、攜帶愛妾琳娘起行。一路上車載舟渡,走了半月方才返回京城府中!
夫人獨孤急忙帶領小兒子李薊出迎到堂外。李薊怯生生的侍立在母親身旁,眼巴巴的望著這位從未謀面的父侯、和一路風塵僕僕猶不失雍容的小姨娘。
獨孤這時候忽然看見闊別十年的丈夫,依舊精神矍鑠、耀武英風的出現在面前,不由喜極而泣!
琳娘趕忙上前拜見!
獨孤望著這個千嬌百媚、但舉止嫻雅的美人兒,深感她對夫君的照料。本來滿滿的一肚子麻辣酸燙、居然一下子煙消雲散了!急忙拉住她的手,道了聲辛苦,回身命李薊拜見姨娘!
還沒等李薊行禮,琳娘先一下子捧起他的小臉兒,笑著說:「真不敢相信這就是月郎!……我們走的時候你還在奶娘的懷抱中呢,現在已經這麼高了!」說著,居然眼圈兒一紅!順勢從袖中取出一隻玉玲瓏、為李薊拴在腰裡!
不知為什麼,李薊對這位漂亮姨娘也是天然的親近,露出牙洞向她啟齒一笑!
一家人,隨後歡歡喜喜的進到了府中。
【第2節】~魔球~
再說李雷和李晟。
衛侯剛走沒一個月,建功心切的李雷就變了掛!不等蘇彥超來催促、就已下令整軍備戰,擇日揮師西進!
李晟雖然受過父親的當面訓誡,知道這樣做必然擾亂大局!但現在的西涼主將可是李雷啊,這個人是不受勸的,弄得不好兄弟還要反目!——只好由他折騰去吧!
於是借口為李雷籌措糧草,自己帶著一部分西涼軍、在後面押著糧草和輜重慢吞吞的迤邐而行。
李雷邀功心切,這次也是拼了!兵鋒所指,關外的幾個原本被李淮欺負怕了的小國望風而降;李雷為顯示自己的威風,卻一律不準,把幾個小國的可汗全殺了!
這件事立刻震動了整個西域!
破亡的諸國遺民驚懼之下、紛紛聚集到永昌,公推菊利可汗為所有西域的大汗,組成聯軍抗擊李雷。菊利被李雷的殘酷激怒,立即調動傾國之兵、在雁門關擺開了與魏軍決鬥的架勢!
魏軍雖然這些年也沒怎麼打仗,但是在李淮的帶領下訓練有素,戰鬥起來異常生猛!沒三天的功夫,西域聯軍就被殺的瓦解冰消了!
菊利只好帶著殘兵敗將,退進了王城。
這時候,得知李雷旗開得勝的蘇彥超,恐怕他孤軍冒進,立刻率部匯合了李晟、催趲糧草隨後接應!
形式對永昌國危如累卵!
這時候林夢萍也來到了王宮裡,勸說可汗棄城、西入沙漠暫避鋒芒。
菊利不肯!
他已經糾集死士,做好了玉碎的打算。只是催促盛茵,帶著如胭馬上逃亡波斯。
盛茵這會兒反倒冷靜下來,一面極力安撫丈夫,一面取出了自己從波斯帶來的「魔球」,——一個紫色的水晶球,然後把手捂在上面,默默的念了幾句咒語!
忽然之間,水晶球華光四溢,裡面出現了許多的「星星」!
然後盛茵就像喃喃自語一樣的說道:「王的星是亮的,鬼王的星也是亮的;天上星星多的像沙子,星星下的靈魂註定要墜落在沙子里……」
大家都不知道她說的是什麼,只看到她忽然一陣欣喜,但也只是一閃而過!
夢萍望著她神神叨叨的樣子,疑惑的問道:「你看到了什麼?」
盛茵這時候顯得非常疲憊,將「魔球」慢慢的收起來,嘆了口氣說:「我看到了,有無數的魏軍將折戟大漠。我們大汗的星光,從此照亮了整個天山!」
菊利大喜過望!一把拉住可敦的手,激動的說:「是不是我們的光明之神來臨,他在為我們驅趕黑暗魔王壓在上空的陰霾!」
盛茵不置可否的輕笑了一下,鄭重的對他說道:「大汗,神的啟示在大漠里,聽國師妹子的吧,即刻棄城!」
菊利躊躇了一下!
手下大將安噠禮立刻提醒他說:「大汗!現在是夏秋之交,大漠中水源充足、綠草肥美,我們把牛羊、百姓全部遷入裡面,這裡只留下一片空巢;然後將大軍分成兩路,多帶強弓硬弩埋伏在沙丘里!——魏人遠征,來到這裡一無所獲必不甘心,肯定會輕騎追入大漠!等他們過去大半之後,兩軍齊起,用箭亂射;大汗再率軍回過身來三面夾擊,魏軍必然全軍覆沒!」
菊利大喜,忙吩咐他就按這條計策去準備!
夢萍忽然攔住他說:「且慢!——大汗,魏國地方千里,可不止這點兵將啊!只要能解除兵患、適可而止最好,倘若大開殺戒,必將引來魏國大規模的報復,何時是個頭呢?」
盛茵也勸道:「國師說得對!——永昌雖然近憂可解,遠禍難避。我勸大汗真的要適可而止,免得大禍來時,有屠城之危呀!」
菊利一擺手說:「婦人之見!自古殺敵不狠、才遺禍無窮。若留一念之仁,必長敵人藐視之心!」
說完一揮手、大踏步到外面親自布置去了!
盛茵與夢萍面面相覷,不約而同的嘆息了一聲!
【第3節】~折戟~
兩日之後,菊利可汗果然用誘敵深入之計,在荒漠中包圍了李雷的孤軍。如簧的亂箭之下、三萬魏軍死傷大半;李雷最後在蘇彥超和李晟的救援下、才只帶幾千人突出了重圍!
永昌軍和恨之入骨的各國聯軍乘勢掩殺,連蘇彥超的軍隊也被衝擊、倉促的退入關內,連河西大營也丟了!
蘇李眾將羞愧無地,一面收集敗兵固守黃河東岸、一面急忙上書向皇帝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