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書生何辱何榮
問書生何辱何榮
行香子寓意
三入承明①,四至九卿。問書生、何辱何榮。金張七葉②,紈綺貂纓③。無汗馬事,不獻賦,不明經④。成都卜肆,寂寞君平⑤。鄭子真⑥、岩谷躬耕。寒灰炙手⑦,人重人輕。除竺乾學⑧,得無念,得無名。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已經去世,宋哲宗行「紹述」之政,恢復神宗新法。「三入承明。四至九卿。」至此,蘇軾已三次進入朝廷做皇帝的近侍之官。但這一年,蘇軾失去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兩個官職。已經過了八年太平日子的蘇軾嗅到一絲不安的氣息,於是寫下這首《行香子》,自問:「書生何辱何榮?」
蘇軾在仕途上的遭遇與中國古代其他士人別無二致,榮辱不定,充滿各種不可測,且與皇帝的喜怒緊密相連。面對榮辱沉浮,蘇軾早就不是「烏台詩案」發生時被嚇得魂飛魄散的那個太守,他已學會了如何與命運相處。
在古代,除皇帝和貴戚外,人大體可分為四類:士、農、工、商。士為四民之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每個寒士的心愿,蘇軾曾說自己年少時也唯以讀書中舉為業。
宋朝又是士大夫地位最受尊崇的一個黃金時代。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親作《勸學文》,以「書中自有黃金屋」勸誘世人讀書。以皇帝九五之尊,躬操吆喝之業,讀書之事不可謂不貴。但竟有讀書人對此並不買賬,曾任明代內閣首輔的高拱寫道:
偶遇一學究,其壁上有宋真宗《勸學文》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予取筆書其後云:「誠如此訓,則其所養成者,固皆淫逸驕奢、殘國蠹民之人。使在位皆若人,喪無日矣。而乃以為帝王之勸學,悲夫!」
士人「富貴不能淫」的氣節於此清晰可見。比宋真宗更高尚的是北宋大儒張橫渠,他說讀書人的使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煌煌斯言,聲震古今!明代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有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則是在一片詩意中道出萬千士人的家國情懷。
可讀書人的命運,果真如孔廟中的青煙一樣肅穆而典雅?如孔府中的青松一樣勁直而驕傲?
「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陸遊這句詩,道盡書生參政的渴望和悲憤。「學而優則仕」,朝廷以此為標榜,學子以此期望,但何者為「優」卻無固定標準。「屢試不第」一詞在歷朝史書中高頻率地出現,已經可以說明一切問題。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天下傳誦的只是少數幸運兒的一朝成名,無數寒窗下默默苦讀的身影則湮沒無聞。後人考證出,「寒窗苦讀致疾」並非誇張的形容,風寒外感、中氣下陷、心腎不交都是常發的「苦讀病」。
明清才子佳人的小說中,動輒安排主人公高中狀元,不是因為中狀元易如反掌,而是由於及第艱難導致寫小說的窮酸書生對「狀元」格外熱衷與渴望。
虛構的人物有中舉后瘋癲的范進,現實的人物則有十試不第、終生潦倒的蒲松齡。四十八歲那年,蒲松齡第六次參加鄉試。文思如注、運筆如風的他,在謄寫試卷時一時大意,竟然「越幅」(誤隔一幅,不相接連)。蒲松齡在詞《大聖樂·闈中越幅被黜,蒙畢八兄關情慰藉,感而有作》中,將考場里發現自己「越幅」后的震驚和頹喪表露無遺:
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瓢、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痛癢全無。痴坐經時總是夢,念當局、從來不諱輸。所堪恨者,鶯花漸去,燈火仍辜。
嗒然垂首歸去,何以見、江東父老乎?問前身何孽,人已徹骨,天尚含糊。悶里傾樽,愁中對月,欲擊碎王家玉唾壺。無聊處,感關情良友,為我欷。
一個偶然的差池,就驚得人魂飛魄散、如喪考妣。此時的書生,安敢以「為天地立心」「治國平天下」自命?科舉是君王收縛天下英雄的羅網,而多少寒門子弟自縛而進卻被逐出門外,就像待價而沽卻無人問津的家禽。
即使在偶然中遇偶然,幸運后又幸運,過關斬將,順利地將學成的詩書禮儀「販與帝王家」,換來一官半職,前途就註定一帆風順嗎?
杜甫用「炙手可熱勢絕倫」譏諷兄以妹貴的楊國忠,但功名利祿只流向鶯歌燕舞的楊家,而對書香門第的杜家不感興趣。富貴的邏輯,不同於文章的道理。這是再入木三分的詩句也改變不了的事情。
何況,君恩難測,伴君如伴虎。「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是韓愈的命運,他縱然「文起八代之衰」,「九重天」上的主兒又怎會在乎?
而遭貶謫的厄運若與焚書坑儒、黨錮之爭、文字獄等不時出現的浩劫相比,又是小巫見大巫了。李國文說過:「文人越位的結果,無非兩道,一是春秋戰國屈原跳進汨羅江的自殺,一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式的坑殺。」
「百無一用是書生」可不是挖苦,而是前人的教訓,後人的警示。
問書生,何辱何驚?看透塵世遊戲規則的蘇軾,最後停眼在佛學上:「除竺乾學,得無念,得無名。」可怎麼樣算「無念」「無名」呢?他在接下來的另一首《行香子》中說得很透徹: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有人說:讀書人的命運在外人看來是崇高的,在自己看來則是凄涼的。其實許多讀書人把生命過得太過凄涼,是因為之前沒有看透,所以太執迷。佛家講,我執是痛苦的根源,「煩惱障品類眾多,我執為根」。
蘇軾懂得,只有放下浮名浮利,那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才屬於你。
註釋
①三入承明:漢代有承明殿,旁建室以供值宿侍臣居之,曰承明廬。「三入承明」謂三次入朝為官。
②金張七葉:金,指漢武帝的親信貴臣金日磾。張,指漢代張安世。七葉:七代。金日磾和張安世七代為侍中常侍。
③紈綺:紈,白色細絹;綺,細綾。紈綺謂貴者之服。
④明經:原意是明曉儒家的經書,「明經」是古代選官考試的一種科目。
⑤君平:指西漢末年蜀人嚴君平,他自甘寂寞,以貧賤清靜守,卜筮於成都街市。
⑥鄭子真:即鄭朴,字子真,西漢末年隱士,躬耕於岩谷之下。
⑦寒灰炙手:寒灰,指無法富貴的人。炙手,指權勢高貴的人。
⑧竺乾學:指佛學,佛學本自西竺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