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何去衡量國家財富
導語:
GDP不但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對於它,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來看待,不能片面地關注經濟總量和速度增長,而忽略資源損失、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
我們來看下面的一個小故事,通過它來理解什麼GDP:
爸爸對王剛說:「今天你自己打掃房間,我給你100元錢!」王剛看了一眼自己的房間,實在亂得不像樣,於是他找到妹妹王麗,希望妹妹能幫她打掃。王剛說:「小麗,如果你今天幫我打掃我的房間,那麼我就給你50元錢!你考慮好了,答應了就不能反悔!」王麗很高興,沒想到哥哥竟然會如此大方,於是她欣然答應了。
當王麗來到哥哥的房間時傻了眼,屋子不是一般的髒亂,她頓時就後悔了。思索了一會兒,王麗又找到哥哥,說:「哥哥,我也有個房間要讓你打掃,我可以付給你60元錢。」王剛心想:有哪個房間能比我的亂呢?於是答應了王麗,結果發現妹妹要他打掃的正是他自己的房間。繞了一大圈,最後王剛還是自己收拾了房間。
身為經濟學教授的爸爸見此情景后,笑了笑說:「折騰了半天,雖然還是小剛自己打掃了房間,但我們也為國家創造了210元的GDP啊!」
讀到故事的最後,相信很多人對於王教授所說的話感到迷惑:父親出錢讓兒子打掃自己的房間,怎麼也和GDP掛上鉤了?GDP到底是什麼呢?
GDP,英語的全稱是GrossDomesticProduct,意思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它不但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要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能力有多強,即創造了多少社會財富,必須要一個統一的度量單位,在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進行比較,而GDP就是這把統一的「標尺」。
那麼,到底什麼是社會財富呢?所謂社會財富,就是人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創造的產品,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比如工廠生產的產品,銀行提供的服務,學校創造的價值等。
將這些社會財富加起來,就構成了國內生產總值,即GDP。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社會總財富沒有民族和國籍之分,就是說在一國的領土範圍之內,無論膚色,不管國內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只要它是在這個時間所創造的都歸入GDP。舉個例子,三星在中國的分公司所創造的價值不能計入韓國的GDP,而要計入中國的GDP;同樣,聯想在美國的公司所創造的價值要計入美國的GDP,而不能計入中國的GDP。
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反之,如果一個國家的GDP出現負增長,則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所以,GDP在宏觀經濟中是備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通常都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然而,GDP不是萬能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它不能反映出社會成本,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效率、效益和質量以及社會財富的總積累,也不能衡量社會公正。有時候,GDP在高速地增長,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沒有隨之提高,因為GDP代表的是全社會終端商品的價格總和,而我們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全社會終端商品使用價值的總和。
例如:豬肉每斤8.5元,如果每月吃10斤,需要85塊錢;後來豬肉漲到了10元一斤,每月還吃10斤,卻需要100元。這樣看來,其實生活水平並沒有任何提高,但消耗的GDP反倒增加了一倍。今年豬肉漲到了13元一斤,有些人家吃不起10斤,只能吃7斤,需花費91元,這樣看來,生活水平下降30%的情況下消耗的GDP也在增加。就「吃豬肉」這件事而言,生活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吃肉的量,而GDP反映的卻是買這些肉花了多少錢,二者既有相互關聯的一面,又有相互背離的一面。有時,花的錢多說明吃的肉也多了,而有時候花的錢多了吃的肉反而少了。
由此可見,GDP雖然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但是對於它,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來看待,不能片面地關注經濟總量和速度增長,而忽略資源損失、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這樣就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經濟增長了,而人民生活質量卻下降了。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要高度重視GDP,但又不能片面地去追求其增長速度忽略社會的整體效益。
GDP只能告訴我們「有多少」,卻不能告訴我們「有多好」;GDP儘管能告訴我們「產出多少」,卻不能告訴我們「付出多少」;GDP只能告訴我們「蛋糕有多大」,卻不能告訴我們「蛋糕怎樣切」。這也體現出了一個道理,人生不能盲從某些指標或目標,無論地位、職稱、學歷還財富,它們都只是代表真相的某個側面,我們不能把它們當做生活的全部,甚至作為最高的目標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