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
自然界里,當條件適宜時,大多數樹木都會長得高大茂盛,天氣惡劣時,樹木則長得矮小稀疏。橡樹是一種高大壯觀的樹種,它的樹枝結實得讓人安心。可是,當一粒橡樹種子掉在懸崖峭壁間,即使歷經兩個世紀的漫長時光,它也只能長得像一株盆景植物般矮小。這就是多石貧瘠的土地和肥沃土壤給種子的成長帶來的區別。
那些幸運地生長在開放空間的樹,就像躺在羽絨被上的波斯貓那樣舒展,它們千姿百態,肆意伸長自己的身體,擁抱天空。
而那些帶著針葉和尖尖的樹冠的樹種,明顯是為了抗拒嚴寒、抖掉積雪,以便保存自我。
晴朗夏夜的蒼穹,那顆最亮的星星是木星,它主要由地球上含量較少的氫元素組成,令人驚訝的是,木星上的氫氣更多表現為液態「金屬氫」。
這種可以讓氣球輕輕飄揚起來的氫氣,怎麼就變成了緻密光澤的金屬?聽起來像神話故事吧,實際上,這是木星內部環境的高壓所致,木星上的壓強是地球上的10萬倍。
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同一種物質完全不同的物質形態。
你的孩子,是在什麼環境下成長的呢?是像愛撫貓咪時的舒展,還是像穿越荊棘時的局促?是輕鬆活潑,還是沉重壓抑?
兒童大都有原始動物式的本能,能領會各種微妙的氣氛只是不知其所以然。自認為會偽裝,滿面堆笑的大人,其實逃不齣兒童敏銳的直覺。父母們一方面嘔心瀝血,為孩子們勞心勞力,另一方面可能不知不覺地把成年人的焦慮、恐懼、敵意、憤怒,或者骨子裡的不自信,帶入兒童高度敏感的內心世界,影響了這些小生命對生活最初的認知。
作為父母,我們很難在非常具體的事件上,對越長越大的孩子硬性要求,比如讓他「去,考個高分回來」「別打遊戲」「別交這個爛朋友」……這些生硬的命令,在面對日益長大的孩子時是如此蒼白,而父母又將如何面對自己的無力呢?
只有家庭的和睦,才會讓孩子的「知」性提高,從心底接受家規。即便家規清嚴,只要家中的氣氛開明溫暖,那麼再嚴明的紀律也能帶給孩子愉快的感受。在有愛的家庭中,孩子願意去遵守生活中的規則,願意聽家長的話,不僅聽話而且內心還是歡喜的,因為他想對所愛的家人表示依順。讓你的孩子既愛你又怕你——因為愛你而怕你,這才是父母權威和情感的完美調和。
可見,最高的「知」總是和最高的「情」在一起。
所以為人父母的朋友們要對生活和家庭投入熱烈的「情」——把對孩童的養育熱忱,鄭重地放入生活模式的方方面面——陪伴、指引、家規、疼愛、住宅、物件、生活用器、服飾、佳肴……我們的文明之美是建立在建築、服飾、器皿、飲饌上的,這些都是家庭概念形成后才發展出來的。
「家」中的每個細節,有了時間與空間的映襯,有了對物的親切,有了對人的親切,此為不言之教,已然教會兒童自己看風頭顏色,感而知之。
中國的庭院建設,無非尋方丈之地可以寄天地無窮之景。兒童正是成長在家庭的方丈之地,感受人與世間的關係,感受現實的熱情和與環境的調和,從點滴間獲得對美的欣賞、對自然的欣賞、對生活的欣賞、對自我的欣賞、對生命的欣賞。
不必富貴人家,小家小戶也好,讓孩子去感受人世的深穩安定。家庭的氣氛尤為重要,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彼此之間富有情意,喜滋滋、笑盈盈地和樂著,扯著閑章,這便是家庭的一道美麗風景。
當孩子充分獲得對生命的感知力,待成年以後,即使他遇到人生困頓,先前豐富的滋養,足以安撫他內心的躁動不安——這種滋養有可能是童年裡最常見的媽媽做的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或是知了長鳴、漫長慵懶的夏天的回憶,或是在清澈見底的小溪旁與父母一同野餐的味道。
甚而,他只要看見一棵柳樹秀美的葉片在季節交替時開始變化,只要看見被微風拂起的清波一圈一圈在湖面快意地漾開,就足以平復內心的不安。此時的他,不僅是你們的孩子,也是自然之子。
在一個溫馨的家裡,孩子感懷於陽光下枝頭的露水,那種感覺就好似他自己是朝陽時新鮮的露珠一般。
記得我家小寶3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天,下著不大不小的雨,我走在她的後面,看見她擎著陽傘在前面走,雙手向前遠遠地高高地擎著傘,小手使著勁兒。小寶的認真模樣,就像擎著的是整個世界。我在她身後,不由得感慨著小傢伙的認真。
你是否還記得當孩子呱呱墜地時的那聲嘹亮的啼哭?你有些笨拙地抱著這個軟軟的小生命,臉上那種又歡喜又小心的樣子,像極了擎著傘的小寶的認真和珍重。
請保持這份珍重,尋常的、無聊的、艱難的光陰將因珍重而變得新穎,彷彿早春的鳥啼山澗。
當然,你不是我,你的孩子也不是我的孩子,養育本身就是創造,創造小生命的無限可能性。教育雖不能複製,但可以借鑒、可以學習。祝福讀者朋友們開啟屬於自己的養育之旅,讓我的文字陪您一起看山長水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