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董明的打算

第439章 董明的打算

兩人趕到書院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午。董明和諸葛圭也不矯情,就在書院的食堂里對付了一頓午飯。本來是想叫上諸葛瑾兩兄弟的,到的時候已經問過了,兩兄弟出去訪友去了。

準確的說是諸葛瑾去訪友,諸葛亮就是個添頭。

沒見到自己倆大兒子,諸葛圭也不著急,反而笑眯眯的跟董明攀談起來。他倒也是個明白事理的,並沒有過多的打聽朝廷事務,只是問了一些跟渤海有關的東西。剩下的則是閑聊,內容則圍繞著新學。

從交談中,董明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諸葛圭對新學也算是頗有見地,不是那種阿諛之人為了諂媚而去了解。諸葛圭是真的下了功夫研究新學,並且還在為政之時通過實踐對新學的部分理論做了卓有成效的實踐。

這讓董明很是欣賞。

吃罷了飯,自有書院的下人引著兩人到了一處待客室。地方不大,有些像是後世的會議室,靠裡面還有一個內間,放著兩張床,被褥俱全,可以稍作休息。

兩人倒也不困,就坐在外面,隔著一條長桌子繼續閑談。

「伯照,此次某去渤海實在是想做出一番事業來。你那《青徐州郡考》如今是否有了新的內容?若是有的話,某有個不情之請,能否將渤海卷借在下一觀?」坐定之後,諸葛圭又說回了正事。

董明聞言一愣,然後道:「這倒是沒有。」

這是實話,《青徐州郡考》寫完之後,他倒也寫了不少其他地方的內容,但大多數是關中之地,弘農、洛陽等地。渤海地處冀州,這一塊,他屬實還沒有寫到。再一個,不管是《青徐州郡考》還是日後將天下郡國全都寫完的《天下郡國考》,上面的施政方略和思路都是建立在一個相對平穩的政治軍事環境下的。

眼下的渤海郡,不太適合使用。簡單地說,州郡考上的內容,只是一個地方的理想發展模型。真正到具體實施的時候,肯定要有所改變。以渤海郡的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暫時不要搞發展,就是拖時間,拖到朝廷將渤海郡以及冀州、青州兩州之內以鹽業起家的豪族世家全都按在地上摩擦才行。

如果沒有做到這一步,渤海郡的發展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諸葛圭想要在渤海郡行泰山舊事,肯定會橫生掣肘,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董明並不打算告訴諸葛圭。諸葛家也不是豆芽兒菜,人家在漢末還是有一定能量的。如果諸葛圭願意的話,在渤海高氏如今受創的情況下,說不定能夠提前在冀州為變法打開局面。

因此,在說完了沒有之後,他又道:「不過,相關的內容在下倒是已經準備好了,若是有需要的話,過些日子就可以寫出來。」

諸葛圭一開始還有些失望,聽到這後半句,臉上露出了笑容,連忙道:「某知道伯照政務繁忙,實在不敢讓你分心在這種事情上。」

董明擺擺手,笑道:「無礙的,本身就是要寫出來的,早寫出來對大漢也是有好處的。」

「伯照此言大善。」諸葛圭擊掌笑道。

諸葛圭自然也不傻,他雖然不像董明這樣什麼都知道。但是憑著諸葛家的人脈,渤海郡如今的情況,倒也能夠掌握個七七八八。變法想要做的事情,他也清楚。無外乎將冀州當做第二個關隴地區,讓洛陽的權力觸鬚能夠蔓延到冀州來。

而變法一派,或者說董明的思路就是從鹽業下手。他諸葛圭到了渤海郡,要麼當個太平郡守,得過且過啥也不問;要麼就得跟著變法一派走到黑。至於倒向冀州當地豪族世家?諸葛圭沒這個打算。自己兩個兒子都是變法一派大佬董明的親傳弟子,孰重孰輕,他分得清楚。

得過且過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有跟著變法一派走了。諸葛圭心裡跟明鏡兒似的。萊州灣鹽場就是扔到冀州的魚餌,誰敢咬勾誰就得死。而他到了渤海郡要做的就是掀桌子,給朝廷或者說給變法一派一個武力鎮壓的口實。

辦法也很簡單,搞發展,扶持萊州灣鹽場,侵佔當地豪族的利益。這些豪族要麼被慢慢蠶食,要麼就得鋌而走險,不管哪一個選項,他諸葛圭的所作所為於變法來說,都是大功一件。

問計於董明,不過是表明心跡;而董明給的回復他也明白,那就是讓他隨便搞,出了事兒有變法一派兜著。

兩面都在打啞謎,也都明白對方什麼意思,話說到這裡,也算是賓主盡歡了。

兩人又聊了兩句,諸葛瑾和諸葛亮兩兄弟聯袂而來。先是一番見禮,然後又是父慈子孝的場面,董明站在一旁含笑看著。

當晚,諸葛圭留宿書院,至於董明倒是連夜回了洛陽。不回不行,第二天一大早,雖然是初七,但董明還是穿上了整齊的官服,去了尚書台。

其他人還在休沐,他過來則是要看一部分卷宗。

根據去年的統計,大漢朝在籍人口四千多萬。但董明很明白,實際人口應該比這個要多,至少要多幾百萬,將近五千萬人口才對。那些世家豪族哪一個沒有隱匿人口?

除了人口之外,田畝的數量也讓董明有些不滿,統計上來的田畝數量跟之前的數據一樣,甚至還略有減少。這數據肯定是有問題的,雖然連年災禍,百姓流離失所。但朝廷同時也在擴大耕地,不說別的,軍屯那裡去年一年至少開墾了幾百萬畝地,更不要說整個關隴地區,隨著變法的推行,越來越的農民開墾了大量的荒地。

不說耕地變多吧,這還略有減少,真當朝廷是傻子不成?

但也有值得高興的事情,那就是耕牛數量。劉備跟草原民族的貿易已經展開了,第一批貿易所得就是牛,多大數萬頭。這些牛由朝廷統一管理,馴化了之後會以租借的形式給百姓使用。

租期五年,每年的稅收從三十收一,變成十五收一。看似翻倍,其實也沒有多收多少。最重要的是,五年之後,在這耕牛就算是自己的了。而且,以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來說,一頭耕牛不亞於一台農用拖拉機了。

對農民的生產力,是一個極大的提高。

再往後,礦產、農具、武備等等,所有的數據董明都不滿意。簡而言之,去年一年,除了糧食和財政有所改變之外,大漢跟之前還是一樣,是個爛攤子。

好就好在,現在財政和糧食的正向發展,讓朝廷有了收拾爛攤子的能力。

將所有數據都整理完了之後,董明揉了揉眉心,屈指在矮几上敲了幾下。大漢的問題很多,政治、經濟、軍事都需要進行了結構性改革。但董明很清楚,不管是哪一個方向上的改革,都是在割既得利益者身上的肥肉。

「說到底還是經濟基礎不夠,蛋糕還不夠大.....」董明搖了搖頭。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發展帶動體制改革,走有大漢特色的封建主義道路。

董明將這句話寫在了身前的白紙上,然後笑了笑,將白紙撕成碎片,放在油燈上給燒成了灰燼。

「明年的重點,還是得放在經濟建設上。財政富裕,糧食足夠的情況下....搞基建吧。河北的水網工程,都外包出去了,朝廷倒是花不到什麼錢,按照章程,應該是修路才對。洛長公路已經修好了,接下來就分兩步走,一者繼續將司隸地區的各郡縣的公路修出來,二一個.....從長安往漢中再修一條公路來。」

「難度有些大,但不管是從戰略上還是從政治經濟上考量都是很有必要的。用公路將幾個變法大本營連接到一起,通過交通網路輻射中心的地域,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納變法......」

董明心中有了計較,立刻覺得輕鬆了許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好老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好老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439章 董明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