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十一月
「光一個南市,規模還是太小了。南市靠近洛陽,再擴大也是有個限度的,下官想著,可不可以在周邊的縣城再找一個地理位置還不錯的地方,修建一個新的市場,用來分擔南市的壓力。」
陰白說到這裡,從懷裡摸出來一張地圖,上面只有一些簡單的線條,繼續道:「這是下官自己畫的地圖,並不怎麼精準,但是大概的方位是對的。」
說著,陰白將地圖鋪在桌面上,指著地圖中心說道:「這裡就是洛陽縣,用圓圈圈起來的位置就南市。下官想了一下,如果以南市為中心,往周邊擴展出以南市為中心的商業圈,這幾個地方是最合適的。」
陰白在地圖上點了幾下,董明看了過去,點了點頭:「那你覺得哪裡更合適呢?」
「這裡!」
陰白在地圖上用筆圈了一下。
「虎牢關?」這倒是讓董明很是意外了:「為什麼要選在虎牢關呢?」
陰白笑了笑:「虎牢關地處要道,南來北往的客商出入司隸虎牢關幾乎是必經之路,如果在這裡設立新的商業區,就可以減少他們在路程上話費,想來會吸引很多商人過來的。」
董明也就是隨口問問,只要陰白不扯淡,他就不會說什麼的。在虎牢關建一個新的市場,是可行的。
事實上,以洛陽南市為中心,在函谷關和虎牢關做兩個小型的貿易區是非常合適的。隨著漕運的開發和水泥路的修建,從東至西,虎牢關、洛陽南市、函谷關三點一線,將會形成一個經濟帶,成為大漢朝未來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商業中心。
甚至可以這麼說,這條微型的經濟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將會成為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商業中心。
這原本也是董明的計劃,只不過眼下做起來還是有些力有不逮。
一來人手不太夠,尤其是懂經濟學的人手,太少了;二一個則是南市的問題,南市發展到現在,其實還處於自由放任的狀態。董明是打算在南市完成市場與計劃并行的經濟模式之後,再開始打造這一條經濟帶;第三點則是交通的問題,漕運還好說,眼下的就足夠用,關鍵是陸路。想要修通這麼一條水泥路,少說得三四年。
「想法不錯,不過先做前兩個吧。」董明笑著對陰白說道。
陰白雖然不明白為什麼只讓他做前兩個,但是他作為一個新人,自然不敢直接反駁董明。稍微沉吟了一下,他還是問道:「伯照先生,虎牢關那邊有什麼問題嗎?」
「你別多想,只是還沒到時候罷了。」董明對他擺了擺手。
「下官知道了。」
陰白顯得很是恭順,又跟董明聊了一些細節之後,便告退了。他走之後,董明回到班房裡,招招手,將張松喚了過來。
「先生?」張松笑著走過來,帶著疑惑問道:「有啥子事?」
董明對張松點點頭,道:「子喬啊,了解陰白嗎?」
之所以問張松,是因為張松過目不忘,每個在尚書台行走的人,他都能記住,並且還能記住他們的詳細資料。
張松聞言點點頭,道:「大人想知道哪一方面的?」
「嗯?」這一下把董明給問懵了:「什麼哪一方面的?就他這個人啊。」
「這樣啊.....」張松好像有些失望?
「陰白,還不錯啊。」張松一臉輕鬆的說道:「有些獨來獨往,不過在政務上倒是沒拖過後腿,能力還挺不錯的。真要說的話....他好像挺喜歡讀書的,用博覽群書來形容毫不為過。哪怕是舉了孝廉,做了官,也仍然手不釋卷。」
「說這些幹嘛?」董明皺皺眉頭:「班房裡的人,誰不愛看書?」
「....關鍵吧,他看的都是新學的書籍」張松小聲說道:「這位是康成公的學生,每日里鑽研新學,是不是挺奇怪的?」
「我說呢.....」董明想到剛才跟陰白交談的時候,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的濃濃的新學門人的風範。
「還有什麼其他的嗎?」董明又問道。
張松撓撓頭:「剩下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了,大人也要聽?」
「什麼小事情?」董明看著張松的模樣,覺得他有些奇怪。
張松上前一步,幾乎趴在了董明的矮几上,用極為細小的聲音說道:「下官聽說,陰白到現在沒有娶妻,可能是好男風!」
「什麼亂七八糟的!」董明有些無奈了:「你少打聽這些沒用的東西。」
張松訕笑了一下:「就是好奇,好奇。」
「行了,你去吧。」
董明擺擺手,讓張松去忙活。他坐在那裡想了一下,笑了笑:「陰白,挺有趣的。不過...讓這麼一個人來接手商業司...陛下,我是該你說心裡有數呢,還是該說你不適合當個皇帝呢?」
劉辯又幹了一件很符合他行事風格的事情:想做把事情做絕,但是總愛留一線。想要在尚書台搶班奪權,結果呢?先給了變法一派一個郡守,然後又派了一個親新學的人接手商業司。
董明都不明白了,這是要奪權呢,還是要搭把手呢?
「還是年輕啊!」
吐槽了一句,董明繼續處理政務。
......
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發生,董明每天就在尚書台窩著。有朝會就參加一下朝會。自從巫蠱之事結束之後,朝廷里更沒有什麼風波。大家也沒有心情搞事情,願意做事的就努力做事,不願意做事的,就磨洋工。
大家和和氣氣的來到了十一月底。
月末的時候,洛長水泥路修成了。受到技術的局限,很多地方只能繞道而行,整個洛長水泥路,要比預計的長上不少。
洛長水泥路總長七百九十多里,說起來自然是八百里了。筆直的水泥路,可以容納四馬并行。四馬并行並不是說,四匹馬的寬度,而是四匹馬帶著馬上騎士奔跑起來的寬度。
大概八米寬的樣子,分為兩條道,中間留了巴掌大的空隙,填充了碎石子用來區分兩條道。當然空隙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防止夏天的時候,路面受熱膨脹開裂。
具體有多少作用,真的很難說,眼下技術、材料等等都不過關,這條水泥路能撐幾年還真不好說。但是就算這水泥路開裂了,也沒啥。總比漫天黃沙的泥土路要好太多了。
十一月三十日,清晨。
為了慶祝大漢朝第一條水泥路投入使用,洛長水泥路,洛陽這邊的起點,南市的入口處堆滿了人。
劉辯帶著張全、呂強,還有全套天子車架在路口等著。董明等官員,也都騎著高頭大馬,陪在車架左右。道路兩旁全都是圍觀的百姓、商人。
從入口處開始,每隔一步的距離,就有兩個全副武裝的禁軍士兵,守在道路兩邊。一直蔓延到遠處,直到看不見的地方。
劉辯的車架緩緩移動著,百官也騎著馬緩緩往前走,圍觀的百姓也跟著往前走。在場的這些人,除了變法一系的官員之外,沒人能明白,這樣一條路意味著什麼。
只是所有人都覺得新鮮,都想上水泥路上走走看看。還有人蹲下來用手摸了摸水泥路,研究這玩意到底是什麼材質的。
劉辯的車架沒有走太遠,大概走了兩公里,就折返了。
本來就是走個形式,表示一下朝廷對水泥路的重視。包括很多大臣,來的時候都想好了,只是為了給劉辯、給董明一個面子。
可是走了兩公里之後,有些腦子活泛一些的官員就咂摸出味道來了。
平整、沒有坑坑窪窪的地方;哪怕是下雨了也不會出現水坑、更不會有爛泥;騎馬也好,坐馬車也好,顛簸感都少了很多。尤其是坐馬車的時候,感覺最為直觀,雖然還是會顛簸,但是已經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了。
最重要的一點,牲畜在拉車的時候很是省力。
「這條路....」百官之中,陰白低聲對陰循說道:「叔父,這條路最大的作用是兩個方面。」
「嗯?不就是更舒坦一些嗎?灰塵少了很多,下雨天也不用擔心道路難行了。」陰循直接將自己的感覺說了出來:「還別說,這麼一想這路還真不錯。」
「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處,真正的好處還在別的地方呢。」陰白對陰循到:「叔父,您看看衛將軍他們那些人,是不是都挺高興的?」
「是啊。他們高興什麼?」
「高興這條路啊.....」陰白覺得很無奈:「在這條路上,牛馬少說可以多拉一成的東西,速度還不會變慢。軍隊行軍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大雨等惡劣天氣會嚴重影響到行軍速度了。您也知道,打仗的時候什麼最重要。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又有說兵貴神速的。」陰白一臉感慨的說道:「這水泥路,就能滿足這兩點。」
「你這麼一說還真是!」陰循恍然大悟,緊接著又道:「那這麼說,第二個方面就是在做買賣的時候方便了?拉的貨更多,速度更快....妙啊!」
「叔父說的是。」陰白點點頭,自家叔父總算在官場上沒有白混這麼多年,還是有些眼光的。
他倆這邊說的時候,很多人也都反應過來了。反應過來之後,有些人感覺很是高興,覺得董明他們這一次做的不錯,利國利民啊。
有些人則有些吃味,這麼一個功績,怎麼就沒有落在自己的頭上呢?
董明則在跟劉辯交談。
「老師,這條路.....不錯。朕在馬車裡竟然連一點兒的顛簸感都沒有。不錯,非常的不錯。」劉辯看起來心情不錯,也不知道是因為這條水泥路,還是因為有機會出宮溜達。
也許兩者皆有吧。
「陛下喜歡就好。」董明點頭應下來,然後道:「不過這條路,不光光是讓陛下乘坐馬車不顛簸而已。」
不等劉辯張嘴,他就將修路的目的和這條路投入使用之後帶來的好處,詳細的告訴了劉辯。
劉辯可以不懂,但是他不能不說。
「所以有了這條路之後...不對,是有了更多的水泥路之後,天下就會越來越富庶,大漢朝也會越來越強大?」劉辯聽明白之後,興趣盎然的問道。
董明點點頭:「您可以這麼理解。」
「那咱們多修路啊。」劉辯理所當然的說道:「修滿全天下!」
「沒必要。」董明看了一眼劉辯:「基礎設施建設,要根據情況來...簡單地說就是,眼下能把司隸的主幹道和各郡縣的道路修出來就行。材料、調研、規劃、施工等等加在一起,估計得四五年才能行。」
「這麼慢?」劉辯想了想道:「那豈不是要幾十年才能修滿全天下?」
「你在想屁吃!」
董明心裡回了一句。修滿全天下?還幾十年?除非科技一步三台階,跑步進入現代化,不然想都別想。
以現在的技術,甚至可以說以日後的技術進步為前提下來思考修路這件事,其實也樂觀。平原地區還好說,到了南方河網密布,丘陵遍地,山地盆地錯綜複雜,修路?拿命填都填不出來。
雖然心裡是這麼想的,但還是耐心的跟劉辯解釋道:「資金、技術都不足以支持大規模修建水泥路....而且也實在沒必要。這樣巨大的支出,產出太少了。有這個功夫,不如把運河打通,連接南北,加強朝廷對南方的統治力度。」
「什麼運河?」劉辯問了一句。
董明想了想道:「這件事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這樣吧,明日臣去宮裡找陛下,會將這運河好好跟陛下說道一下的。」
「也好!」劉辯答應下來。
董明所說的運河,自然就是後世鼎鼎有名的京杭大運河了!京
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途經今江浙、蘇省、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四九城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為南四湖(山洞省微山縣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
按照董明的計劃,以春秋時期吳國為討伐齊國而修建的邗溝為起點,將其擴修,然後連接至洛陽。從洛陽對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
緊接著,從長安修建到潼關以東,以渭水為主要水源,連接黃河。
再然後,從洛陽溝往兩邊開鑿,溝通黃河與淮河兩大河流。
最後從淮水南岸的山陽開鑿,一路向南,直達江都西南方,接入長江!
也就是說,整個大運河分為四個部分修建,長安到潼關入黃河為一段;洛陽溝連接黃河、懷化為第二段;山陽至江都接入長江為第三段;沁河口到涿郡為第四段。
這樣一來,就能連通南北了。當然了,這是初期的規劃。當這四段完成之後,大運河已經有了基本骨架,後面肯定還要繼續往南走。
光是眼下這四段,董明都得小心翼翼的修,可不能跟後世的隋煬帝一樣,修了大運河造福了整個華夏,最後落了個一地雞毛,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