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背後的「小秘密」

孩子叛逆背後的「小秘密」

孩子叛逆背後的「小秘密」

談起孩子的青春期,可能有很多的家長會感覺到頭疼,在他們看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較叛逆,總是和父母「擰」著干。而且那個時候,他們經常說的話就是「沒意思」「真沒勁」「孤獨」,行為也會更讓家長抓狂,比如文身、染髮……

周末,媽媽想要帶著剛上初一的張雲飛去逛街的時候,他卻對媽媽說:「沒勁,我不去了!」其實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拒絕媽媽,也不是第一次覺得媽媽要求他做的事沒勁了。有時候媽媽想帶著他參加親戚朋友的婚禮時,他也很不情願,而回來以後也是扔下一句「真沒勁」就會回到自己的屋子裡不出來;當媽媽讓他學習的時候,他仍然會說「沒意思」。

張月今年讀初二,平時的話不太多,由於學習比較緊張,所以父母對她照顧得很好,牛奶、營養品等的供應都沒有間斷過,而且她想要什麼的話父母也都會滿足她。節假日去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去的時候,老人們也都很熱情,都十分喜歡她、疼愛她。按理說小月應該十分滿足才對,可是她在自己的日記里卻這樣寫道:「我覺得自己好孤獨,沒有人能夠真正地理解我。」

陳俊一直都是爸爸媽媽的乖兒子,但是自從他上初中之後,整個人卻大變樣,不僅和校外人士來往密切,而且還打耳洞、戴耳釘,染成紅色的頭髮,遠遠看去好像個女孩。老師經常說他是「不良少年」,爸爸也被兒子的裝扮氣得半死。

上述案例中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他們很希望能夠與別人交流,希望別人能夠理解自己,但是卻又信不過身邊的人。所以在這種比較矛盾和糾結的心理鬥爭之下,他們就會形成孤獨感,長時間得不到緩解的時候就會出現抑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兩個「斷乳期」,一個是小時候身體上「斷乳」,那個時候他們開始能夠比較流利地說話,能夠走路,茁壯成長。還有一種就是心理上的「斷乳」,這種情況就出現在青春期。在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有這樣的心理: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不再需要家長的管束了,自己已經成熟了,完全可以獨當一面。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孩子的認知就會和之前出現偏差。在他們看來,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並不像之前那樣的讓心裡暖洋洋的,反倒是讓人覺得很煩。父母說什麼自己也不想聽。老師也沒了之前的耐心,無論上課講什麼自己都會覺得「真沒勁」,開始「看不上」老師。而之前的好朋友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的親密無間,開始有了各自的新朋友。新朋友開始進入他們的生活,讓他們不斷地通過張揚個性來向成年人示威。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防止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呢?

1.不要一味要求改變自己的「不良形象」

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突然發生巨大的身心變化的原因,要明白孩子的這些變化其實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坦然接受孩子的變化,同時能轉化角度,從孩子的立場看問題,並理解孩子的做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把染紅的頭髮染回黑色,把有破洞的牛仔褲扔掉等,如果你實在不想看到這些,可以選擇忽視。

2.找出孩子叛逆的原因

家長應該明白,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叛逆的,只不過產生叛逆的原因和表現不同。比如女兒開始注重穿著打扮,兒子開始追求時尚新潮,你可以把這種現象當成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不是大驚小怪。你可以告訴女兒:「媽媽知道你很愛美,但是也要注意穿得厚些,避免感冒,感冒了會影響學習,因此會導致你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你自己也會不開心的。」你可以跟兒子說:「媽媽知道你喜歡時尚新潮的髮型,但是媽媽還是覺得你以前的髮型更帥氣,不信你可以問問叔叔,他不是你最崇拜的型男嗎?」如果孩子總是凡事和你對著干,那麼你就需要第三方介入,讓更容易說服孩子的人來和他談話,或者直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對於比較激烈的叛逆心理,家長應該學會心平氣和地開導,並請教心理專家,通過理解的心態逐步解決問題。

3.避免從學習入題和孩子交流

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家長或老師經常會從學習入題,以成績進行評判,殊不知這樣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壓力,懷疑家長和老師只是為了學習才和自己妥協的。家長可以從家事的角度入手,等到孩子的情緒穩定之後再和他談正事。

4.及時預防叛逆

為了防止孩子出現逆反情緒,家長應該從小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積極和孩子溝通,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處,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尊重,這樣孩子的心緒才能更平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上一章下一章

孩子叛逆背後的「小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