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事慢做

急事慢做

急事慢做

年輕的時候,做事毛手毛腳的,身邊的老人就會說:別急,急事慢做。這句話陪伴我到現在,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好處。當然了,這裡的「急事」不是指突發事件,而是那些我們主觀上想要快速完成,實際上卻需要巨大的耐心和長時間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記得小時候,我外出時看見一個蠶蛹,便帶回了家,天天守著,等著它破繭成蝶的那一天。不久后,蠶蛹破開了一條縫,裡面的蝴蝶往外掙扎著要出來。因為持續時間比較長,幼小的我怕蝴蝶在裡面待累了,就想著幫助一把。我拿來了剪刀,把蠶蛹剪開,蝴蝶出來了。

跟我想象的不一樣,蝴蝶的身體慢慢臃腫起來,而翅膀一直打不開。從此以後,這隻蝴蝶只能在地上爬,再也沒有飛起來。

我感到很納悶,我有心幫助,怎麼蝴蝶反而飛不起來呢?查了資料后才知道,我的「幫助」正是蝴蝶飛不起來的罪魁禍首。原來,蝴蝶破繭成蝶的關鍵一步,就是要在蛹里辛苦掙扎,而且持續時間很長。這個過程雖然辛苦,卻萬萬不可缺少,實際上是鍛煉它那一對翅膀的過程,也是它身體縮小的過程。而因為我的「好心」,幫它省去了這個艱難的過程,最後導致了翅膀硬不起來,身體也臃腫不堪,根本飛不起來。我本想幫它的忙,反而害了它,真是欲速則不達啊。

當下生活在都市裡的年輕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欲速則不達」。道理大家都懂,可沒幾個人能做到。在這樣快節奏的生活中,大家迫切想要成功,想要出名,追逐眼前利益,過分追求享受,忘記了磨礪自己。

平時我們看到一些人急於求成的時候,總是以這句話相告。但叫一個人去接受這句話,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把你的忠告當成耳邊風,行事依然是我行我「速」,最後自然導致失敗。事實上,很多歷史名人也用過速成的辦法,但在追求過程中,又轉向了下苦功。例如,南宋的朱熹,十五六歲就開始研究禪學,想要在哲理上獲得快速的突破,得到別人的認同。然而他一個少年,生活閱歷有限,知識積累不夠,自然研究起來痛苦萬分,根本無法了解禪學的深意。到了中年之後,朱熹才醒悟過來,速成不是求學的好方法,於是他開始相信「欲速則不達」這句話,踏踏實實看書、治學,最後終於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後來他用了一句話總結這件事: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

為什麼當今的年輕人無法做到這一點呢?因為當前更多人信奉的是:隨主流而不求本質。在追求的過程中喪失了初心,不追求人生最根本的目的,轉而追求一些形式上的成功。瞬間的成就可以使人獲得短暫的名利,但如果談起永恆,卻只是皮毛之舉。我們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靜下心來,腳踏實地,擺脫速成心理的牽制,看清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新東方學校的校長俞敏洪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高考連考三次才考上,讓他明白了凡事不能著急,急也沒用,不如踏踏實實把手中的事情做好。雖然他最後考上了北京大學,然而學習成績很差,排全班倒數第五名。在那個大家爭相出國的年代,這個成績是沒有競爭力的。然而他還是沒有著急,畢業了踏踏實實去教學,靠著學員們一個個地增加,新東方學校建起來了。從一個班到五個班,從一個人到上萬人,一個個地積累,一步步地前進。如今,新東方上市了,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密切關注著新東方的發展,這也給了新東方壓力。以前俞敏洪做事可以不急,現在作為上市公司的領導者,股東要求公司的綜合成長率必須超過20%,這時候,新東方還能不著急嗎?

對此,俞敏洪說不著急。他說:「要幾百個老師與你以前老師的教學質量一樣高,你得用一年時間將這些老師給培訓出來,不管中國有多少外語人才,成熟的老師並沒有那麼多。相當於你的整個系統都要跟上,你得親自將他(老師)帶出來。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挑戰。所以,不急,慢慢來。」

俞敏洪以淡定的心態做生意,非但沒有失敗,反而把生意做得蒸蒸日上。他的故事深刻說明了一個道理:萬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自己的時間,刻意強求,反而不得,不如慢下心來,把手中的事情做好,生活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上一章下一章

急事慢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