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市舶新街

第70章 市舶新街

檢驗檢疫署蓋完章,你還得回市舶司衙門的海事署來,你得繳納倉儲費、貨物市舶司抽分,到稅務署繳稅,然後再去旁邊的保險署繳納保險和船上一應人員的擔保費,這一整套流程走完,你的船才能出海。

這其中公據(公憑)是一式三份,一份留海事署備案,一份商人拿著,另一份交給押船的船長。

公據後面留了很多空白欄,如果有外商在外還接應,後面的空白欄就不用填;如無外商接應,自行出海,船長需將所到國家(地區)採購物品的清單詳情記錄在公據上,回航時交由檢驗檢疫署,之後到海事署辦理繳稅以及抽分,如有夾帶隱瞞不報的情況,被檢驗檢疫署查出,沒收船隻,連帶所屬商行的一應出海關憑也收回。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項擔保費,這項費用是雙向收費,自行出海的得為每位船員每人出十兩的擔保費,如果一切順利,船上人員沒有觸犯別國法令、夾帶私貨等情況,保險署每人退回九兩五錢;如有情況發生,擔保費用不退。

有外商接應的本國商人得為外國商人船員出擔保費用,也是每人十兩;外國船員上岸后,遵紀守法,也同樣退回九兩五錢,同時外國商人上岸前也得為船員出擔保費,處理方式也是同樣的,所以說這是雙向的。

這裡面當然是基於監管的考量,出外面做生意的,代表的是整個大明的臉面,跑去別地犯法,丟的是大明的臉。

同樣的外國商人來大明做生意,你是做生意,不是來當大爺的,也不許犯事,犯事一律按大明律法辦,也不遣送,直接在大明處置,該坐牢坐牢、該流放流放、該殺頭殺頭,管你是哪國人。

至於收取的五錢銀子則是滯納金,我替你保管銀兩也是需要人工成本的,這得收回。

白長安心裡有數,他所設置的種種都是在變相的收商稅。

大明王朝商稅一向是根不能動的弦,這其中的原因說起來就複雜了,得從太祖朱元璋說起。

太祖上位,由於從小生活的在水深火~熱的農家,他從骨子裡就瞧不上那些細皮嫩肉且以剝削百姓為生的商紳,故而登基之後他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採取重農抑商和輕傜薄賦的國策,因為瞧不上商人,所以他在商稅上設定了定額徵稅法。

明朝前期,商稅一直是五十稅一,就是五十兩銀子征一兩銀子稅。

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因為出海的開銷加大,曾經將商稅調至三十稅一。

之後的皇帝同樣不重視商稅,商稅又減至五十稅一。

但熟悉歷史和財政的人都知道,國家的稅收是重要的財政收入,農業稅的基數雖然大,但架不住全國土地兼并盛行下的農業稅減少,不加商稅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國家的財政來源,也助長了不法商人偷稅漏稅的惡習。

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明朝的執政者普遍認為加商稅就是與民爭利,泱泱大國與民爭利乃是有損國格的大事,萬萬開不了這個口子。

這便是腐儒害國的一個重要表現。

這其中除了少部分是讀書讀傻的,大部分都是商業的既得利益者。

他們反對提高商稅完全不是為了維護所謂的國格,就是為了他們自己。

所以如果公然在寧波提高商稅,估計太子朱載垕就是再向著白長安也彈壓不住這舉國利益既得者的攻訐。

白長安開放港口后在商稅這塊嚴格按照如今的五十稅一制度徵收,但他可以巧立其他名目呀,這費那費的,他總有一套合理的且必行的理由在等著你來辯駁,這一套下來比征的那點商稅可多多了,既得利益者明知道這是變相加稅卻無可奈何,后槽牙都咬碎了也只能幹認著。

每每白長安在外面聽到那些商家私下議他奸詐的時候,他都是呵呵一笑。

這種種的措施下來,出海進海的船隻越多,做生意的人越多寧波府市舶司的進項就會越來越多。

而隨著寧波府市舶司新街的開通運營,主要的商業區從寧波府內城轉移到了北侖港口。

在他的精心規劃下,這邊成了客棧雲集,小商品集散地,各式各樣的土特產攤販也應運而生。

獲准第一批上岸的外商們在合作夥伴們的帶領下來這邊遊玩。

相對之前的劍拔弩張氛圍,這種平和的交流方式顯然更受中外兩方百姓的歡迎。

廣為流傳的紅毛鬼子喝人血、吃人肉、拿人的頭蓋骨做酒杯喝酒的謠言也不攻自破。

大家這才看到,原來紅毛洋人除了高大健碩一些外,看到好聞好吃的小吃端上桌也會饞的流口水,也會看到有趣的東西笑得前仰後合,與自己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方式顯然更容易促進大明底層百姓對洋人的了解。

上了岸的洋人也對中華的文化感興趣,特別是看到大明的建築有飛檐有斗拱,百姓穿著方面,還有那帶有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

這種文化的交流是白長安樂意見到的。

唯有當大明的百姓在感官上對洋人不再存在疑竇、畏懼、視為魔鬼的情況下,從洋人那裡學來的技術才能被當地百姓接受,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放洋人上岸遊覽畢竟是寧波首創,部分官僚覺得公然將洋夷帶入國門乃是對天朝上國的一種侮辱,特別是洋夷們見到大明的官員不像當地百姓一樣雙膝下跪,僅僅只是彎腰施禮時,他們覺得無上的尊嚴受到了挑戰。

一封封彈劾摺子又雪片一樣飛到了朱載垕的桌子上。

對於如今寧波的變化,朱載垕一直在關注,在白長安所不知道的角落總有錦衣衛的暗探在不停將情況彙報給朱載垕。

這位歷史上被評為最為仁厚的明朝皇帝其實有著別人所不能及的聰明才智以及隱忍能力。

他絕對相信白長安的忠誠,卻又不想當一個聾盲皇帝,故而一邊聽著白長安的彙報,一邊派錦衣衛收集情報。

這或許又是那位政治高手高拱的主意……

未完待續

下一章:第71章 蝴蝶效應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69章 出海流程

大明長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長安
上一章下一章

第70章 市舶新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