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境界劃分
這幾日,武當派發生了重大的變故,但武當七俠中的老大,宋青書的父親宋遠橋卻一直沒有返回武當山。
因此,武當派的一切事情都是暫時由俞蓮舟、張松溪、殷梨亭、莫聲谷四人主持,一連忙碌了幾日,武當四俠終於將該做的事情都忙完了,武當派再次回到了正常的軌跡上。
武當派雖然遭逢大變,但其他勢力並沒有藉此向武當發難,畢竟武當派在武林中有著很大的聲譽,在沒有弄清楚武當的狀況前,其他勢力還不敢冒然跟武當為敵。
這一日,蘇洛見到了武當五俠,並向他們探討那位帶走張三丰屍體的神秘男子究竟是何人。
但最終,武當五俠也無法猜到那位男子的身份,因為在大元武林中沒有這號人。那位神秘男子,很有可能不是大元武林的人。
這是武當五俠的一致猜測。
「不是大元武林的人?」聽到這個猜測,蘇洛微微一愣,旋即好奇地問道:「難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大元,還有其他的國家?」
「有,雖然我沒有出過大元,但我知道在大元之外還有其它幾個大國,如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這些都是雄霸一方的大國,有些國家並不比元朝弱。而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國,分佈在各個大國之間。」俞蓮舟娓娓道來,將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告訴給了蘇洛。
聞言,蘇洛訝然。他忽然發現,自己以前對這個世界一點也不了解。
蘇洛作為一個穿越眾,他以前一直認為自己穿越到了倚天屠龍記的世界中,自己所在的這個元朝是唯一的國家。而現在,他才知道,自己穿越到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這裡,是一個唐宋元明清並存的混合世界。
當然,蘇洛所不知道的是,在更加遙遠的地方,還有著一個更加古老的強大國度秦朝。
秦朝距離元朝相當的遙遠,因此,不光蘇洛不知道秦朝的存在,就連武當五俠也不知道秦朝。
經過眾人的猜測,武當五俠一致認為,那位掠走張三丰屍體的人,很有可能便是明朝之人。
因為,在唐宋元明清這五個國家中,明朝距離元朝最近,而且,明朝武林,卧虎藏龍,高手眾多。從明朝武林走出一位絕世高手,掠走張三丰的屍體,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蘇洛想要多了解一些明朝的情況,但俞蓮舟等人都沒有去過明朝,他們對大明朝一無所知,並不能告訴蘇洛什麼。
「看來,以後有機會我要親自去大明朝走一趟啊,無論如何也要將張三丰師祖的屍體給奪回來。」張三丰將自己的七成功力傳給了他,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恩惠,因此,蘇洛在心中下了一個決定,他將來要前往大明朝,找到那個神秘男子,將張三丰的屍體給奪回來。
當然,前提是,蘇洛自己要足夠強,因為那位神秘男子可是一位絕世高手。
蘇洛當即向俞蓮舟詢問關於絕世高手的情況以及關於高手實力等級的劃分。
通過俞蓮舟的介紹,蘇洛終於知道了,高手的實力等級分為三流,二流,一流,先天,宗師,絕世。
每個等級又分為初期,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
當然,在絕世高手之上還有可能有其他的實力等級,但更高的實力等級連武當五俠都不清楚,蘇洛就更加不知道了。
按照高手的實力等級,蘇洛如今算是一名一流高手。在蘇洛這樣的年紀,擁有這樣的實力算是不錯的了,但他自己卻是很不滿意,他的實力雖然已經很高了,但在他之上,還有先天高手、宗師高手和絕世高手,在這三類高手面前,他不過是渣渣的存在。
通過跟武當五俠的一番對話,蘇洛對於這個世界了解的更年透徹了,他更加的感覺到自己實力的不足。因此,蘇洛心中極其渴望實力的強大,只有自己的實力足夠強,才能掌控一切。
武當掌門張三丰隕落,武當群龍無首,急需一位新掌門來掌控大局,可是這個時候,宋元橋遲遲沒有返回武當山,這令武當五俠不好擅自推選新的掌門人。
一直以來,武當派的一切事物都由宋遠橋主持。因此,如果張三丰隕落,下一屆掌門人毫無意外的會落到宋遠橋的手中。宋遠橋不回來,誰也不敢擅自推選新掌門。
武當派的事情告一段落,回到正軌,蘇洛決定下山,去光明頂營救蛛兒。而就在這個時候,宋遠橋發來了書信,讓俞蓮舟、殷梨亭、張松溪和莫聲谷下山,一起前往光明頂,參與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計劃。
原來,武林大會落下帷幕,最終由少林寺的空聞方丈,奪得盟主之位。
並且,在武林大會中,以少林、武當、峨眉、崆峒、崑崙、華山六大門派為首的眾多勢力,一致決定,要一起攻上光明頂,滅了魔教。
自古以來正魔不兩立,六大門派以名門正派自居,與魔教的恩怨由來已久,而這一次,武林大會的順利召開,六大門派便一致決定圍攻光明頂,覆滅魔教。
除了六大門派外,一向置身事外的郝雲山莊,這次也參與了覆滅魔教的計劃。對於江湖中的正魔爭鬥,郝雲山莊向來都是置身事外的,但這一次,韋一笑掠走了郝雲山莊郝雲的女兒郝姝蓮,郝雲山莊想要置身事外顯然是不太可能了,因此,便參加了覆滅魔教的計劃。
因此,武林大會過後,以六大門派為首的眾多勢力,便浩浩蕩蕩的向魔教的總壇光明頂進發。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這是一個天大的事件,註定會在江湖中引起一場武林風暴。
魔教,也叫明教。在名門正派的眼中,魔教之人,罪大惡極,無惡不作,是十惡不赦的魔鬼,而那些名門正派的弟子大多都是嫉惡如仇,因此,他們這才要覆滅魔教,還武林一片朗朗乾坤,還江湖一片寧靜。
這一次,明教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