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潛行者的數量(求鮮花!)
馬金川的話,句句震在羅一文的心上,讓他心臟一緊。
沒錯,很多問題他都想過……但不敢想的太仔細。
現狀越發變得絕望了。
潛行者個人的力量在廢土碾壓性的生存困境下顯得脆弱至極。
人類在核戰後活下來的人口本就很少,如今更是一年比一年縮減。
拿停車場避難所來說,十八年前這裡有兩百多個生還者,到了今天,只剩下一百四十七人了。
出生率遠遠低於死亡率。
窒息。
人類正被一步步逼向令人窒息的絕境。
羅一文不住的也問起自己,日後和蘇瑩姍若是有了孩子,自己希望他也待在避難所中,過著日漸緊縮、只是踏入地面便有生命危險的生活嗎?
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下一代人,能從小便自由自在的望著天空——就算它總是被輻射塵染成各種詭異的顏色也好。
只是,這種願望又有什麼用呢?
他能做得到什麼?
羅一文無比茫然。他什麼都不清楚。
只不過,他很明白,那絕不是靠給避難所安個凈水器和溫室就能解決的問題。
他希望下一代人能像戰前的人類一樣,重新擁有大片大片的水稻和麥田、碩果累累的果園、生機盎然的菜地……
希望他們、我們,能住回地表去,一點點重建祖先留下的一切,最終,能有信心的喊出人類仍然是地球上的霸主,能喊出人類的命運能掌握在自己、而不是這篇廢土手中。
核戰廢土如同有生命一般,蠶食著每個踏上其中的人類的性命,一次次擊潰他們的自信心。
如今,沒有誰能有底氣說出我們掌控著這個世界了。
沒了,一個都沒有了。
活得窩窩囊囊。
這座城市被我們所建造,可一切都不再屬於我們了。
當初的核戰是為什麼而打的?所有人都考慮到這個後果了嗎?
也許考慮到了一部分吧,但絕沒想到會產生如此可怕的變化。
毀滅紀,在第一枚核彈被射出時便已經註定到來了。
在那以後,各國的核捆綁政策,導致核彈砸在了地球上每一個存在過現代文明的地方。
後人痛罵著先祖的愚蠢,可死人不會說話。
一切的希望,在如今的廢土上都顯得如此渺小。
大家都知道這樣下去不行。卻要麼無能為力,要麼不敢輕舉妄動。要麼……只是在打同胞地盤的主意,在這種情形下依然要挑起戰爭。
有實力對能源工廠發起進攻的避難所極少。要進攻那兒,需要大量的兵力、重火力和多到難以相信的資源補給。沒人敢隨便冒這個風險進攻,因為萬一有閃失,將會損失慘重,乃至失去關鍵裝備和耗光珍貴資源,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了反攻希望。
拿那架武裝直升機來說,可能已經是某個避難所唯一的空中載具了。
而它可以輕易被那種幾十米身長、能噴吐出腐蝕氣息的腐翼龍擊毀——這後果意味著什麼,大家都很清楚。
甚至,和它配套作戰的機甲,也會失去遠程空中投放能力,機動性大減。
資源都十分有限的各個聚點,縱然有一定的實力,卻沒有誰敢賭自己能夠成功。
要進攻能源工廠,必須聯合所有能聯合的勢力,招募到足夠多的戰鬥人員。這極其困難,幾乎想象不到怎樣才能成功。畢竟各個避難所都是有私心的,恐怕無法認同協作。
可以說,如果進攻它的第一戰以失敗告終,人類在暗金城幾乎就再也不用想翻身了。
此外,就算打下能源工廠,該如何控制也是一大難題。
異變生物的威脅還只是次要的,能源如何分配、怎樣駐紮兵力、如何防禦匪幫襲擊才是大問題。而這些想想都會覺得難以稱心如意。
燈塔區的大能源工廠,裡面盤踞的異變體極多。
甚至能源塔如今都被巨型的觸手生物纏繞包裹,怎麼看都相當不妙——只是觸手就這麼巨大了,那個變異體究竟是什麼體型?
很難想象,想打下能源工廠到底要多少兵力。
能招募到的戰鬥人員,主要組成部分便是潛行者。或許還有些基地內從未去過地面的守衛,以及為此戰特意訓練的新兵。
由於這能源工廠只能為燈塔區供能,所以不用指望北城區渦輪區和楓葉區的人員幫忙了。自然,更不用指望跨海大橋南邊的人。
也許確實有願意參與的熱心人,但他們幫忙打下能源工廠並不會對他們的避難所造成直接收益,沒有好處自然沒理由拼上命參戰。
許多潛行者都是不怕死的,為了能保護自己的避難所,早已做好準備。否則,根本不會有勇氣踏上廢土半步。
所以,這批人自然是,且是唯一的主力部隊。
可惜,人數不可能很多。
燈塔區的潛行者總數,只有大約三百五十人。
其中官方避難所的潛行者數量最多,佔到七十人左右。大廣場避難所其次,有五十人左右。再然後,便是步行街避難所,有三十五人左右。
除去人口前三名的這三個大避難所,剩下的各個中小型避難所(共12所)潛行者人數最多也不會超過三十,一般只有幾位或十幾位而已。潛行者占人口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像羅一文它們的停車場避難所,一百四十七人便有九名潛行者,是很高的比例。一般基礎設施越不完善的避難所,潛行者占人口的比例越多。
這些潛行者人數本身就不多,又能集結起多少人呢?
總共15間避難所,要統一意見更是談何容易。
真的要談合作進攻,大概最穩妥的方法,便是帶頭的避難所必須有足夠實力,一定是前三名的大避難所。然後,他們邀請每個避難所都派一位代表去自己的避難所開會商討此事,再讓代表們回去統一各自據點內的意見。
可這一天真的會到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