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早春來臨

第十一章 早春來臨

第十一章早春來臨

題記:雪消山水見精神滿眼東風送早春

省紀委副書記張大為來到了信訪中心。信訪大廳有不少上訪群眾,他們在等待大廳廣播的接訪通知。張大為發現信訪大廳的人很多,覺得有些異常。他問信訪辦主任蔣華新:「老蔣,今天上訪的群眾這麼多?」

蔣華新微微一笑,哈哈腰:「張書記,這段時間上訪的群眾,的確比平時多。」

張大為問:「這段時間平均下來,每日上訪人數多少?」

蔣華新皺眉想了想,說:「估計大概每天在一百左右。」

張大為盯住他:「老蔣,又是估計又是大概,究竟多少人吶?」

蔣華新摸了摸禿頂腦袋,似乎肯定地說:「近一周每天平均上訪人數不少於一百來人,這個出入應當不大。」

張大為問:「你怎麼消化這麼多的上訪群眾的?他們上訪都是些啥事?」

蔣華新說:「張書記,多數人上訪的都是看病難,住院難,噯,這都是老大難問題。」

張大為問:「衛生健康委是幾號信訪接待室?他們派了多少幹部在這兒值班?」

蔣華新引著張大為一行來到了二樓366號房間。他們推開門,信訪接待人員正在接待一名老者,邊問邊記。蔣華新問正值班接訪的年輕人:「小張,你們領導沒來?」

小張是衛健委新錄用的公務員,已經在這兒上了三個多月的班,它的職責是每天接待上訪群眾,記錄情況,然後向領導彙報。至於領導怎麼處理他不得而知。

蔣華新又對小張說:「省紀委張書記來檢查工作!」

小張忙站起來:「張書記好!」

張大為說:「你們領導沒來值班?現在上訪群眾反映的是些什麼訴求?」

小張快速回答:「每天都有幾十人上訪,反映最多的是他們得了新冠肺炎,沒地方住院,醫院想收治他們,但是沒有床位。」

上訪的老者向張大為躬了躬身,雙手合起來,做打拱作揖狀,喘著氣,吃力地說:「張書記,我病了好幾天,家人帶我去了好幾家醫院,醫院沒病床,有病住不進醫院,這不是在家等死嗎?」

張大為安慰老人道:「我們會儘快了解,儘力解決。」他撥通了祝義的手機,他想讓祝義給這位老人解決住院問題。

祝義正在為病人治療,他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防護帽,戴著雙層口罩和面罩。在隔離重症病房,他無法接聽手機,一進去就得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為此,他和同事們盡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少吃飯,以減少進入衛生間,甚至醫護人員一天到晚穿著成人紙尿布,十分難受。

張大為一連打了三次電話,祝義未接聽。他又撥通了撫民醫院李明院長的電話。李明院長低聲說:「張書記,為正在兩會現場,在聽報告。」手機里傳過來擴音設備的報告聲,聲音很洪亮,底氣很足。他知道兩會正在召開,電台、電視台、報紙,全是兩會的新聞報道,公安武警處於緊張值勤狀態,很多警員在值勤。大會堂外,紅旗招展,一派繁華祥和景象。

張大為撥通了衛計委負責人的電話,負責人低聲道:「張書記,我正在聽報告,有事您微信吩咐或給我簡訊留言。」

張大為說:「耽誤你兩分鐘,現在發生了不明肺炎,各大醫院人滿為患,病人一床難求,你知道這事?打算怎麼解決?」

電話那頭沉默了,裡面仍然是擴音設備傳出的報告聲。過了一會,手機里傳來衛計委負責人的聲音:「張書記,我們也已經注意到這一情況,而且及時報告了上級疾控中心,我們已督促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不得馬虎!」

這時,祝義出了ICU病房,取下面罩脫下手套,來到工作區,第一件事是給張大為回電話。正在這時,一位老人來到了他的診室:「祝大夫,這是張書記的字條。」

張大為見祝義未能接聽電話,他對眼前的這位可憐的老人十分同情,他了解到這位老人是城郊的一位菜農,一家人承包著數百畝蔬菜大棚,老人的兒子是名軍人,在祖國的最西端喀什駐守邊防。張大為直接給祝義寫了一張字條,讓老人來找撫民醫院找祝義。

祝義盯著張大為的字條,好長時間沉思不語。他讓劉欣欣護士長給老人送來一杯溫水,穩定情緒,稍作休息。他看完老人的病情檢查資料和病歷,立刻在醫院走廊安排了一張臨時病床。他想,姐夫作為省紀委副書記又分管全省巡視工作,從來不輕易打招呼,而且從不輕易寫字條辦事,他深知姐夫是個剛正不阿的硬漢,也是一位深明大義的長哥。他回憶起一段往事來。那是一個深秋的星期天的晚上,他和姐夫正在武大校園散步,微風徐徐,霓虹閃亮,夜空明凈,氣候爽朗。他們漫步在櫻花大道上,登上珞珈山頂,眼前是浩渺無邊的東湖夜空,大大小小的遊船亮著燈籠,在湖上遊盪,宛如流星一樣。祝義不想當醫生了,想利用姐夫的關係轉行到某機關,而這對於身居高位、資源豐富的張大為來說,也並不是難以辦到的。祝義向姐夫訴說了做醫生的許多無奈和艱難。醫生要承擔醫療責任和被感染的危險,而且一天到晚與病人、藥品打交道,身體,身心承受著巨大的風險與壓力。醫院的改革,也把醫院推向了市場經濟的波浪之中,很多公立醫院逐漸變成了公司化運作,醫院的科室與市場效益掛鉤,部分醫療業務也與私立醫院和社會上的資本結合,其公共醫療的民生大事,似乎在逐步褪色。**似乎不太重視公共醫療衛生投入,基層醫院很多醫療儀器設備都沒有,基層的患者湧向大醫院,常見病人每天也是非常多。醫鬧事件常有發生,僅在撫民醫院,不時發生病人或家屬毆打醫生,威脅醫生,殺死醫生等惡劣事件。總之,當醫生很危險,當醫生很無奈。祝義曾對兒子祝小敬說:「你的理想是長大了去當一名骨科醫生,為民謀福祉,我勸你趁早改變這個想法,長大了干別的。」張大為對祝義語重心長地說:「你從十三歲就跟著我讀書,那時我還在鄉村教初中,那所學校沒人願意去教書,那是個水窩子,每年發生嚴重水患,學校就被水淹;那是個蟲窩子,那裡是吸血蟲嚴重疫區,十分危險;那裡是兩省三縣交界之地,人員結構複雜,社會秩序差,人稱匪窩子,車匪路霸多,偷雞摸狗多,搶劫偷竊多。我們在這個稱為「三窩子」的地方,堅持了數年,每天吃稀辣醬拌糙米飯,幾年之後,你考上高中,后又上了大學。在大學期間,是我作擔保,國家貸款你讀完了七年的醫學專業,又靠愛心人士和家人們的幫助,你完成了碩士、博士學業。現在你已經是一名醫生,一名科室主任,一位杏林之士,沒有國家和社會,可以說,沒有你今天的祝義!我們要感恩!我們不講什麼大道理,為人處事,立業成事,要知恩圖報,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忠孝傑勇和,溫良恭儉讓,一句話:要知恩感恩,而感恩最重要的是報效國家,為民盡忠。對於大自然,大千世界,人類社會,國家時代,親人朋友,都要這樣。國家需要你做一名好醫生,你不能一心只想鑽好地方,佔好位置!」

那天他們在珞珈山頂站了好久,談了好久,他更加感到姐夫張大為的那顆金子般的心,就如寬闊的大海,遼遠的天空,深沉,寬厚,能承受一切,也能容納所有。他從此打消了轉行為官的想法,立志終生從醫。

張大為從信訪辦察看接訪的情況后,來到了大廳。這時,響亮的銅鑼聲突然想起。哐!哐哐!哐哐哐!然後是一個女人沙啞的聲音:「救命啊!救我的命!」哐哐!那刺耳朵的鑼聲,隨著這女人的呼救聲,迴響在信訪大廳。敲鑼的女人披頭散髮,滿臉凄楚,神色驚慌,似乎要瘋了。幾名保安跑過來,驅趕著敲鑼的女人。女人不肯走開,而且拚命敲鑼,越敲越急促。哐哐哐哐!「救命,救命,救命……」保安把敲鑼的女人趕出了大門,女人來到街上,繼續敲鑼,高聲呼喊。此時,陣陣北風吹來,冷雨紛飛,枯黃凋零的落葉隨風飄落在街面。幾名巡邏武警正從女人敲鑼呼喊處經過,停下來欲帶走呼喊的女人。

張大為走過來,說:「你們去值勤,把她交給我處理。」他讓秘書把敲鑼女人帶進一間信訪室。這個女人是雙橋農貿市場的商販,夫妻兩人在市場內經商好幾年。丈夫得了新冠肺炎,在家發燒多天,確診后跑了好幾家醫院,沒有床位。女人也被確診為新冠病毒肺炎。眼看病情加重,求治無門,女人便拿了一面銅鑼,一路敲到了省信訪辦。

張大為想:不少人患新冠肺炎,確診后無法及時住院治療,而且醫院病床早已告急,有關部門怎麼沒啥動靜?他憂心忡忡,十分焦急。他讓秘書派車把那個敲鑼的女人送往撫民醫院,設法安排救治,同時,他撥通了有關領導的電話,進一步了解疫情。分管這方面工作的負責人告訴他:近幾天未見疫情醫訊通報,主要領導都在兩會上,表示會抓緊彙報,緊急研究。這名負責人聽出張大為的問詢帶有不滿和批評,也提高了警覺,語氣肯定地說:「張書記,我們馬上彙報,馬上研究,馬上開會,馬上部署,馬上落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庚子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庚子疫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早春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