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黃巾亂起
公元184年,太平道徒唐周密告張角謀反,朝野震怒,漢帝劉宏下令捕殺太平道徒,原本準備在洛陽充當內應的馬元義當場被擒獲,被處以五馬分屍的極刑。
除此之外,受到株連的太平道徒足有上千人,其中不少居然還是官府中人,這一發現,讓劉宏十分的憤怒,劉宏處死了涉嫌謀反的人之後,立刻傳旨冀州,讓冀州捕殺張角三兄弟。
鉅鹿,張角得知馬元義暴露了之後,便已經料到大事不好,於是,立刻召集麾下弟子商議,提前起事。
是夜,張角召集眾多信徒,頭裹黃巾,自號為天公將軍,封張寶為地公將軍,張梁為人公將軍,大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宣布起事。
黃巾軍突然暴起,各州郡反應不及,一個月內,大漢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徐州同樣遭到了黃巾軍的襲擊,只是準備裡應外合的黃巾軍在第一時間便被李青給控制住了,當黃巾將領管亥帶領五萬黃巾軍前來詐城的時候,迎接他的,是早就嚴陣以待的三萬徐州精銳。
「殺啊。」
徐州軍突然殺出,黃巾軍頓時大亂。
「殺。」
穆空手舞鎮山錘,殺入黃巾軍中,如同絕世殺神一般,在黃巾軍中來回廝殺,殺得黃巾軍鬼哭狼嚎,死傷慘重。
管亥見狀,揮舞大刀殺向穆空,想要阻止穆空繼續逞凶,穆空哪裡會怕管亥啊,抬手便是一錘砸在了管亥的大刀上。
管亥感覺手心一陣巨痛,還沒有來得及反應過來,穆空的另一柄鎚子便已經落下來了,管亥無奈,只能硬著頭皮招架,被穆空的鎚子砸得口吐鮮血,險些直接墜落馬下。
周圍的黃巾軍連忙上前阻擋穆空,將管亥救走,管亥領著敗軍剛剛逃到泰山,突然,只聽一聲鑼響,泰山上殺出一票兵馬,為首一人,身披扎甲,手握鐵鞭,正是徐州中郎將,孫霸。
孫霸哈哈大笑道:「黃巾蟊賊,還不快束手就擒。」
管亥受了重傷,不敢迎敵,只能留下一批兵馬斷後,然後領著殘餘兵馬,往北海方向逃去。
孫霸帶領兵馬將斷後的黃巾軍殺散,然後領兵返回泰山,這是李青的主意,因為現在各州是沒有私自擴兵的權利的,所以李青只能將多餘的兵馬,重新打散,扮做山賊駐紮在泰山,反正泰山本就是山賊的聚集地,裡面的營寨都是現成的,兵馬駐紮在泰山,既可以和徐州互為犄角,又可以窺伺兗州,對李青來說可謂是一舉多得。
管亥敗了,但李青並沒有將他徹底趕出徐州,因為李青知道,接下來,漢帝劉宏就要下令允許各州自行招募義兵了,這也是後來群雄割據的原因,因為劉宏的一道旨意,各州刺史轉身便變成了一個個諸侯,稱霸一方。
果然,各州郡因為兵少,面對黃巾軍節節敗退,而朝廷的大軍又遲遲不到,只能不停向朝廷求援,面對雪花般不停傳來的求援書,劉宏慌了,這個時候,皇叔劉焉提議,恢復西漢時期的州牧制,讓各州郡自行招募兵馬抗擊黃巾軍,並自告奮勇,出任益州牧,替天子坐鎮益州。
劉宏聞言大喜,立刻准奏,當李青接到讓自己升任徐州牧的時候,李青哈哈大笑了起來,自己籌劃了多年的計劃,終於可以實施了。
李青立刻張榜招募義軍,泰山上假扮山賊的孫霸帶領兵馬直接搖身一變,變成了官軍的精銳,不僅如此,李青還招募到了臧霸、孫觀、吳敦、郭禮、孫康等徐州豪傑,他們的加入,讓李青的實力大增。
三個月後,徐州的黃巾軍被平定,而李青趁機招收黃巾軍精銳,得到了數萬兵馬,徐州,轉眼之間已經擁有了十二萬兵馬。
徐州這邊節節勝利,其餘地方的官軍也紛紛鎮壓住了黃巾軍的囂張氣焰,黃巾軍剛開始勢如破竹,裹挾了不少老百姓,可一旦開始打敗仗之後,被裹挾的老百姓便立刻蜂擁而散,原本想要抵抗的黃巾軍見狀,也熄了抵抗的心思,開始放棄抵抗,跟隨著敗兵一路奔逃。
李青站在城樓上,看著各地燃起的烽煙,微微一嘆,眼前的場景,和秦末的時候何其相似,只是那個時候,自己是秦國將軍,而現在,自己卻已經是大漢的州牧了。
「主公在想什麼?」
孫霸見李青神情有些寂寥,不由疑惑的問道。
李青微微一笑,說道:「沒什麼,只是想起了一些故人罷了。」
李青為了徹底掌控徐州,命孫霸駐守彭城,伏念駐守琅琊,穆空駐守東海,自己領兵駐守郯縣,曹豹等人駐守下邳,將整個徐州連成一片,只要有一個地方遇到襲擊,其它地方的守軍便能立刻趕去支援。
聖女好奇的觀看著諸葛珪送來的情報,眼神變得有些古怪,聖女原本以來,黃巾軍是李青的手筆,可現在看來,殺黃巾殺得最厲害的反而是李青,這就讓聖女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難道是我猜錯了?可那張角雖然自稱道士,可用的明明都是醫家的本領啊,奇怪。」
幽州,涿郡,有三兄弟在桃園義結金蘭,這三人分別是劉備劉玄德,關羽關雲長和張飛,張翼德。
劉備身長七尺,雙手過膝,雙目能自顧其耳,這種天生異象,又被稱作聖人之像,關羽、張飛都是因為這個才會選擇投奔劉備,資助劉備起事。
劉備看著關羽和張飛,哈哈大笑道:「兩位兄弟,你們放心,我劉備一定能夠帶著你們名留青史的。」
劉備說話的時候,十分專註,就好像在訴說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一樣。
關羽和張飛眼中同時閃過一絲異色,劉備的自信,讓他們感覺有些難以理解,但接下來,在劉備的帶領下,三人殺得黃巾軍落花流水,不過幾個月,整個幽州都開始流傳著幽州三傑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