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 平壤大捷(2)

第52章 ◆ 平壤大捷(2)

在炮火掩護下,上萬明軍開始攻城,攻守雙方展開激戰。

史記:「諸軍鱗次漸進,初日下射盔鎧,銀光燦爛,眩曜萬狀,奇怪奪目。俄而發大炮一號,各陣繼而齊發,響如萬雷,先著密德土窟,赤焰亘天,延殆盡,城上賊幟,須曳風靡。賊伏於睥睨之間,多用銃丸,湯水石塊,以死拒守。又用長槍大刀,向外齊刃,森如蝟毛。天兵稍卻,提督手斬退一人,巡示諸軍,挺身直前呼曰。諸軍鼓噪齊進,奮勇薄城,負麻牌持戟矛,相雜而登,或發射放炮,或仰刺守陴之賊,賊不能支吾「。(申炅《再造藩邦志》,李朝《宣祖實錄》)。

日軍素來輕視朝鮮官軍,防守南蘆門的五島軍與部分朝鮮偽軍,被身穿朝鮮軍服,佯裝踏跙不前的明軍所迷惑而懈怠,祖承訓與駱尚志抓住時機揮師登城后,卸裝露明軍盔甲發起突擊,南蘆門遂被明軍攻破。

五島純玄所部直臣武士太田弾正、太田江十郎、青方新八等均在城頭的防禦戰中被明軍擊斃;在南城守御的五島軍與朝鮮偽軍幾乎全部被殺。

據《再造藩邦志》記載:「賊方輕南面為麗兵,承訓等乃卸裝而進,露明盔甲,敵急分兵拒堵,參將駱尙志持長戟聳身攀堞而上,大呼超登,又有浙兵,拔賊旗幟,立天兵旗麾,賊兵不敢抵當,南門遂破」。

而《日本外史·豐臣氏》也有相同的記述:「承訓欲立奇功償前敗,知我易韓人也,令其兵皆尚韓裝。行長以為韓人也,專拒西北,自率銃手擊卻如松。如松益用大炮火箭,毒煙蔽城,我兵殊死戦,承訓則脫韓裝,露明甲鼓噪而登,行長驚,急分兵拒之。而西北即陷」。

在七星門,明軍大炮發射的實心重彈將城門轟碎,右協大將張世爵、游擊錢世禎等將領揮軍攻進城內。(「提督命發大砲攻之,砲二枝著門樓,撞碎倒地燒盡」)

中協大將李如柏攜悍將張應仲、李如梅、李芳春等攻下含毯門,在城頭負隅頑抗的小西家臣棲本通高被李如梅毒箭射殪。

左協大將楊元與部將楊紹先組織火器壓制守軍后,前鋒戚金標下家丁把總楊世隆等數百勇士攀鉤梯搏城,盡斬瓮城守軍,普通門遂破。

攻打牡丹峰倭壘的宿將吳惟忠雖遭日軍鐵炮彈丸洞甲傷胸,仍與查大受率隊鼓勇而上,陣斃守將松浦源次郎(松浦の嫡親)及島津家臣森勝介,佔領牡丹台要塞。

主帥李如松身先士卒,雖坐騎曾中銃倒斃,猶督軍攻入平壤城。(「如松馬斃於砲,易馬馳,墮塹,躍而上,麾兵益進。我師無不以一當百,前隊貿首,後勁已踵,突舞於堞,倭遂氣奪宵遁」。《明史-李如松傳》)

小西行長見明軍斬關入城,立即揮軍展開逆襲,企圖趁明軍立足未穩之際,以重兵將其逐出城外,卻反遭明軍炮火密集射殺,部下諸軍皆死傷慘重。(「每落炮一發,倭兵輒死傷者數十,然毫不在意,仍蟻聚而突之,直至中炮仆地乃止」。)

而七星、普通二門及牡丹峰等處殘餘日軍,仍憑藉戰前修築的築壘工事死戰不退(「邑城內賊軍之陣地,各於石築土築之上作為柧壁,前後塗土,其上加第或瓦,壁中穿穴擬放銃筒之地,凶巧莫測」)。

李如松遂令明軍各部以各式火器猛烈轟擊,並以柴薪焰硝火油將日軍巢穴焚燒殆燼(「天兵進戦,縱火燒賊,連放火箭,三穴鳥銃,倭軍盡斃」)。

史記:「其日賊見城守不住,棄城避入民舍,欲效去年七月用鳥銃擊打祖承訓之法,屋內發槍戕殺我軍,不意我兵各持明火毒火等箭齊發焚薰,彼倭緩不及事,以故燒死甚衆,倭被火焚炮擊火箭射死者各無算」。複攄查大受家丁查應奎口報:「初九日於牡丹台側甕城屋內見被火箭焚燒倭死者二三百,平壤城中燒死者無數,焦臭衝天,穢聞十裏,平壤東面江臨城下倭跳城奔走落江溺死者又不計其數」。(明-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

日軍指揮部風月樓也遭明軍猛攻,小西行長見大勢已去,遂退守練光亭。

在風月樓負隅頑抗的小西與七郎(行長の弟、二千石俸祿)、小西安東尼奧(行長の従兄弟)、日比谷奧古斯特(行長家臣日比谷了珪の孫)等倭將及部屬遭明軍火攻而死。(「倭賊躱入風月樓小城,天兵以柴薪四面堆積,火箭飛射一時焚燒俱成焦屍,又有餘倭跳城過江氷陷溺者不計其數」。)

據日史《征韓偉略》記述,當夜,在倭將松浦鎮信與小野木重勝等「今欲死守,徒隷爲毒火所熏殺,無供爨炊,我兵疲敝,衆寡懸絕,徒死無益「的勸說下,小西行長遂率殘軍自冰封的大同江向漢城逃遁。

卻又遭李如松暗伏查大受、孫守廉、李寧等部截擊,江面的冰層也被炮火擊碎,被殺及落水溺死者無算,小西直臣森正助、黑田長政部將久野四兵衛均被追斬。

翌日,明軍收復平壤。

是役,明軍陣亡千戶楊虎,百總陸遠等七百九十六人,陣傷參將吳維忠以下一千四百九十二人,在陣射死軍馬五百七十六匹。

明軍共殲滅日軍一萬三千餘人,其中斬首一千六百四十七級,內有倭將頭目二十五顆;

銃砲火箭打燒溺斃死者不計其數;奪得盔甲刀銃等倭器共四百五十二件,倭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明-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

平壤之戰,日軍損失慘重,據日方戰史《日本戰史-朝鮮役》記載,在小西行長第一番隊撤至漢城后,經軍奉行石田三成檢點,所部剩餘人員只有六千六百二十九名。這其中還不包括軍監小野木重勝、島津以及內衫等部的損失。

另有數據表明,小西行長僅率不滿五千的殘部敗出平壤城。(小西檢城兵不滿五千,糧盡營毀,遂分路涉大同江遁去。日-川口長孺《征韓偉略》)

助紂為虐的四千朝鮮偽軍,大部分在破城之後也遭誅滅。(天將曰:「大同門拒戦,倭軍陣中射傷我之家丁及馬匹,俱是爾國之箭,爾國忤逆之人甚惡,臨陣俱斬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壬辰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壬辰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章 ◆ 平壤大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