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 友情交易的市場化
12月31日友情交易的市場化
在血緣關係之外,友情是另一個能為信用交易提供支持的基礎架構,這也是一種相當人格化的小範圍利益交易體系。以前,當張三要搬家或者因外出要帶大件行李時,他可能要找朋友幫忙,朋友往往會一叫就到,也不會要求報酬,自然不會用錢支付。但是,朋友之間有一個隱性的共識或默契,那就是在這次來幫忙的朋友下次也要搬家或者也要外出有行李時,張三必須也能隨叫隨到。
以上所舉的友情幫助表面上看不是經濟交易,而是友情,但實際上都是隱性的跨時間利益交換,具備投資、保險或信貸的經濟功能。
市場越不發達的社會,這些隱性利益交換會越普遍,靠親情、友情來進行跨時空的利益交易是傳統社會的普遍特徵。這些交易不要錢,卻是典型的經濟交易,也因此使傳統社會「錢少」。
到今天的中國,許多這些交易也被市場交易顯性化了,被「錢化」了。比如,中國現在有許多搬家公司,張三搬家不必找朋友,而是更願意花錢找搬家公司;暫時缺錢或者要購房子等大件時,可以找信貸機構;去火車站或機場時,不必找朋友送,而是找計程車;外出旅行時,不必找朋友家住,而是更自在地住在酒店,「在外靠朋友」原來是市場不發達的結果!
這樣一來,我們中國人以前很多在友情名義下所從事的「經濟活動」,今天正在被一一市場化,使許多原來沒有收入意義的友情「經濟活動」今天以「錢」結算了,直接對每個人的收入有貢獻了,個人的收入都會因此而增加,個人「錢多了」;在國家層面,為支持市場化程度的上升,貨幣供給量也必須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表面上的「流動性泛濫」的境況。
在這裡,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過去是隱性的經濟活動今天被「錢化」之後,每個人的「錢」收入當然會增加,但這種新增的收入只是表面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收入增加,因為這類收入和投資原來就有,只是沒有被「錢化」而已,是隱性的。今天在市場化發展深化之後,這些經濟活動被市場取代了,同樣的經濟交易被顯性化了。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錢包鼓起來的同時,卻並不一定感到更富有,原因在於市場化發展后「什麼都要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