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學會掌控經濟風險
人活世上風險無處不在,游泳可能被淹著,吃飯可能被噎著,走路可能被絆著,怎麼辦?逃避?我們不吃飯,不走路了?不可能啊!理財也是,存款可能會降利息,炒股可能會降股價……多種風險都伴隨著理財生活,但是不可能不理財呀,怎麼辦?只能先認清自己,分析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強,才能正確選擇投資理財的方向與正確的方式。任何的投資理財都存在一定風險,只是大小的區別而已,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把錢存在銀行里是最保險的,肯定會有利息的。但是07年7月1日起,建行深圳分行將對人民幣小額個人活期存款賬戶的利率降為0.01%,存款將無利可圖了。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25%,扣除了20%的個人所得稅後,只有1.8%。再考慮今年所預期的4%的通貨膨脹率,實際的存款利率為一2.2%。對一向習慣於以存款作為主要理財方式的中國人來說,錢在銀行里貶值,這是難以接受的。其實風險無處不在。各種存款、國家債券都有風險。只是由於風險太低,所以被忽視了。比如,在存人定期存款后,將無法享受到期間利率上漲的好處。風險總是和收益成正比的,只有承擔了一定風險的投資理財才可能獲得滿意的收益。理財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在既定的收益水平下盡量降低風險,或者在相同風險程度下盡量提高收益率,因此認清理財產品的風險,按照自身可接受的風險水平進行合理選擇是理財的關鍵。投資有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但不投資也會有風險,通貨膨脹會造成風險,少賺也會有風險。所以不要害怕風險,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你投資的品種風險度有多大,只有了解了風險度才能有效規避風險。一談到風險,更多的人會把風險等同於損失,實際上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金融投資中的風險,就是一種不確定性,即每年的實際投資率相對於預期年收益率的上下波動程度,向上超出的收益和向下缺少的部分都是風險。因此,個人理財關鍵是學會控制風險。例如,你的收入每月1000元,還承擔著養活家人的重任,這樣的情況下你會做什麼投資呢?你敢去投身股市嗎?你把辛辛苦苦積攢的小金庫投到了股票上,你能夠容忍你的股票跌到多少?是10%還是可以血本無歸?如果你是一個靠養老金存活的老人,沒有任何其他的收入,你敢把你的積蓄都用來投資地產么?收益與風險同在,但是並不是說高風險就有高收益,而只能說高風險可能有高收入,但是高收入一定有高風險,每個人或者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要根據事實來決定。投資者可以從年齡、心理素質、就業狀況、收入水平及穩定性、家庭負擔、置產狀況、投資經驗與知識估算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年齡根據投資界的年齡法則,一個人的風險投資可以參考「一百減年齡」的原則,就是說用(100-歲數)×100%,得出的結果就是你風險投資的最大比例。對一名65歲以上的投資者,要的是穩定平安,他所承擔的風險性投資不應超過個人資金的35%;其他個人資金,35%可以投資到國債、銀行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等低風險項目上,同時留存30%左右的資產投資貨幣市場基金,以便用於醫療等急用支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就越低,為什麼有這麼一個定律呢?我們這麼來看,把你一生的所能投資的錢用現在所處的年齡來劃分成兩部分:當然很容易計算,你年齡越大,在你年齡之前的儲蓄就越多,以後的儲蓄就越少,過去的儲蓄累積為現在的資產,是現在承受風險的部位;未來的儲蓄可當作現在的資產的價值折現后往下攤平的本錢。事業剮起步者,未來的儲蓄多,表示可往下攤平的本錢多,因此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但是對那些臨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人來說,基本就沒有多少往下平攤的本錢了,因此風險承擔能力低下,最好是選擇穩健的投資方法。家庭情況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試想想,那些「月光族」們,哪個不是單身,如果一個人有了家庭,那麼他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要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還要為兒女的教育基金做準備,還要為家庭的保險等等做準備。而如果是單身,那可以很簡單地生活,「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承受風險的能力當然就比單身的人要強很多。在家庭裡面也有不一樣,如果你的工作穩定,事業蒸蒸日上,收入一天比一天高,那麼你就可以大膽地進行投資,但是如果你都是面臨下崗,或者只是打打臨工的類型,三天兩頭等著失業,那最好還是投資穩健一些比較好。如果你的家庭負擔重,例如家裡有個長期病重的老人,或者剛剛新婚,打算買房買車的,這個時候的投資如果太冒失,那是很危險的,這樣的人風險承受能力是不高的。理財目標的彈性我們說過,在進行理財規劃的時候第一步就是確定理財的目標,有些目標是必須實現的,例如孩子的教育基金,而還有一些目標是可以不用實現的,因為即使不實現影響也不大,例如你的旅遊計劃。所以,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最好將那些時間短且完全無彈性的目標,採取保本保息的方案是最佳選擇,而一些不甚重要的目標,例如將風險高、收益大的投資項目所得用於旅遊計劃,若成功,就好好旅遊一下;若失敗,最多不去旅遊。彈性比較大,容易承受較高風險。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及態度一般來說,人的風險承受態度有幾種,那就是冒險型的、積極型的和穩健型的。一般來說,在我們計算年齡影響得出的比率上再做一些計算就是此人的風險承受比率,冒險型投資者可以在原有比率的基礎上再加上20%;積極型投資者可以在原有比率的基礎上再加上10%;保守型投資者可以在原有比率的基礎上再減去20%。一個人如果承受能力不強,那麼投資組合裡面就重於存銀行,而如果承受能力強,那麼可以偏重於一些高風險的投資上面。最著名的莫過於和信企業集團的辜振甫與辜濂松的故事,他們一個是集團會長,一個是台灣信託董事長,辜振甫的長子~台灣人壽總經理辜啟允非常了解他們,辜振甫屬於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屬於急驚風型。他說:「錢放進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來了,但是放進辜濂松的口袋就會不見了。」因為辜振甫賺的錢都存到銀行,而辜濂松賺到的錢都拿出來投資。結果是:雖然兩個人年齡相差17歲,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資產卻遙遙領先於其叔辜振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