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點點離人淚

楊花點點離人淚

楊花點點離人淚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①。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②,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③。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想起詠楊花的時候,其友人章質夫的楊花詞《水龍吟》已是傳誦一時的名作,於是他步了章質夫的舊韻,隱含賽詩的意味。

且看章質夫的《水龍吟·詠楊花》:

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閑趁遊絲,靜林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綉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盪,有盈盈淚。

當年李白來到黃鶴樓,望著巨浪排空、滾滾洪流的長江水,詩興大發。但突然看見崔顥的題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不禁心生各種羨慕嫉妒恨,恨崔顥佔了先機,於是悻悻地寫了首打油詩:「一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可是同題賦詩,落敗的並不一定是後來者,章質夫就是那倒霉的例外。

蘇軾的楊花詞一出,世人即不傳章質夫的詞,或稱「質夫詞,手工;坡老詞,仙手」,或謂「坡公詞瀟洒出塵,勝質夫千倍」。次韻壓倒原作,章質夫真該後悔與蘇軾這樣的天才人物做朋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肯定蘇軾此詞是「最工」的詠物詞,之後還不忘挖苦章質夫:「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山寨壓過原創,原創竟更成了山寨。人的才華高下真不可勉強。正如歐陽修名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楊花」是古詩詞中常出現的意象,但它與楊樹無關,而是指柳絮。古人一般稱柳樹為楊柳,故柳絮也常被稱為楊花。

柳絮本非花,準確地說,它是柳樹的種子和種子上附生的茸毛。蘇軾說它「似花還似非花」表達的就是這種疑慮,人們稱它為「花」,或許是出於對其「拋家傍路」的悲慘命運的憐惜吧。誰會認真計較呢?

在「常含淚水」的詩人眼裡,楊花是飄零離散的象徵,生來就是流落人間的命運。它們是那麼輕,那麼柔,彷彿沒有重量,沒有筋骨。它也不香、不艷,連世人的憐憫都掙不到。

北魏胡太後作過一首《楊白花》: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零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春去秋來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里。

相傳這首詞是為她遠在南國的情人寫的。胡太后本名胡承華,是北魏司徒胡國珍的女兒,被宣武帝召到後宮。她為宣武帝生下一個兒子,此兒三歲時被立為太子。宣武帝駕崩,太子繼位,由於皇帝年齡太小,胡太后親理朝政,一時大權在握。

當時,有一個年輕將軍叫楊白花,是北魏名將之子,「少有勇力,容貌瑰偉」。胡太后難耐寡居的寂寞,逐漸看上了楊白花,屢屢招入後宮示愛。楊白花雖不情願,但最終還是屈服於太后的威逼利誘。楊白花本是有志之人,私下常以此為恥,加上畏懼大禍來臨,小皇帝越來越大,隨時都可能發現自己與太后的私情。於是在父親死後,楊白花「擁部曲,載父屍」投奔了南朝梁國,還把名字改成了楊華。

楊華逃去之後,胡太後日夜思念,但又無法聲張,百囀愁腸寫了這首《楊白花》。楊白花,是柳絮亦是人名。「春風一夜入閨闥」,女人的柔腸被春風化開,但美好的時光一晃即逝,轉眼「楊花飄零落南家」。胡太后心中有怨——拾得楊花淚沾臆,有念——願銜楊花入窠里。但若胡太后真的解情,她對楊華不應有恨,這樣的結果對這段扭曲的感情來講,不是最壞的。

從飛離樹枝的那刻起,楊花才算有了自己的生命,可它掌握不了自己生命的行程。它可以隨風飛揚,卻也難逃被雨水澆成「一池萍碎」。所以流落的文人和薄命的紅顏,才會在楊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命運。

註釋

①從教:任憑。

②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詞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③綴:連,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上一章下一章

楊花點點離人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