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小蘭海戰
奧坦大帝登基后的幾年之中,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奧坦大帝卻沒有把眼光投向世界。盟軍被馬希帝國打得一塌糊塗。找不到東南西北。神州大陸的脫離,使奧坦大帝開始懼怕外面的世界。下令封鎖海疆。撤走所有的外籍商人。放棄了對外界的一切溝通。只有各國的大使館還安然無恙。法納斯帝國與馬希帝國的海戰(馬希海戰)過後,奧坦大帝見星龍艦隊大獲全勝,這更加增強了他的自信。他還堅信,法納斯帝國仍很強盛。隨著禁海令的頒布,各國的大使館被奧坦大帝下令徹底拆除。各國使者被遣送回個國。
迦德七十七年五月六日,森德帝國通過開創新航道而大量向外傾銷商品。並從中獲得了巨額的財富。森德帝國國王用這些財富來發展軍隊。軍事在短短的五年內,大幅度提升。馬希帝國就是學習了森德帝國才變得強大。
隆裕四年六月一日,森德帝國派遣使者進入了法納斯帝國。並於隆裕四年六月十一日到達神屬大殿。在哪裡,使者們覲見了奧坦大帝。要求恢復各國的大使館,開放海域。並且送來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和幾本關於新型戰術的著作。以表誠意。奧坦大帝拒絕了使者的請求。並以「聖國需要安靜的休息一下。」的理由趕走了使者。
在使者走後,奧坦大帝笑著說:「遠方的小小蠻夷,竟然妄想與聖國談判。真是沒有一點自知之明。他們沒有資格與我談判。帝國的海域怎樣,我說了算。用不著他小小彈丸之國來指手畫腳。」在場的大臣聽后,紛紛笑了起來。
五年後,也就是隆裕九年,森的帝國通過不斷的擴張,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了雄厚的資本。軍隊戰鬥力強盛。反觀法納斯帝國,經歷了隆裕變法以後,國力尚存,但是由於長時間的修養,一些負面的行為開始在官場之中蔓延。例如貪污,走私情,朝中大臣欺上瞞下等。國力早已經不如迦德時期。但仍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
隆裕十年十一月十一日,森德帝國再次派遣使者到達法納斯帝國。與奧坦大帝進行了第二次談判。條件還是同上次一樣。但是被奧坦大帝再次拒絕。理由同上次一樣。使者這次回答道:「陛下,我認為帝國休息的時間已經夠長的了,是時候蘇醒了。」
奧坦大帝憤怒道:「大膽!法納斯帝國是你的嗎?還是說我這個皇帝陛下沒有一個小小的使者善於治國理政?我告訴你,你們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法納斯帝國需要長久的修養。太祖,父皇在位時,帝國常年征戰,甚是疲憊,甚至在閱兵之後,就直接上了戰場。可是現在,神州丟了,那麼我要守住祖上所殘留的疆土。就不容得外籍人士在帝國的土地上走動!」
使者:「陛下,您這樣會害了帝國!」
奧坦大帝:「來人!將這些小人拖出去問斬!」
使者被殺了,森德帝國收到了這一消息。統治者十分憤怒。決定對法納斯帝國用兵。在國會上,經過了左右兩派的激烈爭討,最終決定派遣戰艦四十艘,運兵船八十艘共計四百萬軍隊向克利夫蘭洋進擊,第二天,森德帝國公開向法納斯帝國宣戰。準備在克利夫蘭群島建立據點。實行最新戰術——跳島戰術。
克利夫蘭洋的皇護艦隊長時間修養,無暇顧及軍備。彈藥庫中,戰列艦的炮彈為數不多。旗艦聖法納斯堡號裝備老舊,航速大減。全艦隊原本擁有八十艘戰艦,但是現在能夠出海進行大規模海戰的只有區區八艘戰艦。面對擁有四十艘戰艦的敵人,皇護艦隊壓力倍增。在收到宣戰消息后,奧坦大帝雖不明白什麼是跳島戰術,但是他意識到了皇護艦隊的虛弱。於是立刻召開國會,進行討論。經過實力比較,除星龍艦隊留在星龍洋看守外,鎮守天啟洋與邁克達威洋的天啟艦隊與沃爾艦隊可以分別向皇護艦隊進行支援。
第二天,天啟艦隊的戰列艦天秤號與金剛號帶領著巡洋艦修德曼號,亞特蘭蒂斯號,歌爾摩尼亞號駛進克利夫蘭港,與皇護艦隊一同出海巡遊。之後,沃爾艦隊的戰列艦勝利號與星空號帶領著巡洋艦宙斯號,阿波羅號,蓋亞號駛進了克利夫蘭港,等待著皇護艦隊巡海歸來。
這場海戰似乎雙方都有優勢。法納斯帝國艦隊船體巨大,巨炮眾多,且威力不容小覷。森德帝國的所有船隻都比法納斯帝國小。他們最大的戰列艦也不過與法納斯帝國的巡洋艦大小相同。
雙方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海戰做準備。隆裕十年十二月六日,新編的皇護艦隊與森德聯合艦隊在克利夫蘭洋的小蘭海域相遇。小蘭海域之後就是克利夫蘭群島。
皇護艦隊憑藉著優良的視野,率先發現並鎖定了森德聯合艦隊,打響了小蘭海戰的第一炮!這第一炮,就擊沉了敵方一艘驅逐艦。緊接著是第二炮,第三炮……進入了皇護艦隊射程內的森德聯合艦隊在一艘艘戰艦被擊沉的情況下,自亂陣腳。四艘戰艦相撞。而他們還看不到皇護艦隊的影子。就已經損失了將近一半的力量。於是旗艦森爾德斯號下令撤退。
看到了撤退的森德聯合艦隊,皇護艦隊沒有下令去追擊,而是返回了克利夫蘭港進行休整。
此戰,森德帝國以損失十六艘戰艦,二十九艘運兵船,陣亡二百零九萬人收手。雖然戰敗了,但是森德帝國還沒有放棄對法納斯帝國的侵略報復。法納斯帝國仍處於備戰期。
奧坦大帝得到了戰勝的消息以後,立即給皇護艦隊總司令撥了一大批軍費,用來購置軍用物資。用這些資金,皇護艦隊司令將所有的戰艦的裝備全部更換一新。並用自己的資金從國內軍備製造廠購買了大批彈藥。以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