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和失序

遠征和失序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尼泊爾博克拉,夜宿FishTailLodge旅館

從加德滿都向西北方向走二百公里山路,便到了美不勝收的博克拉(Pokhara)。據說很多西方老者願意在這個山高路險的小地方了此殘生,韓素音女士寫過的那座還年輕的山,也在這裡。

喜馬拉雅山為它擋住了北方的寒流,讓天下的花樹盡在南坡的陽光下燦爛。但依傍著雪山它又不可能炎熱,剛剛融化的雪水使這裡的水道成為南方一切大河的上游。

我們乘坐一種拉纜浮筏渡過了清澈寬闊的雪水河,住進了山腳下的一家叫做魚尾山屋(Fishtaillodge)的旅館。夥伴們被這兒的美景所吸引,各自走散了,我則在山屋附近漫步,繼續梳理我一路的感受。

此處已經有點冷,現在我在火爐邊拿起了筆。

昨天勾畫了幾大文明衰落的各自原因,但是,總應該還有一些共同規律吧?找出了這些共同規律,實際上也就找到了中華文明長期延續的原因,只不過兩者正好相反罷了。

我們看到的每一個文明發祥地,在地理位置上幾乎都被荒昧之地覬覦和包圍。文明的重大發端都是奇迹,而奇迹總是孤獨。它突然地高於周邊生態,這是它的強大,也是它的脆弱。文明以自己的繁榮使野蠻勢力眼紅,又以自己的高雅使野蠻勢力自卑,因此野蠻遲早會向文明動手,而一旦動手,文明很容易破碎。因此我們看到了,任何文明都要為自己築造那麼多城堡。

當文明的力量汲取了太多的血淚教訓,也會主動出擊,開始是想以野蠻的手段阻擋野蠻,久而久之,遠距離征戰漸漸成了某些文明的癖好。它們一時變得強健而雄壯,但歷史最終記下了一個結論:任何軍事遠征,都是一種文化自殺。因為各個文化都有自己的體量定位,沒有邊界的文化就像沒有皮膚的肌體,豈能生存?這一點,不僅埃及、波斯有過教訓,連「泛希臘化」的遠征也沒有對希臘文化帶來好處。

征戰一旦勝利一定伴隨著文化奴役,這對被奴役的文化是一種毀滅性的摧殘,這我們在埃及、耶路撒冷、巴比倫、伊朗、印度都看到了。但是另一方面,勝利者的文化也未必勝利,因為它突然成了奴役別人的武器和工具,必須加註大量非文明的內容,到頭來只能是兩敗俱傷。

得出這個結論后我再一次感到欣喜,因為我們中國古代的君王都不喜歡遠征別國。當然這與他們自以為天下中心的觀念有關,但這種觀念本來也有可能成為進攻別人的理由的。中華文明從根子上主張和平自守,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杜甫的那幾句詩很能概括這種代代相傳的觀念:「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由此,我也找到了中華文明幾千年沒有敗亡的重要原因。

我曾在幾萬里賓士間反覆思忖:你看在中國商代,埃及已經遠征了西亞;在孔子時代,波斯遠征了巴比倫,又遠征了埃及;即使到了屈原的時代,希臘的亞歷山大還在遠征埃及和巴比倫;而且無論是波斯還是希臘,都已抵達印度……

總之,在我們這次尋訪的非洲、歐洲、亞洲之間的遼闊土地上,幾大文明古國早已打得昏天黑地,來回穿梭,沒有遺落。說有遺落,只有我們中國。中國也打,大多只是內部爭權,或掃掃周邊的匈奴之類,與人家一比簡直是徹底的本分。我們民族的第一圖像是長城,那也只是自己的護牆而已。這次我坐的吉普車上有一盤錄音帶,反覆放了三個月,總是奇奇怪怪的那一句,不知是誰在唱:「孟姜女,哭長城,千古絕唱誰忍聽?」

我每次看了那些遠征軍的城堡、戰壕后回到車上聽到這一句就笑,心想,等這次旅行到達終點,我要向長城敬個禮,因為我終於明白它的基本含義是安分守己的和平。如此龐大的文明一直採取這個態勢,實在是人類文明的一大幸事。

除戰爭之外,衰落的第二個原因是社會失序。

戰爭對文明的破壞,首先從破壞秩序開始。這種破壞也包括侵略者在動員和組織戰爭時對本國文明進行軍事化的搓捏。即使沒有戰爭,文明自身也無法抵拒失序趨向。多數文化行為在自我伸發時無法協調自己與別種文化行為的關係,結果造成大量高智能的紛爭,有時還需要低智能的勢力來進行粗魯調解,這種現象在世界歷史上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更普遍的問題是文明與權力的分離,使兩方面都建立不起自身的秩序系統,遲早在抵牾中失序。文明越高抵牾越強,失序的後果也越是嚴重。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世界上多數古文明的發祥地在社會秩序上反而遠遠比不上其他地區。

平心而論,對這一點我過去感受不深,只覺得秩序是一種天然存在,差別在於要老秩序還是新秩序。我們這一代一直在與形形**的老秩序奮戰,積累了大量這方面的話語。這個體制長、那個體制短的討論其實始終停留在相近似的語法系統里,否則何以討論得起來?但這次考察對我們這批人印象最深的,是比較徹底的社會無序現象。

一千公里、一千公里地看過去,總是有那麼多無所事事的窮人站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上。讓這些窮人彎下腰來把垃圾清除掉,然後給一點酬勞,酬勞來自合理的稅收,這就是社會管理,說起來容易,但能夠做到的地方卻很少。既不是在貧民窟,也不是在難民營,更不是地震之後,或洪水剛過,而是好些國家的基本民生狀態歷來如此,這就不能不讓人震驚了。

一代代下來,很多窮人已失去勞動習慣,肥沃的田野沒什麼人在耕作。極少數人暴富,住在城裡,其中幾個在玩政治。以前在電視里見過的一些風度翩翩的政治人物,都被對手指控為大貪污犯,但對手也相差無幾。更可怖的是,怎麼選舉、怎麼投票,總也逃不出這幾個圈子,這幾個家族。赤地千里,餓漢遍野,與他們無關。於是,不僅道路破敗、衛生惡劣、人**炸完全沒有人管,而且還有那麼大的區域不在**軍警的控制之內,有些地段**只能控制一些主要公路,路邊的廣闊土地完全是不知所云的世界。

我一再站在這樣的土地上傻想,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改革,才能解決問題呢?面對眼前的一切,我甚至對以前覺得不應該採取的強烈手段,也可以理解了。想一想,怎麼才能使這密密層層蓬頭垢臉、目光獃滯的人群成為社會進步的正面力量,然後讓他們送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教育呢?這是文明的起點,居然直至二十世紀末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地方沒有進入,很多地方還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無序對文明的葬送,比其他任何力量都嚴重,甚至超過戰爭。這裡邊有一些令人傷心的邏輯,即有些無序是文明本身帶來的。例如文明會吸引野蠻,文明會助長霸業,文明會滋生無聊,文明會提供紛爭的借口、衝突的依據、攻陷的邏輯,文明會養育敏銳的刀筆、陰鬱的計謀、激憤的口舌等等,但到頭來損害最大的還是文明。因此,對一種悠久漫長的文明來說,為了避免無序的損害,惟一的辦法是組建一個既有文明職能、又有管理權力的體制。中國古代通過科舉取仕而組建文官體制的辦法實行了一千三百餘年,有效地維持了中華文明的秩序。這種秩序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我在《十萬進士》一文中曾作過系統分析,而這次到其他幾個文明發祥地一看,更明白那實在是我們祖先的一個天才創舉。那些文官,很少接到上級**部門的有效管理指令,卻熟悉儒家文化的道德規範和政治理想,主動自覺地行使權力,而這種權力又有明確的文化指向。正是這樣一個嚴密的網路,保證了中華文明的延續。雖也曾病衰,卻未曾崩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晨雨初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晨雨初聽
上一章下一章

遠征和失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