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山海經,蓋古之巫書
《山海經》是一部記錄史前世界的奇書,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諸如地理、歷史、政教、物產、醫藥等等各方各面,尤其是它的神話體系一直是漢民族文化的源泉。
西漢武帝的時候,有人給皇帝貢獻了一隻奇異的鳥,拿各種食物喂它,但它都不肯吃。著名文人東方朔看見這隻鳥,就說出了它的名字,又說它應當吃什麼。一試驗,果然就像東方朔說的。皇帝問東方朔怎麼知道的,他說《山海經》中有記載,看了自會知道。到了漢宣帝時,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塌陷,有人發現裡面的石壁上刻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圖像,傳說開來,但無人知曉何意。大學者劉向卻指出這是「貳負之臣」。皇帝問他怎麼知道的,劉向也回答是從《山海經》上看到的。皇帝大驚,朝臣鬨動,於是出現了一股閱讀《山海經》的小熱潮。
到了東漢明帝時,有一位水土工程專家叫王景,因治理河渠有功績,得到皇帝的賞賜,禮物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經》。而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一生不為五斗米折腰,卻折服於《山海經》,曾一口氣寫下《讀山海經十三首》詩,留傳至今。其中的第一首詩就表達出他讀《山海經》后快樂興奮的情緒和通曉天下的效果:「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產生於明代的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和清代的長篇小說《鏡花緣》,讀者往往被其中的神奇故事所吸引,從而對作者的豐富想象力佩服不已。但可知道,書中的故事素材和藝術構思,不少是取自《山海經》的,而作者的想象力也多受《山海經》的啟發。如此等等,《山海經》的魅力自當不言而喻。
那麼,具體的魅力何在呢?在於《山海經》豐富而神奇的內容,舉凡當時人所能聽到的、所能見到的、所能認識到的、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事物,無不記載。如大大小小的山丘河流,形形色色的花草樹木,神里神氣的半人半神,怪裡怪氣的半人半獸,瑰麗多彩的金石礦物,奇形怪狀的禽鳥野獸,變化莫測的神話傳說,各種各樣的國家人民,神秘的祭祀,古怪的裝束,奇異的病症,靈驗的藥物,味美的食物,毒人的野味,超乎常理的日月,高出常情的工藝,上古帝王的世系,傳聞不一的古史;簡直就是古代的百科全書。
此《山海驚夢》是在《山海經》神話體系的基礎上的臆想式改編,以現代的視角全新詮釋蓋古之巫書,感受文明與蠻荒的衝突。