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培養遭遇風險的承受力
心理學家根據一個人面對風險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將人分為四種:激進型、中庸型、保守型和極端保守型:激進型的人願意接受高風險以追求高獲利;中庸型的人願意承擔部分風險,追求高於平均的獲利;保守型的人往往為了安全獲取眼前的收入,寧可放棄高於一般水平,但有風險的收益;而極端保守型的人則幾乎不願承擔任何風險,寧可把錢放在銀行里。通過下面的測試,可以監測出一個人是屬於哪種類型的人:1.你認為錢是不斷賺來的嗎?2.壓力之下你還可表現得很好嗎?3.你是否總是處於憂慮之中?4.你是否寧可賣高風險的股票,也不願意把錢用作銀行儲蓄?5.你是一個自信的人嗎?6.你喜歡投資嗎?7.你是一個控制力強的人嗎?如果你的回答中有6個以上是肯定的答案,那你是一個激進型的人,極端保守型的人只會有兩個以下的肯定答案,而如果有3到5個肯定回答,你可能是中庸型或者保守型的人。不管你現在是哪種類型的人,必須明確的是:你要認識到風險的存在,並且為你所要冒的風險做好心理準備。無論是經營還是投資某一項目,都會伴隨一定的風險,風險越高,獲利越大,風險越低,獲利越小,這是鐵一般的法則。如果你是激進型的人,那你需要做的是考慮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如家庭收入、孩子的撫養等等。如果你是極端保守型人,那你要麼做出及時改變,去承擔必要的風險,要麼就是安於現狀。如果你現在是一個窮人,那你永遠也別指望自己成為有錢人。理財不是有錢人的遊戲一聽理財,很多人都覺得於自己無關,自己本來就沒財,拿什麼來理,那只是一些有錢人玩的遊戲罷了,有錢人的錢會越理越多,自己的那點小錢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更沒有去理財的必要了。但是,處處都是理財機遇的社會給予了那麼多的好時機,小錢可以生大,任何一種儲蓄、投資都是一種理財,理財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不同的方式決定了不同的收益,但是至少要想到理財是「我」的事情。不會打理的錢,就會慢慢沒有了,做好了理財計劃,就會看到合理的應用和不斷的收益。窮人一般會認為我沒有多少錢,所以沒有必要想投資理財的事情,對投資理財的理解很淺。可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到,如果不理財,不使固有資產增值的話,那麼你的固有資產無疑是每天都在縮水,因為通貨膨脹每天都在發生。大家看最近物價上漲的情況就可以看到了。半年前10塊錢可以買到的東西,半年以後的今天可能就要用20塊錢去購買了。所以不理財的危險性其實很大。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理財就是解決各個經濟主體如何在當前與未來取得資源、分配資源和運用資源的問題。它包括對「錢財」的「籌集」、「運用」、「增值」三個方面,目的在於以最低的成本籌措資金、以最大的效益運用資金、取得最大的利潤收益。這是一門非常有趣、非常優美也非常有用的科學。不要去排斥它,嘗試一下吧。通俗地說,理財,顧名思義,就是處理錢財,無論你有多少資產,做了運用或者處理,就是理財。理財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積累財富,提升生活水準及素質。據說,世界上的富人,有1/3是靠繼承,1/3靠創業,1/3靠理財。你難道不想成為1/3中的一員嗎?他們是靠理財成為富人的,而不是成為富人之後才開始理財的。一般來說,理財觀念有三大誤區:第一是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小錢不用打理,也不值得打理。這是大部分窮人的想法;第二是對很多理財產品存在偏見,認為某些理財方式是騙人的;第三就是不能正視風險,風險與收益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投資理財這些事情是有錢人玩的遊戲,他們會越玩越多,而那些大眾生活信息來源的報章、電視、網路等媒體的理財方略都是在為他們這些少數人服務而已。其實如果你真的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完全錯了。買國債僅是有錢人才可以的嗎?基金、股票限制了購買的對象嗎?這些都沒有對任何人進行限制,理財不是有錢人的事情,是讓每個人變成富人的事情。當然了,在芸芸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佔少數,中產階層工薪族、中下階層百姓仍占絕大多數。由此可見,投資理財是與生活休戚與共的事,沒有錢的窮人或初入社會又身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產等層次上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即使捉襟見肘、微不足道亦有可能「聚沙成塔」,運用得當更可能是「翻身」的契機呢!面對著風起雲湧的中國經濟,面對著這個價格高漲的時代,沒錢的困惑會讓更多窮人思考如何將手中有限的錢通過理財再生出更多的錢來。與其說這是他們理財意識的覺醒,不如說這是在中國經濟現狀推動下一種必然的趨勢。從最初單純的儲蓄到風雲變幻的炒股,再到群情激昂的買房,再到當下時尚的基金。一時間,你發現理財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人不關注,充滿生機。可以說,中國的全面理財時代到來了。無論錢有多少,你都要學會打理。一塊錢也是錢,理財就是打理自己的錢財。只要你熱愛錢,認真去打理它,它也會給你同等的關注。不管財富多少,一定要理財。一天,一位理財師在做理財演講,發現聽眾里有一位中年婦女滿面愁容,在一群人中特別顯眼。一群人圍著諮詢各種問題,可那位婦女遠遠站著不敢靠近。等人走差不多了,她才怯生生走過來。拿著很破舊的包,穿著非常舊的鞋。她介紹了自己的收入狀況,說她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一個月最多只能剩下幾百塊錢,根本沒財可理。理財師說,法律從來沒有規定錢少就不能理財。越是錢少越應當及早規劃。她不是沒有錢,而是資本不足。這可決不能難倒自己。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消費安排和堅持儲蓄來籌集。如果堅持每月存300元錢,並用這些錢長期投資,如果年收益率在10%左右,那麼三十年之後將變成655,000元。理財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躲避和彷徨,而要勇於面對。錢不嫌多,也從不嫌少。沒錢投資並不可怕,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有錢人都是從沒有錢或錢很少開始賺錢的。可怕是在於思想上認輸了。你認定自己沒錢,也不能掙錢,於是,你就形成沒錢人的生活方式。拚命壓縮一切開支,為了節省糧食和種子,連地都不捨得種了。你的錢就不再去生錢,坐吃山空,越來越窮。其實,很多人,包括有些正在理財的人都誤解了理財的含義,他們以為理財就是投資甚至是投機,認為只要把手中的錢作為增值的工具,讓錢為自己工作,實現資本的利潤最大化,就是成功的理財。事實上,這隻能算是理財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這種誤解也正是很多窮人不敢理財的原因,他們害怕一旦失敗,生活會失去保障。不要說你不需要理財。購買債券就正是一種理財啊。收益比儲蓄高,風險與之相當。這是窮人很樂意採用的一種理財方式。看看每次發行國債的時候,銀行前面排的長隊就知道啦。但是債券的發行量畢竟是有限的。中國人的投資理財現在還只處於起步階段,大量的資金仍是以存款的方式存在。據統計,目前中國有將近50%的賬戶都是存款長期不動的。這些人,有的是不懂理財,有的是沒空理財。現在,你明白什麼是理財了嗎?你還覺得理財與自己沒關係嗎?你對錢財的一切處理,包括存在銀行,都是在理財啊。只不過不同的理財方式,會有不同的收益而已。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要擺脫「理財與我無關」的心理。談起理財,小張深有感觸,她對理財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漠視到重視的過程。大學畢業后,離開學校在一家雜誌社找到了一個編輯的工作。以後的日子很平淡。面對成家問題,她和男朋友開始認識審視起他們的生活。兩個人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對於一直沒有理財觀念的他們來說,錢總是入不敷出。每月交了房租水電費之後,再除去日常生活開銷,工資總是所剩無幾。這種沒有計劃的日子一直這麼過著,直到他們開始面對買房的問題。貸款的各種手續辦下來之後,每月可供他們支配的錢就更少了。理財不可避免地要提上日程。有一次他們看電視正好看到一位理財專家在講他的理財觀點。兩個人如夢方醒,不理財就無法保證你的生活安全。她也第一次知道了家庭理財要把家裡的錢分為幾部分,分別用來保命、應急和投資。於是他們開始按照理財專家的建議,為自己設計理財方案,弄清了自己的財務狀況,並對每個月的收入進行了分類。每個月定期投資集中,併購買股票。經過一番設計,雖說日子過得緊張了些,但錢花得清清楚楚,心裡也有了底,畢竟日子終於有了希望。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最關鍵的起點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理財先立志――不要認為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從樹立自信心和堅強的信念開始。而且我們需要弄清楚兩對概念:「富人/有錢人」;「理財/投資」。也許你有很多錢,但是你不善於打理,沒有賺錢的辦法和頭腦,沒有讓錢生錢的本領,那麼你只是個有錢人,而不是富人。在理財盛行的今天,不單單是窮人,甚至有一大批有錢人不願意參與理財。究其原因,這些人大概可以分為三類:一部分是從事實業投資的私營業主,平時無暇顧及理財,加之需要保持賬戶資金高度的流動性,資金規模大,周轉速度高,他們更願意把錢放銀行。這部分人不理財還可以理解,他們的資金一直在實業中流動,並沒有閑置造成資源浪費。一部分是高級知識分子、科研人員等高收入群體,這部分人仍然沿襲著中國傳統的金錢觀念,專註於自己的事業,認為自己的收入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不屑於去研究理財。我們不可以批評他的金錢觀是錯誤的,每個人對錢財有自己的看法。也許他們並不想成為富人,所以可以選擇不去理財。另一部分則是較為保守的中老年人,不善於接受新生事物,更不願意去嘗試有風險的投資。你應該不屬於這三種人吧。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有理財意識。願意成為富人的你,行動起來吧。把理財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